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大比武,那叫一个有气势
今冬,杨集安老人不犯愁了
2011年11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冬,杨集安老人不犯愁了
◎大雪封山前,义工为青州杨集安老人送去医药◎经过连续义诊,很多老人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杨集安是地处青州市庙子镇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目前全村仅有十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就有9个。由于常年在山区劳作,他们大多患有腰疼腿疼和心脑血管疾病。寒冬将至,青州大山深处杨集安村的老人们身体如何?眼下准备怎么过冬?27日上午,潍坊社区义工驱车一百多公里赶到杨集安村,为老人们免费义诊送药。

村头急盼义诊医生
  27日上午,空中笼罩着一层薄雾,能见度较低。为了能够早日上山,不耽误给老人们看病,潍坊社区义工早上6时便从潍坊启程,经过两个多小时才赶到杨集安村。“这么早你们就来了,赶紧回家吃点饭吧!”记者和义工们刚走到村头,站在高坡上的彭先收老人便和大家打招呼。
  记者和义工们来到村东头打谷场上的爱心诊所门前,发现有三四个村民早已等候在这里。“自从诊所建好后,每个月底都会有从潍坊来的医生给我们看病,大家伙都养成习惯了,早早吃完饭过来排队。”今年八十岁的彭先永老人对记者说,自从吃了潍坊大夫开的药,他多年的哮喘病缓和多了,因为喘得厉害出不了家门,往年这个时候只能待在家里。“以前就怕过冬天,大雪封山,只能让儿子下山买药,拿回来给我注射。现在好了,医生上山给俺看病,还免费送药。”说到高兴处,彭先永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村民彭先用患有一种“怪病”,经常出现短暂昏厥,并伴有胸闷憋气,经过潍坊市中医院的专家诊断,原来他患有高血压病,而且脑供血不足。经过连续两三个月的用药,目前情况大有好转。“现在身上有劲了,基本没有出现昏倒的事了。”彭先用说。
多年顽疾得以缓解
  牟方波是潍坊市中医院中风三科主任,已经连续两次上山为老人义诊。他刚走到爱心诊所门口,便被老人们围起来。“牟主任,吃了你开的药,没过几天身上就轻快了,再给我拿点药吧!”“牟主任,这两天冷了,我早上起来心口窝有点堵得慌,你看看是咋回事?”老人们纷纷向他诉说自己的病情。
  彭先用是牟方波“重点关注”的病号,经过把脉和测血压,医生发现他的病情比以前大有好转。“病好得差不多就不用吃药了,都是人家免费送的,吃多了浪费。”对于免费送医送药,彭先用感觉有点难为情。“你的病好了很多,但还需要继续观察治疗,我再给你开点药,拿回家按时吃。”牟方波一边安慰他,一边吩咐旁边的工作人员给他拿了两种药,并用笔在药盒上标注上服用量。
  因为年轻时干活全凭肩扛手提,彭先收老人多年来患有腿疼腰疼的老病,到了大冷天根本走不动路。义工们上山义诊,不仅给他带来了医药,还为他按摩推拿,此次记者再次看到他时,发现他的腿脚比以前利索多了。“天冷了容易感冒,我这次主要是向医生要点感冒药,预备着点。”彭先收说,他这样做是以防大雪封山无法下山买药。
义诊队伍继续扩大
  牟方波主任告诉记者,通过几次上山义诊,他发现这里的老人主要患有心脑血管和骨科疾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山上的气候潮湿,容易引发骨关节病。另外,这些老人年轻时劳动强度很大,日积月累形成老伤,随着年龄逐渐增大,身体抵抗力下降,症状愈加明显。要想解除病痛,首先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其次要适当活动,还要按时吃药。”牟方波说,此次潍坊市中医院来了三名大夫,包括中风科、泌尿外科和手足骨科,就是针对老人们的病症特意安排的。
  潍坊社区义工负责人孙在前说,自从爱心诊所建立后,他们在每个月的月底都会安排人上山义诊。寒冬降至,考虑到雪后交通不便,他们这次特意邀请潍坊市中医院的大夫为老人义诊,并留下足够的药品。“另外,我们还对这几次的用药情况做了统计分析,根据用量大小安排今后捐赠药品的数量种类。”
  孙在前说,经过前几次义诊,老人们普遍反映病情大有改善,这让义工们很高兴,感觉自己的汗水和付出没有白费,下一步他们还将继续发展扩大义工队伍,希望更多有爱心的医生参与进来,为杨集安老人们的幸福晚年贡献一份力量。
            本报记者 潘来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