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在工地上指挥工作的张某(戴手铐者)被便衣民警抓捕归案。 (视频截图) |
|

|
|
◎犯罪嫌疑人张某杀人后抢走三元钱和一部小灵通 ◎潜逃外地五年当上包工头,最终在聊城市被抓获 11月2日下午4时许,工头张某正在聊城市区一处变电站建设工地指手画脚,带领几名民工粉刷墙体,忽然一辆汽车驶进工地,车上下来几名男子,快速向他靠拢,不等他做出反应,已将他牢牢控制,原来,张某竟然是一名抢劫杀人逃犯。2006年,张某为了帮女友筹钱寄回老家,他伙同好友李某,用绳索勒死了自己曾住宿旅馆的老板——七旬的张老太,作案后拿走3元现金与小灵通手机一部,踏上了逃亡之路。11月17日,记者从昌乐警方获悉,张某目前已被批捕。 事发 独居老太死在家中,存钱的小橱子被撬动过 2006年,昌乐县某单位家属院还具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特征,院内房屋均为平房带着小院。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院落的主人大多为赋闲在家的退休老人,70岁的张老太便是其中的一位。1992年,她的老伴过世后,因儿女都已成家另住,她便独自守在这个有着四间正房以及几间偏房的院落。她趁着自己身子骨还硬朗,又有闲置房间,便在家张罗了一家小旅店,供过往客人留宿。 除去张老太自己的一间卧室和一个客厅,她把家里其余的房间都用作了客房。小旅馆平时生意不多,无非是一些过往的小商贩留宿,每月收入不过几百元钱。因生意不多,张老太也就没另外聘用服务员,一直都是自己烧水、打扫房间,院子里倒也收拾得干净整洁。 然而,2006年5月下旬,平日里时常见到张老太的街坊邻居们却发现,张老太已经两天没出过门了,而且旅馆的大门也没有上锁,感到事情有些蹊跷,热心的邻居给老人的儿子打去了电话,让他回家看看。 5月27日,张老太的两个儿子在接到街坊的电话后,结伴来到母亲家中。因为此前一天,张老太的四儿子探望过母亲,两人并不太担心老人会发生意外。 兄弟俩推门进院,发现北屋的防盗门没有上锁,院内空无一人。北屋西首母亲的卧室内,也是空无一人,但床上凌乱不堪,明显被人翻动过。 更令俩人不安的是,老太太放在床头上用来存钱的一个小橱子,有被撬动过的痕迹。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俩人的心头。 这时,俩人注意到西偏房的一个窗户半开着,于是从窗户往里面望了一眼,只见张老太俯身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两人奋力踹开锁着的房门冲进房中,伸手去搀扶母亲,这时才发现老人身体已经僵硬,显然已死去多时。 线索 办案民警在旅馆蹲点守候,青年女子成关键 张老太的两个儿子赶紧打电话报了警,昌乐县公安局的民警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民警发现张老太颈部有被绳索勒过的痕迹,明显是被人勒死的,死亡时间约在2006年5月26日上午至中午时段。民警通过勘查现场发现,张老太的一部小灵通手机不见了,民警初步判断该案为抢劫杀人。 在勘查现场的同时,民警们兵分几路,围绕张老太的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展开排查。鉴于张老太所处的院落相对封闭,交往人员比较固定,民警排查犯罪嫌疑人时,将居住过的旅客列为排查重点。而由于张老太对住宿旅客的登记并不严格,多数客人没有按规定进行登记,这给民警的排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张老太住宿旅客的信息,办案民警决定在旅馆进行蹲点守候,希望能借此找到蛛丝马迹。 2006年5月30日傍晚,民警发现一名30岁左右的女子来到旅馆,东张西望,发现旅馆没人后,转身离去。民警不动声色地跟在女子身后,发现她是独自一人后,亮明身份,将其带回公安机关进行盘查。 经了解,该女子姓吴,当年28岁,是云南人。她自称2005年年底到昌乐县找工作,一直住在昌乐县城步行街一家旅馆内。约在20多天前,结识了两名中年男子。他们年龄都在40岁左右,操本地口音。其中的一名男子张某告诉她,他的妻子早已去世,其16岁的儿子在昌乐县一家饭店打工。相识不久后,吴某与张某互生好感,两人谈起了恋爱。在这期间,吴某提出要给自己的母亲寄2000元钱以补贴家用,张某信誓旦旦地说,甭说两千,只要吴某和他登记结婚,他愿给吴某一万元。 但是,很快吴某就发现张某和他的同伴每天都待在旅馆里,没有正式职业,生活费都成问题。于是,吴某开始与张某争吵,并下了最后通牒:再不拿钱,吴某就走人。 