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推动文化大发展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连日来,有关医患之间关系的新闻屡见报端,《10万元手术最终吃8毛钱药搞掂》的帖子被上万网友转发,但结果却被证明是一例有“水分”的新闻。而另一则新闻却令人心生温暖,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原内科主任医师刘琼芳从医54年,没开过一张昂贵的药费单,没发生过一起医疗纠纷,身患多种癌症仍坚守岗位直到最后一刻,被誉为“老百姓的好医生”。近几年来,医患纠纷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视线,医患纠纷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医者与患者的关系变得如此敏感?刘琼芳式的好医生真的很少吗?到底该如何理解医患关系和处理医患纠纷呢?本期城市会客厅,记者请来了五名嘉宾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话题一 纠纷这么多,根子究竟在哪 记者提问 相信绝大多数市民都听过或见过医患纠纷的事件,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医生本是受人尊敬的,为什么近年来会出现这么多医患纠纷的事情呢? 王红波:医疗纠纷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可以说是从医疗服务出现的那天起就伴随出现的。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自己合法权益维护意识的增强,形成了医疗纠纷出现的大背景;其次,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保障水平越来越健全,各大医院几乎都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状况,医疗服务需求迅速增长,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量空前提高。我市卫生部门曾对此做过调查,2009年我市门诊看病人数1600万人次,出院人数109万人次,比2005年分别增长57.1%和115.6%,这就造成了严重的医疗服务供需矛盾,出现医疗纠纷也就成了无法避免的事情。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个别医护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给患者开高价药,引起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不满,最终成为医疗纠纷的着火点。 黄旭东: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医疗纠纷应该在全世界名列第一。导致医疗纠纷频繁发生的原因,我认为,不是单纯哪一方面的问题,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可以说,医患纠纷是社会各种矛盾的一个宣泄口。首先,我们在体制和制度上有一定的不完善,比如,对医院各方面管理和制度不健全,对医生的关心有不到位的地方,形成了一种管理制度上的真空,导致了一些不正常现象屡屡发生。其次,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精神文明应该跟上,社会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过分功利化、商品化。有的医生认为,他和病人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你过来花钱治病,我为你治病就是为了领取工资,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这就是所谓的“医生职业冷漠化”。而病患来到医院也不觉得医生是在救死扶伤,而是觉得我花了钱你就得为我服务,治不好还不行,完全用金钱来衡量,没有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如此一来,医疗纠纷自然越来越多。 杨国儒:严格地说,医学不是科学,是一门探索性的学科。每一位医护人员面对疾病时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把患者治好。正是因为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致使医疗纠纷的出现,这不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现象,只是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体的介入,致使人们对医疗纠纷的关注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高。另外,医疗卫生行业专业性太强,很多市民都不理解,以至于对医生造成太多误解,比如说同一种病为什么开出的药物和价钱都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医生是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开的,同一种药生产厂家不一样,疗效就不一样,价钱自然也不一样了。患者不明白,医生再不好好沟通,纠纷就容易产生了。 话题二 本是“战友”却成“对手”,医患纠纷伤害了谁 记者提问 医患纠纷的出现,受害的不仅仅是患者家属,医院也会受到众人的指责和骂名。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医患纠纷的后果十分严重,是否还会对整个社会构成伤害? 王红波:潍坊也存在不少医疗纠纷,一年中大大小小的医疗纠纷约有上百起,我市的医疗纠纷与省内外其他城市的医疗纠纷是一样的,都存在着量多、面广的特点,无论是公立医院、民营医院还是街道医院或卫生室都出现过。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挂横幅、殴打医护人员等等。 医疗纠纷出现后,医患关系就由共同对抗疾病的战友关系,转化成了敌对关系。曾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患者到医院看病可以说是步步惊心,医生每做一件事都需要患者或家属签字。而患者呢?在医院每做一件事情都带着录音笔,医患之间已经失去信任,双方冷漠到这种程度,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医院,还是社会都不利。 杨国儒:医患纠纷出现后,对医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医生来说,情绪不好当然不利于给患者治疗。为避免纠纷发生,很多医生治疗时往往不是按最好的方案施行而是按患者的意愿办,这就容易导致过度医疗或贻误病情。比如,有人感冒非得让大夫给挂吊瓶,有的剖腹产家属不签字医生就不敢做。最严重的事情是,医学是探索性发展的,是需要冒险精神的,治疗技术是医护人员逐渐探索出来的,现在治疗各种疾病,就是通过几代人通过若干个病例积累出来的成熟治疗方法。医患纠纷会束缚住医生对医学探索的动力,病毒是不断进化的,治疗方法就会因此停滞不前,这会对医疗发展造成严重退步,归根到底是医院、医生和患者三败俱伤,更是对社会的极度不负责任。 黄旭东:医疗纠纷不是一把双刃剑,而是一把多面剑,它伤害的不止是病患和医生,最终伤害是整个社会。 话题三 患者治疗出意外,相关各方该持何种态度 记者提问 医患纠纷出现后,我们看到更多的结果是患者家属挂出横幅,在医院里面占据床位、烧纸等。出了问题,我们应该要用什么态度面对?
