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骨髓救回白血病女儿 |
◎安丘女孩宿骞予一年前查出白血病,妈妈先后两次献髓 ◎大爱妈妈丁金兰说,如果有人需要还会毫不犹豫再捐献 |
|
2010年3月,安丘二中高三女孩宿骞予不幸查出了白血病,本报2010年8月12日A12版以《我才十八岁,我想活下去》为题予以报道。得知这个不幸消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位花季女孩同病魔抗争。她的母亲丁金兰更是以捐献骨髓的方式,成功为女儿捐了960ml骨髓和270ml造血干细胞,给了女儿第二次生命。12月3日,得知宿骞予从北京康复回家的消息,本报记者再次走进她家,探访了这位伟大的母亲和幸运的女孩。 新闻背景 高三女生查出白血病 12月3日,记者见到19岁的女孩宿骞予时,虽然她还带着口罩,但身体已经恢复得很好,能做一些轻点的家务活了。而她的妈妈丁金兰原本身体就不好,前几天又崴了脚,走起路来很不方便。60多岁的姥姥、姥爷主动承担起家里做饭买菜的活。 2010年3月初的一天,安丘二中的高三学生宿骞予在学校餐厅吃饭时,不小心咬到嘴唇,嘴唇肿了半个多月,口里又有溃疡,每天晚上都疼得睡不着觉,并且一直发低烧。 当年3月24日,妈妈陪宿骞予到安丘市内一家医院检查,查出的结果让他们全家人大吃一惊,骞予竟患上了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一家人都不愿意相信这个结果,他们抱着一线希望又到了潍坊市人民医院检查,结果依然是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他们决定尽快带骞予到北京做造血干血胞移植手术。 但他们得知,这项手术光交定金就需35万元,而从2010年3月25日开始,骞予就开始住院,整整在医院病房里呆了74天,住院期间每天靠激素维持生活,四个月做了三次化疗,注入一次血小板就要两千元钱。为了给女儿治病,父母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借遍了亲戚朋友,无论如何也要给女儿治病,决不放弃。
骨髓配型 爸爸不合适妈妈顶上 为了救女儿,宿祥高夫妇争着捐献自己的骨髓。并且,骞予的造血干血胞与他们夫妻二人的配型都很成功。刚开始,一家人决定由身体强壮的父亲宿祥高作为骞予骨髓移植的供体,父女最初的几项检验显示配型基本相符,但最终检验结果却出乎意料:爸爸的并不合适!宿骞予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这时,妈妈丁金兰站出来说:“孩子,你放心,爸爸不合适妈妈来!”但是骞予知道,妈妈平时身体就不好,因为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已经休病假一年多了,如果妈妈再把骨髓捐出来,她自己的身体垮了怎么办?懂事的骞予有些不忍心。丁金兰懂得女儿的心思,她坚定地说:“就这么定了,如果我的不行,咱再从中华骨髓库找。” “不过,要说不怕那是假的。”丁金兰告诉记者,抽取骨髓前麻醉的时候,医生还郑重地告诫她说:这样可能导致终生瘫痪,其实当时自己也害怕得不行,但是为救女儿的命,她变得无所畏惧,一心想把孩子的病治好,哪怕搭上自己的命也在所不惜。 移植期间 每天发短信鼓励女儿 幸运的是,经过严格的检查,丁金兰身体各项指标均符合,母女二人配型成功!为了给女儿捐骨髓,丁金兰停了自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药物,夫妻俩在北京租了一间小屋,每天给女儿买菜做饭,做好后再送到医院。 北京的消费水平较高,夫妻俩为了节省开支,免去每天打车的钱,花80元钱买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奔波在租住房和医院之间。就在骨髓移植前的一天,丁金兰刚在医院抽了400毫升血,竟然拖着虚弱的身体步行5公里多路回到了住处。 “当时是为了省钱,但要是路上晕倒怎么办?如果感冒了的话,还会影响女儿的移植。”丁金兰说,这件事后来想想十分后怕。 就在抽取骨髓的当天,丁金兰回去后仍坚持给女儿做饭,因为女儿平时最爱吃妈妈做的饭菜。 在女儿待在化疗仓内的一个月里,丁金兰每天晚上都给女儿发一个短信,变着法儿鼓励女儿要坚强、坚持,增强她战胜病痛的信心和勇气。等女儿出院时,她原本70公斤的体重降到了不足60公斤。 宿骞予告诉记者,妈妈第一次给她捐了960ml骨髓,第二天又将270ml造血干细胞捐给自己。 “这有什么,相信任何一个做母亲的都会这么做。就连一些素不相识的人都为我女儿治病付出了那么多,何况我这个做母亲的呢!”说到这里,丁金兰的眼眶红了。
坚强女孩 生命不只属于我自己 潍坊人民医院血液科冉学红主任告诉记者,宿骞予的骨髓移植手术很成功,植入体内的骨髓生长得很好,只是目前还有轻度的排异反应,体质比较弱,下一步应注意预防感染。 采访中,宿骞予不止一次地对记者表示,她想用自己战胜病魔的经历告诉那些正在患病的人:“一定不要放弃,只要坚持就有希望!” 她告诉记者,自己在无菌仓里化疗的时候,大剂量的化疗药物导致胃肠道粘膜溃疡,疼得连唾液都不敢下咽,更别说吃饭了。这种情况持续了半个月,但她还是坚持着吃饭,尽量增强抵抗力。膀胱炎是手术后的并发症,最严重的时候每两分钟就得小便一次,几乎是刚回来又得往厕所里跑,提裤子的两手大拇指都磨掉了三层皮,一拿东西就生生地疼,吃饭都不敢拿筷子。就这样一连20多天,宿骞予都咬着牙挺过来了。 宿骞予常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现在我的生命已经不只属于我自己,为了爸爸妈妈为我付出的艰辛,为了那么多关心我的人,我得努力,坚持!” ◎爱与被爱之幸 解囊相助 社会各界人士爱心涌动 交谈中,宿祥高拿出一个硬皮笔记本,30000、50000、3000、5000,有名字的、没留名字的,每一笔爱心款额都清清楚楚地记录着。 得知宿骞予患病的消息,丁金兰所在的恒安散热器公司干部职工捐款4万多元,安丘市教育局捐款2万多元,骞予所在的安丘二中师生也为骞予捐了1万多元。青州市民刘力华特地赶到安丘,送来1万元爱心款;潍坊城区的崔瑞芳女士一家三口送来了3000元救命钱;潍坊一位不愿意留名的好心人向宿骞予爸爸的银行账号汇入1000元钱。还有一位潍坊城区的王先生,专程来到恒安散热器公司家属院,塞下2000元钱就离开了…… 宿祥高告诉记者,一位姓刘的朋友,三次共借给他们18万元;潍坊市人民医院血液科的冉学红主任,不仅积极治疗他女儿的病,还帮忙联系北京的医院,得知他们从北京回家了,还经常打电话过来询问恢复情况,叮嘱按时去做检查;安丘市民政局通过多种途径,尽量解决他们的困难;去年9月份,安丘烟草公司的戴金锋冒着大雨一大早开车送他们去潍坊坐火车到北京配型;为了救助宿骞予,安丘网友自发走上街头募捐……这一切,都让他们一家人终生难忘。
回报社会 康复之后要从医治病救人 “我一想到那些好心人就感动得不行,直想哭。”记者看到宿骞予几次哽咽,眼睛湿润了。她的母亲则在一旁温柔地拍拍她的肩膀,提醒女儿不要过于激动,因为目前她的身体仍然比较虚弱。宿骞予告诉记者,她打算等过段时间身体完全恢复了,就去复读,将来考医学院,她要学好医术,去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病痛。 记者了解到,宿骞予目前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爱心人士,她加入了网上的爱心QQ群,当看到安丘市辉渠镇水润道村张勇的父亲患白血病众人帮助献爱心的消息时,她第一时间通过热心人,推荐张勇父亲到潍坊人民医院血液科找冉学红主任治疗。她说,我没有钱,就为他提供治疗信息,因为我知道这病哪里的大夫治得好。 母亲丁金兰则感慨地说,通过自己的孩子生病治病这个过程,她深知家里有病人是多么地不易。她说自己想好了,等身体恢复后,如果有人需要,自己还会毫不犹豫地再去捐献。 文/图 本报记者 侯江宏 王玉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