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小院”引来街坊四邻 |
◎李庆尧老人家里常聚集老年人唱歌品茶鉴画 ◎这些来聚会的邻居们都觉得参加活动很开心 |
|
|
李庆尧(左五)正在和邻居们欣赏书画作品。 |
|

|
|
11月17日上午9时,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文化活动会”,在奎文区民生东街与新华路交叉口附近市规划局宿舍李庆尧家的小院里热热闹闹地开始了,前来参加的全是附近的街坊邻居,他们一起唱歌、探讨字画、研究园艺。据了解,像这样的居民文化活动在李庆尧家是三天一小开、五天一大搞,每次都有不同的主题。李庆尧说:“我们老年人退休在家没事做,搞搞文化生活乐呵乐呵,既丰富了晚年生活又陶冶了情操,何乐而不为呢。”
家庭文化活动会上,唱歌品茶赏花又鉴画 17日上午9时,记者走进规划局宿舍的大院,一阵阵的歌声从一号楼的方向飘了过来,原来这是该楼一单元101室李庆尧家的“家庭文化活动会”。小院子里挤满了人,他们大都是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大家围坐一团唱着革命歌曲。一曲唱毕,大家还互相讨论歌曲的某些曲调应该怎么唱,沟通心得后接着又是一曲,欢快的歌声引得不少从这里路过的行人忍不住进来一窥究竟。 “家庭文化活动会”上大家不仅唱歌,也喜欢一起研究字画。每每来参加的客人都会把自己收集的艺术作品带到这里与大家分享,其中不乏专业人士,大家无论水平高低,一起共同品读切磋。品茶、赏花、鉴画成了小院的另一个文化特色,李庆尧的夫人于清泉说:“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人老了但是心不能老,互通心得互学有无。老年人物质上能消费多少?主要就是图个心理上的愉悦。”
参加活动交了朋友,一天不来心里就发慌 家住该宿舍1号楼3单元、今年68岁的庄秋玲开心地说,这里几乎每天都有两次类似的文化活动,小院主人也热情好客。据庄秋玲介绍,几乎每天早上9时以后,她都准时来这里参加“文化活动”,李庆尧家的小院俨然成了文化活动站。老年人腿脚不好使,走也走不了多远,有时候想去参加些社区活动但是力不能及,自从李庆尧家的小院搞起了文化活动,她再也不用去较远的张面河那边参加活动了,这让她省心不少。 76岁的王凤鸣原是脑科医院的骨外科医生,退休以后一直苦恼于生活的单调,前阵子听说了李庆尧家的“家庭文化生活会”,他便常来成了常客。“我真的很感谢老李家搞的这个活动,有些老年人每天找不到点事做,憋出不少毛病来。我这一来和大家成了朋友,一天不来心里也空得慌。”由于王凤鸣的加入,不少前来聚会的老年朋友,身体上有些小毛病的全来咨询老王,而老王也经常为大家介绍老年养生知识,“我觉得做医生的能为大家提供点养生知识、能帮助大家,我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开心。”王凤鸣说。
小院成为交流场所,收获知识又充实生活 谈到李庆尧家的小院文化生活,就不能不说到老李家美丽的院子——“榴竹园”。为了修建榴竹园,老李和老伴用了近10年的时间,如何布局、选树种、挑石头,全是两人商议着弄的。早晨是文化艺术活动时间,下午3时以后,喜欢园艺的邻居就来听老李介绍植物的栽培知识。慢慢地,老李家便成了大家交流的场所。老李说:“我建起了‘榴竹园’,现在大家因为‘榴竹园’都成了朋友。” 老李觉得,朋友是用心才能交来的,他现在能有这么多的朋友,哪还愁生活孤独单调?“其实说白了,大家就是聚在一起玩,但我们玩得有意义。”李庆尧说。 现在,来老李家小院参加活动的老年人互相都成了一家人,谁有困难大家都一起帮助,谁家有什么稀罕物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远亲不如近邻,这在小院体现得淋漓尽致。有苦大家分担,有乐大家分享,谁说老年人孤独寂寞,我们的生活有声又有色!”李庆尧说。 文/图 本报记者 王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