李海盟:作为普通市民来说,当面对医疗纠纷的时候其实是很无奈的,通过与医院协商的方法往往达不到自己的要求,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又过于繁琐,有时候一年半载法院都判不下来。这个时候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集合家属去医院讨说法,在无奈的情况下难免会有不冷静的做法。但是在此过程中被医闹利用,成为谋取金钱的工具,这就属于不正当行为了。 王敏:在众多的法律官司中,医患纠纷对律师来说是最为头疼的,因为处理这种官司需要了解的专业知识太多了。我至今还记得接手过的一位产妇因子宫破裂造成胎儿死亡引起的医疗事故,双方僵持不下走上法庭。我接手这起官司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医生所写的医嘱,上面的字都不认识,有些药品名称是英文,需要一点点去核对。最终我还是找到有力证据,催产素的药品说明书明确写有胎儿胎位不正时,不能使用催产素,但是医院却给产妇用了,正是催产素致使产妇子宫破裂。就是这条证据为患者最终的赔偿起到了很大作用。 像这种医疗纠纷官司还算是比较容易判断的,但更多的这种官司是让人找不到头绪,除非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律师。因为大多数律师和法官都不懂医学,如何去为患者寻找证据就成为最困难的事情,可以说医患纠纷错综复杂,最为主要的一点是,医疗纠纷鉴定人员最终还是由医护人员组成,从法律上讲这是举证责任倒置,这能为医患纠纷最终的判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旭东:现在媒体在纠纷方面的监督也存在一定“误区”,这也是造成医疗纠纷逐渐增多的因素。病患相对医院来说属于弱势群体,一是他本身就生病了,二是他还是医院的消费者,所以很多时候,在没有查出事实真相之前,很多读者或是观众在看了新闻报道之后,会对事件的真相有些误解,引发一些不良情绪的产生。我们的工作离不开新闻媒体的监督,但媒体一定要维护事实的真相,如果是医院的问题,那么一定要追查到底,一定要依法处理相关责任人,如果并不是医院的问题,也不能一味偏袒病患一方,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杨国儒:和记者说媒体的毛病真不好意思,不过,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的确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新华社记者写的刘琼芳老医生的事迹就很好,让人感动,也从正面提升了医生的形象,如果总是不求甚解地报道一些医疗问题,只会使人们对医生甚至对整个社会的信任度产生怀疑,这样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话题四 消除医疗纠纷,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记者提问 医患纠纷既然不能避免,就应该有一条合法的途径解决,卫生部门这些年也做了大量工作,为什么迟迟不能彻底解决呢? 李海盟:其实解决医患纠纷很简单,刘琼芳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媒体在报道刘琼芳老人时是这样说的:有病人去世时,刘琼芳医生会亲手为死者合上眼,穿好衣服,默默送至电梯口,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刻,再深深地鞠一躬。为了她这郑重一躬,曾有死者儿女当即跪倒在地以表感激。别说是死者的儿女,就是作为读者的你我,当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镜头时,不也是感动得一塌糊涂甚至热泪盈眶?人都已经感动了,又怎会有闹事的念头?不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医院里能有几位医生像刘琼芳老人一样呢?其实一句暖心窝的话,一个让人感动的动作都可以温暖患者的心。 杨国儒:沟通是杜绝和解决医疗纠纷最为有效的途径,近几年来,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几乎没有一起医疗纠纷事故,这与医院建立起来的与患者沟通的制度是分不开的。比如说医院“后医疗管理制度”,就是说患者进入医院后得了什么样的疾病,这种疾病会给患者造成什么样的危害,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意外,治疗的最终结果等情况,住院医师要在第一时间告知家属。相信患者家属有了知情权,患者无论在医院出现什么情况,家属都可以接受。 黄旭东:制度是最好的约束。在眼科医院,凡是收受红包者,一次就开除。再就是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品的进出严格把关,把药品价格的水分从根源“挤”掉,无利可图了,医生自然不会乱开“大方”。前一阵市物价局在卫生系统普查药价,我们医院没有任何问题。解决了医用物品附带消费问题,病患在我们医院治疗才会更放心更实惠。眼科医院每周五举行医疗质量会议,专家和住院医师们都会把每周给患者查看的病例、手术方案再重新讨论,在这个会议上大家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各抒己见,主要目的就是探寻疾病最佳的治疗方案。召开这样的会议,也是为了让医生上上弦,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每一台手术。 医生的职业冷漠化不是一个原因造成的,医生也是人,在面对诱惑时很难保证不动私心,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我们在最大程度上从各个方面去关心医院的员工,保证员工的待遇。我经常对员工说,光明正大的收入可以让人保持阳光的心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不用承受非法收入带来的担心。医院注重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并常常组织文化活动,提升员工的道德文化素养。既有了严格的制度,又最大程度地给予员工待遇,医务人员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去关怀病患,这就是“用制度约束欲望”“用文化提升素质”。 王红波:解决医患纠纷也是我市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我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要求,最晚在今年年底之前建立起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由政府主导,分为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节,其中医患纠纷以人民调解为主,由人民自发组成,由专业性比较强的人员组成。我省济宁市早在2007年就已经建立起此项制度,现在90%的医疗纠纷都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处理,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节明显减少,最为主要的是医闹少了、信访的少了。我们相信绝大多数市民在面对医疗纠纷时,都不想去闹医院,都想找到一个可靠的机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们希望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医患纠纷,作为卫生主管部门更是责无旁贷,针对当前医疗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借着医改的东风,不断改革创新体制,切断不良的利益链,给医院、医生卸下包袱,让医疗卫生回归公益性,让医生回归研究学问,做好专业的属性,大力的督促医疗机构的制度,建立起更好的预防纠纷,及时将医患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文/图 本报记者 曾庆建 郑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