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世界新闻·综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挺兄弟,伊朗只是“嘴上说说”
反对派主席临危受命出任也门总理
2011年11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挺兄弟,伊朗只是“嘴上说说”
◎叙利亚危机以来,密友伊朗仅在“口头”表明支持立场 ◎分析指阿盟制裁措施对叙利亚心理影响大过经济效用
  一名参加抗议的叙利亚男子从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画像前经过。



  在阿盟通过“史无前例”的对叙制裁措施后,在叙利亚一侧的叙方“传统盟友”——伊朗的态度,引发外界关注。一些分析师判断,至少到目前为止,伊朗不急于作出选择,仍作壁上观,除了外交言辞以外,伊朗并没有真正“力挺盟友”。而针对阿盟对叙利亚制裁的种种揣测和质疑,叙利亚这个“阿拉伯世界跳动的心脏”也牵动着各方和它一齐搏动。
  选边站
没有真正“力挺盟友”

  路透社27日一篇分析文章点明,伊朗和叙利亚同为什叶派掌权,在反对以色列等地区问题上,伊朗与叙利亚“关系密切”。如果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倒台,伊朗或将在中东失去“最亲密盟友”。
  于是,在过去数月,伊朗在外交层面表明坚定立场,反对外部插手叙利亚内部事务,反对军事干涉叙利亚内政。但在一些分析师看来,外交言辞以外,伊朗并没有真正“力挺盟友”,并没有站入巴沙尔的阵营中。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伊朗官员承认:“伊朗采取观望政策……我们需要耐心,因为局势非常不明朗,非常敏感。”
  伊朗政治分析师哈米德·法拉瓦什认为:“伊朗担心站错队……这段时期十分敏感,任何失误都可能引发负面效应。”
待时机
多手打算谋求利益

  一些人认为,“多手打算”是个不错的选择。路透社分析,伊朗如选择继续支持巴沙尔政府,可打出“地区牌”,例如拉拢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联合打击以色列和美国利益,从而进一步拦阻外界介入叙利亚事务。
  有分析师认为,伊朗不排除与叙利亚反对派合作的选项,如今“不站边”就是为了留出余地,以便今后接触新对象。路透社甚至援引“谣言”报道,伊朗私下已经开始接触叙利亚反对派人物。
  当然,分析人士承认,就交往难度而言,伊朗更“偏好”巴沙尔掌权。分析师法拉瓦什说:“只要巴沙尔继续掌权,哪怕巴沙尔政权对伊朗的盟友作用被削弱……(对于伊朗而言,)一个什叶派弱盟友总比逊尼派掌权要好。”
  在叙利亚局势演变过程中,叙利亚“昔日盟友”土耳其的态度骤然趋硬让伊朗“更加谨慎”。媒体注意到,土耳其立场转硬后,伊朗随后表态希望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达成谅解,甚至一度传出“谴责暴力”之类的言辞。
  路透社分析文章说,土耳其和伊朗都期望在新中东秩序建立过程中发挥自身影响力,两者都想借地区问题发挥更大作用。

◎阿盟制裁
  遭受炮轰
制裁被批“双重标准”

  在投票通过“史无前例”的对叙制裁措施后,阿盟的强硬为自己惹来争议。“欧亚评论”网26日以“阿盟的伪善”为题称,阿盟在北约和美国的巨大压力下中断叙利亚成员国资格后,埃及暴力回潮,巴林和也门越来越多滥用武力,但阿盟对此却无动于衷,这是彻头彻尾的伪善和无可否认的双重标准。阿拉伯“伊拉夫”新闻网的文章说,阿盟在将叙问题推向国际化的同时,也加深了本身的分裂,进一步成为了世界大国的工具。
  据俄新社11月28日报道,面对不断升温的叙利亚局势,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谢赫哈马德·本·贾西姆表示,“我们赞同在阿盟框架内解决叙利亚危机,但是外国干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民众反应
制裁兄弟行为可耻

  当地时间11月27日,阿盟作出制裁决定后不久,上千名叙利亚民众当晚涌上大马士革街头,聚集到市中心的萨巴·巴赫拉特广场举行示威活动,他们高呼抵制阿盟制裁决定的口号,同时挥舞着叙利亚国旗和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头像,表达对叙政府的坚定支持。
  叙利亚政治评论家易卜拉欣·塔列布对记者说:“阿盟对叙出台经济制裁并不令人意外,这些措施符合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利益,旨在推动叙利亚局势进一步升级。”当地另一位政治评论家艾哈迈德·阿里说,对阿拉伯兄弟国家实行这种制裁是“可耻的行为”。
  实际效果
心理影响大过经济效用

  美国《纽约时报》27日发表分析文章指出,阿盟的制裁决定,在心理方面的影响要过经济方面。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从经济方面来考虑,阿盟的制裁可能效果有限,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叙利亚最大的几个贸易伙伴不会参与到制裁中,包括伊拉克、黎巴嫩和约旦。此外,分析人士指出,制裁最可能带来的影响,更大程度上会在心理方面。叙利亚一直将自己比作“阿拉伯世界跳动的心脏”,允许阿拉伯国家公民无需签证直接进入叙利亚。如今阿盟宣布制裁,似乎暗示着阿拉伯世界开始拒绝叙利亚。“美国与欧盟的制裁是一回事,阿拉伯兄弟的制裁在心理上和实际上更有杀伤力。”美联社援引中东学者范达姆的话评论说。
      本报综合新华社、《新闻晚报》等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