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标题导航
“生物大灭绝”真相搞清了
2011年11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物大灭绝”真相搞清了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沈树忠研究员。



◎南京古生物专家沈树忠历时10年发现真相,荣登《科学》 ◎甲烷弥漫、火山喷发、全球变热“导演”最严重生物大灭绝
  在生物演化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一次“大灭绝”事件,几乎造成了地球生物界回到原始状态,这就是著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次大灭绝?这些“谜底”不久前终于被揭开。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沈树忠研究员及其团队,研究发现“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真相。这一成果,已于近期被刊登在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期刊,美国的《科学》杂志上。

开始时间 精确至2.5228亿年前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就开始着手“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研究,带头领导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已故古生物专家金玉玕,沈树忠也是其中之一。
  化石是生命演化最“忠实”的记录者。为此,沈树忠和他的研究团队在浙江煤山、西藏及其周边地区20余条地质剖面开展研究。他们在浙江煤山发现了高分辨率的牙形化石带。这种化石带的化石长短不一,但都是相似的长方形,它们也是古生物学上用来作为划分古生界和中生界的标准化石。研究人员还在四川的剖面上找到了火山灰的痕迹。“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沉积下来之后是可以保存的。而火山灰里的锆石等成分可以用来测定火山喷发的时间,精度也很高。”沈树忠说。
  生物的多样性与二氧化碳等指标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当时地球的碳同位素在两万年内出现千分之五的变化。在种种“证据”面前,“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发生的时间终于得以首次确定2.5228亿年前。

形成原因 岩浆火山气候共同作用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争论的热点。2000年,金玉玕院士等人在《科学》上发表了论文,认为是瞬间事件导致了生物的灭绝,因为二叠纪末期发生的生物灭绝速度太快了。有美、日等科学家推断当时有一颗小行星或者彗星猛烈地撞击了地球,其造成的强烈震波瞬间杀死了上千平方公里内的所有生物……如同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一样。但随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真正的“凶手”逐渐浮出水面。
  “我们在大灭绝地层层位,发现了当时的树木大都经过燃烧。”沈树忠说,正是这些野火,给位于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带来灾难。森林的破坏又使得地表风化加剧,地表土壤系统快速崩溃。
  那么海洋生物又是如何灭绝的呢?沈树忠帮助记者“还原”了当时的环境:地下岩浆大规模的活动造成了地表甲烷释放以及火山喷发,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快速增加。“天气越来越热,海底缺氧严重,海洋生物们也没能逃过这次劫难。”
  通过研究比对发现,大灭绝速度非常快。“我们认为这一切不会超过20万年。”沈树忠告诉记者,而且海洋和陆地生物灭绝是同时的,和之前普遍认为的海洋生物灭绝快于陆地生物的理论不同。

存活生物 海豆芽在灾难中“逃生”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给世界带来的破坏是灾难性的,造成了95%海洋生物和75%陆地生物物种灭绝,并让地球进入了一个长达五百万年以上的生命“萧条”期。但即便环境再险恶,仍有少数陆地和海洋物种成功活了下来。“这些物种都是抗压能力强、忍耐度很高的。”沈树忠说。
  “比如海豆芽,就是成功活下来的海洋生物。”沈树忠表示,它的“大名”叫舌形贝,是世界上已发现生物中历史最长的腕足类海洋生物,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而存活下来的陆地生物要比海洋生物多一些,包括蕨类、银杏类、松柏类等延续了下来。“虽然大灭绝破坏性巨大,但也留下巨大的生态空间。”沈树忠说,这为接下来的三叠纪的陆地、海洋生物,为很快出现的恐龙提供了生态发展的“机遇”。
◎新闻链接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二叠纪(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5亿年,延至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二叠纪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槽封闭并陆续地形成褶皱山系,古板块间逐渐拚接形成联合古大陆(泛大陆)。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的缩小,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二叠纪末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5%的海洋生物和75%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这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
           据《扬子晚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