2006年5月26日,也就是案发当天,张某告诉吴某,他要回老家取钱,让吴某等着。谁知一连过去几天,一直不见张某二人回来,感觉被欺骗的她想到张某曾在张老太所开的旅馆内居住过,便到此处寻人,没想到却遇到了民警。 抓捕 转战省内三个城市,在工地上抓获主犯张某 根据吴某的叙述,民警认为张某有重大作案嫌疑,遂调取了张老太家院落门口一家银行的监控录像,发现案发当天上午,的确有两名男子曾出入过大院,而经吴某辨认,这两人正是张某与他的同伴。 随后,民警立即赶往步行街吴某所居住的旅馆,查阅了张某两人的登记信息,得知张某确系临朐县人,而其同伴李某则是安丘市人。同时民警根据线索,找到了张某在昌乐县一家饭店打工的儿子。据张某的儿子讲述,2006年5月26日下午4时许,他的父亲曾到饭店找过他,当时父亲神色慌张,像是出了什么事。父亲只和他见了一面就匆匆走了,走时交代儿子,如果有人问起有关他的事,千万别说自己找过他。 犯罪嫌疑人已基本锁定。民警立即赶赴临朐等地展开抓捕,但张某及李某已经潜逃。此后,民警不断来到两人家中实施抓捕,同年6月2日,犯罪嫌疑人李某终于迫于压力来到昌乐县公安局投案自首了,并交代了为抢劫财物,与张某一起用绳索勒死张老太的犯罪事实。而此后,民警继续抓捕张某时,却始终没有找到他的踪迹。 直到今年10月份,民警通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工作,最终获取了张某现在淄博市桓台县打工这一线索。根据这一线索,民警立即赴桓台县进行调查,却得知张某已经转至济南市区务工。11月2日,民警赶到济南,然而张某此时已经到了聊城。事不宜迟,民警三次转战,并于当天在聊城一建筑工地内,将正在施工的张某抓获。抓获当天至11月15日,民警又对张某进行了两次提审,他终于原原本本全面地交代了自己伙同李某勒死张老太的犯罪事实。 2006年5月26日上午8时,两人来到旅馆,谎称要住宿,张老太便把两人安排到西偏房的房间里。恰巧这时张老太的四儿子来了,李某便暂时躺在房间的床上睡着了。等张老太的四儿子走后,张某见张老太一人在家,便让她拿出钱,后怕被人发现,情绪激动的他又用一根绳索勒住了张老太的脖子,直到张老太面朝下趴在地上不动了。然后,张某又将李某叫醒,两人各执绳索一端,又勒了一会儿,见张老太确实没了一点动静才放手。两人将张老太拖到西偏房后,李某从张老太身上翻走了3元钱和一部小灵通,后两人仓惶逃离……而李某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后,张某却选择了继续逃亡。 11月17日,记者从昌乐县公安局获悉,犯罪嫌疑人张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执行逮捕。 ◎交代 当时曾想抢劫 小姐和出租车 原来,李某是安丘市辉渠镇人,今年43岁。2004年,他在昌乐县城劳务市场务工时,结识了临朐柳山人张某,两人年龄相仿,又都是孤身在外,顺理成章就成了好友。2006年4月,两人结伴到昌乐城郊一石灰窑务工,但由于此时李某身患肺结核,已经干不了重活,不久两人就辞工不干了。 没有了相对固定的工作,两人只能靠打零工度日。其间两人到昌乐步行街找了一家便宜旅馆住了下来。在这家旅馆,两人遇到了吴某。三个人在昌乐都是举目无亲,同病相怜的张某与吴某便处起了对象。作为男人的张某自觉承担起了女友的生活费用,但因为他和李某本来就没正经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三人的生活已捉襟见肘。 而当吴某要求张某给其母亲寄去2000元钱时,张某虽说嘴上应承不迭,但当时却已没有能力筹钱了。无奈下,张某便到亲戚家借钱,但并没有借到。一肚子苦恼的张某只有与李某倾诉,两人一个潦倒,一个病困,最后不约而同想到了作奸犯科的途径。 李某记起他在临沂市沂水县的车站附近认识一个坐台小姐,提议去抢劫她。但等到两人来到沂水之后,却发现那个坐台小姐已经不干了,两人悻悻而归。后来,两人又谋划抢劫出租车,于是搭了一辆出租车,可是后来,两人也因为一时胆小没敢下手,下车后溜了。 抢劫不成的两人沮丧不已,张某此时便想起了自己曾住宿过的张老太家的旅馆。想到平日张老太都是一人在家,他还看到过张老太从其卧室的小橱子里拿钱,张某断定张老太有钱并且反抗能力弱,便提议去抢劫旅馆,李某一听也同意了。 杀害张老太后,张某先后逃到淄博、济南等地打工,后来竟逐渐“混”成了一名小工头,承包建筑墙体粉刷工程,每年有着十几万元的收入。同时,他还重新结识了一名女友,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没想到,就在他逍遥法外5年多后,被从天而降的民警擒获了。 本报记者贾慧 本报通讯员 刘瑞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