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诸城板栗贴上“地理标志”
2011年11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诸城板栗贴上“地理标志”
◎现有板栗园三万余亩,已有三百多年的栽培历史 ◎今年获准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加强品牌保护
  昌城镇的万亩板栗园。(资料图片)



  11月22日,记者从诸城市工商局获悉,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诸城板栗正式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该商标享有专用权。此次“诸城板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板栗生产面积3万多亩,惠及当地农民和一大批加工生产销售企业。
  已有三百多年栽培史
  据《诸城市志》记载,诸城板栗自明朝末年开始栽植,主要分布在昌城、桃林等镇,尤其以昌城镇最为盛产,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诸城板栗的主栽品种是明栗子及上世纪70年代由烟台地区引进的红光、金丰、石丰、上丰、玉丰等优良品种,现有板栗园35000多亩,年产量在百万公斤左右。诸城板栗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而且跻身国际市场。
  诸城距黄海较近,有独特的温凉湿润气候;土壤多属棕壤、褐土,少部分为潮土,土壤透气性较好,雨量较充沛,积温较多;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这些条件有利于板栗的糖分积累和品质提高。在1983年的山东省板栗质量鉴定会上,昌城镇潍东村从百年以上的大树上优选出的潍东7号、潍东38号板栗被评为第九名。在1988年的板栗质量鉴定会上,昌城镇芦河村选送的芦河1号又获得三等奖。   近年来,诸城在平原地区建立了板栗密植丰产园,通过推广高枝换头嫁接良种技术,使板栗生产实现了良种化。尤以昌城镇的万亩板栗园著名,该镇被称为“中国板栗之乡”。昌城镇境内有潍河、芦河、百尺河三条河流过境,属于冲积平原,再加上处于潍河东岸,水源条件充足,非常适宜板栗生长。
昌城板栗蜚声海内外
  自明末起,潍河东岸的昌城境内就已“垦植家栗,渐成大行”。至清朝康熙年间,栗园已达数千亩,该镇的芦河、潍东村等村庄就已大量出产。
  昌城板栗以其品特质优而蜚声海内外。清末,东瀛(日本)人游至此园,叹为观止,遂购运回国,作为晋见其天皇的贡品。1938年,日本侵占诸城后,对栗园进行肆意掠夺,每到收获季节,便迫使栗农将栗子运至青岛,装船出海。
  解放后,昌城老栗园为芦河、潍东村、赵家屯等8个村庄共有。
  目前,昌城板栗的种植面积已在原来明清古板栗园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形成了南北覆盖长达15公里的板栗种植带,种植面积达18000亩。
  并且引进了中外名贵栗种,统一组织对品质差、产量低的古栗树进行高接换头,使古树焕发勃勃生机,同时大搞板栗深加工,开发出栗子粉、栗子粥、栗子鸡、栗子面条等系列产品,销往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现在,“诸城板栗”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大特色产业。
三万亩板栗可获保护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淀、优良的板栗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和先进的加工工艺,造就了诸城板栗独有的地理特色。经专家检测,诸城板栗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糖分等,具有品质上乘,味美可口等独特的优良品质。
  由于诸城板栗品质优良,产品供不应求,因此有不少不法商贩为谋取私利,用其他地区的板栗冒充诸城板栗坑骗消费者。为了保护诸城板栗这一历史品牌,在诸城市工商局及昌城镇政府的组织下,当地专门成立了板栗协会。为进一步加强诸城板栗的保护和发展,诸城市工商局于2011年初正式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申请,并实现了当年申请当年获得核准。所谓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知识产权的一种,是用于商品上的具有特殊地理来源和与原产地相关的品质或声誉的标记。
  诸城市工商局局长陈瑞田表示,“诸城板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于更好地保护诸城板栗的声誉、推动诸城板栗产业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有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保护,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诸城板栗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 
            本报记者 秦子虚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