|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潍城区胜利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正在给患者看病。 |
|

|
|
◎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价平均降低了四成多 ◎更加注重从业者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岗占了94.9%
家住高密市密水街道的孙怀民怎么也没有想到,过去治疗感冒至少需要60元的费用,现在只花了自己12元钱,事后他才知道这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后的结果。11月17日上午,记者从市医改办获悉,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已经完成,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老百姓看病药价大幅度下降。截至目前,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平均下降41.14%左右,门急诊人次上升22.86%左右,住院人次上升16.43%左右,门诊人均药品费用下降30.53%左右,住院人均药品费用下降31.68%左右,今年以来,累计为群众节省药品费用1.5亿元。
在社区看病便宜了 11月17日,记者在高密市密水街道社区卫生中心采访时,正好遇到市民孙怀民前来购买感冒药,当医护人员说出药品价格时,孙先生有点意外,三盒药才12元。 在这家社区卫生中心,和孙怀民有着同样感慨的还有市民李大爷,他指着自己的咽喉说,发炎了,连着打了两天吊针,只花了35元呢!他患有支气管炎,今年春天打了19针,一算账竟花了900多元钱,平均每针要40多元钱,而现在每针还不到20元钱了。 该社区卫生中心负责人刘清江告诉记者,改革让药价大幅降低,以感冒为例,原来治感冒大概需要40-50元,药物零利润改革之后,优惠到了15-25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报销之后,大概只需要6-10元。除此之外,社区卫生中心在中医理疗方面也优惠了很多,像针灸、拔罐、烤电等,都优惠到了50%。以腰疼为例子,原来烤电需要25元,现在只需要12.5元。 基本药物最受欢迎 在采访过程中,无论是社区卫生中心负责人还是市民,说起看病便宜一事来时,提到最多的就是基本药物,这些药物零差率销售,治疗普通小病只需要很少一部分钱。 “降血糖药才2.5元!过去这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家住潍城区鸿禧花园的孙建民老人乐呵呵告诉记者,社区卫生中心的负责人给他推荐了一种降血糖药物,疗效好,价格还便宜。 记者从卫生部门获悉,目前,我市乡镇医院已经全部覆盖基本药物,今年年底前,纳入省统一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并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其所配备的基本药物由乡镇卫生院负责供应。其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支付比例不低于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加大新农合门诊统筹推进力度,逐步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全科医生受益不小 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机构主力军,在这次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中,采取了多种措施,为全科医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仅仅在高密市,就预留了48个编制用于全科医生或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这一措施在优化乡镇卫生院人员结构的同时,也为全科医生的就业提供了条件。 辛丽霞是2010年从菏泽医学院临床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老家临朐的她毕业后只能在城区一家小诊所里工作,当她知道此次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后,兴奋了好一阵子,当医生的梦想或许很快就会实现了。 小辛表示,自己已经拿到了执业医师证书,虽然进大医院很难,在社区里当个全科医生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全科医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工资、奖金、保险等方面这些年都有所提高。 潍城区西关街道胜利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李秀娥在说起全科医生时说,他们社区里有17个人,全科医生占多数,现在的全科医生待遇很好,享受正式编制待遇,缴纳保险后,每月还能有两千多元收入。 一线 注重专业技术,负责人需经考试才上岗 记者从市医改办了解到,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内容主要是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药物、保障制度,构建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解决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保障问题,同时注意避免回到“大锅饭”体制。 据了解,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配备是此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医改办负责人介绍,全市有105家政府直接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综合改革,共涉及人员13480人,按照相关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专业、中医药岗位分别按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20%、20%和10%的比例配备。全市共设岗9190个,其中专业技术岗位8723个,占比94.9%,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位8211个,占比94.1%,全科医生岗位1826个,占比20.9%,公共卫生专业岗位1933个,占比22.2%,中医药岗位935个,占比10.7%。 潍城区西关街道胜利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比较早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在负责着辖区内两万多市民和村民的健康,每天能接待100多位患者,其中多数患者是感冒、发烧等小病。 李秀娥回忆改革之初来时至今难忘,她告诉记者,当时基层医疗机构改革,有一项内容特别严格,那就是社区负责人考试。她参加了全市首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试,当时全市范围内大约有200人参加,地点就在城区东风西街与向阳路交叉口东南角的原行政审批中心,考试的内容除了少量常识问题外,全是医疗卫生专业知识,很多人都没有通过呢!这也意味着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就没有上岗资格了,好在她准备充分,顺利过关。 “政策越来越好,这工作咱干的越来越起劲了!”李秀娥说,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居民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过去上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还有很多人不理解,而现在去,人家别提有多高兴了!只要身体允许,她不会离开现在的岗位。
后备 未聘人员分流安置,预留编制引进人才 在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中,全市共竞聘上岗7692人,有441人未聘。记者从卫生部门了解到,改革中,各级部门都非常重视未聘人员分流安置工作,通过内部调剂、三年待聘、提前退休、自谋职业、学习深造、到村卫生室工作等途径,妥善安置未聘人员423人。 高密市卫生部门一位负责人介绍,改革之初,高密市共有镇(街道)卫生院10处,工作人员997名,而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是950名,这就超出编制数47名。 为了完成此次改革,他们通过考试进城、提前退休两条途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超编人员提前进行了分流。既维护了医护人员自身利益,也缓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超编压力和城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不足的问题。 据了解,在高密市有63名基层医护人员通过考试到城区医疗机构工作。按照工龄满30年、工龄满20年且距正常退休年限不足5年的条件,共有32名职工提交了自愿提前退休的申请书。 通过这两种途径,高密市从镇(街道)卫生院分流93名,现在在编在职人员902名(正常退休2名),预留了48个编制,将用于今后的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等急需人才引进。
资金 政府财政安排预算,建立长效补偿机制 构建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是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后,镇街道医院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那么镇街道医院哪里来的钱正常运转呢?答案是,政府核定经费标准,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拨付。 记者从安丘市了解到,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经费补偿机制已初步建立。每年安丘市财政局安排预算资金3000万元,按照“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每月安排拨付147万元,截至目前,已经拨付补偿资金1944.33万元。 在此基础上,安丘市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城镇职工在一、二、三级医院住院的报销比例由原来的“84%、82%、80%”分别提高到“88%、86%、84%”;社区住院报销比例为93%,基本统筹最高报销限额由原来的“本人缴费基数的4倍”调整为6万元,大额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原来的15万调整为24万元。城镇居民一、二、三级医院住院的报销比例分别为75%、65%、55%;社区住院报销比例为85%,最高报销限额为学生4.8万元,其他3万元,大额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为12万元。另外,新农合住院补偿封顶线和住院补偿也有所增加。 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各个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的核定财政补偿资金都已经列入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大部分县市区财政补偿资金能够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截至目前,各级财政共拨付补助资金2.1亿元。 文/图 本报记者 曾庆建 郑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