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张洪升先生是近代著名武术家王子平先生的高徒,潍坊一带有名的八极拳拳师。张洪升1931年生于潍县一普通家庭,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三。张洪升7岁习武,初衷是为了保护家人不受欺负。在跟李良君学习武术时,能吃苦,肯受累,不几年,长拳短打,刀枪剑棍样样精通。1951年,李良君见张洪升是块习武的材料,便举荐他到上海的好友王子平处继续深造。王子平给张洪升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习武方案,晨、午、子习武,中间习文,研讨国术理论,张洪升在王子平处习武整整一年的时间,武功大有进步,尤其是“八极大成拳”更是演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儿时家人经常受欺,父亲让儿子拜师学武 张洪升先生是近代著名武术家王子平先生的高徒,潍坊一带有名的八极拳拳师。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当年大名鼎鼎的张洪升先生应该是:虎背熊腰,两膀一晃力大无穷,交起手来,七八个人不在话下。非也。眼前的这位80岁普通老者便是张洪升。一米七左右的身量,上宽下窄的长方脸,扁扁的身子看上去也不是很硬实。他说话礼数周到,对人十分谦恭,目光犀利,但不咄咄逼人,没有半点习武人常沾的狂傲。张洪升习武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家人不受欺负,没想到武术伴随他一生,不仅带给了他荣耀,还给他带来了灾难,可不管如何,他热爱武术的心从未改变。 张洪升1931年生于潍县一普通家庭,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三。父亲做水食买卖养家糊口,在南沙滩扎棚立门市。沙滩在当时是潍县县城和潍县东关之间的白狼河河床的开阔沙地,兼及河东岸东关城墙以内的沙岭子,南北下河街与河西岸的南北坝崖。其范围相当于现在的南起保安桥,北至北宫桥的广大地面,又以现在的亚星桥为界,分为南北沙滩。沙滩市场,五方杂处,卧虎藏龙,可媲美于北京的天桥、天津的三不管、济南的大观园和青岛的劈柴院。对于流浪江湖身怀绝技的各类艺人,沙滩也成为立足谋生之地,而当地的无数小商小贩则把沙滩看做是衣食之源。 1938年,日本占领潍县,平民阶层为了生存也是相互挤兑,互不相让。沙滩上摊贩众多,自然免不了竞争。当时在沙滩上做买卖的有一户是东郊上虞村的,经常欺负张洪升一家。在张洪升的印象里,两个哥哥经常被打,也经常受伤,常常是身上的旧痂还没掉,就又添新伤。张洪升的父亲是老实本分的小买卖人,眼看着孩子被打自己受欺,又无力改变这种局面,心里极为苦恼,于是打算让三儿子张洪升习武以支撑门面,长大后保护家人不受欺负。 李良君是湖北人,会功夫,在家乡打抱不平闯了祸逃到了潍县避难。他根据自己的爱好,瞅准了南沙滩这块财源之地在此开了一家古董店,经营字画、器物,闲暇时习武、教人拳脚功夫,很受人敬畏。当张洪升的父亲请人找到李良君说起拜师一事来,李良君当即应承了。李良君对七岁的张洪升一直非常喜欢,见他小小年纪,说话拉呱知老知少,一言一行反应敏捷,尤其看他学着江湖艺人捏的泥人是惟妙惟肖,没有拜师学习竟是无师自通,非常喜爱这孩子的悟性。而张家受欺负的事情他也了解,知道张家是本分人家,就纳为入室弟子。
练功能吃苦受累,压腿时超过师父要求 张洪升自小喜欢看京剧和听大鼓书,里面关云长、赵子龙、秦琼、窦尔敦等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根植在他心中,他不自觉地仰慕和追随着他们,总幻想自己是一个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他自己学着踢腿、打旋、舞枪弄棒,在外面自悟自练,经常半夜不归,沉浸其中。闻听父亲让他拜师李良君后,他欣喜若狂,下决心要学出个样子来。 拜师后,李良君先让张洪升从基本功练起,规定张洪升每天压腿站桩两柱香的时间,然后头顶麻袋包片钻越用秫秸编扎的篱笆墙。刚开始因为压腿站桩腿都肿了,张洪升晚上连炕都上不了,常常是让兄长或是父亲帮着把腿抬上炕。时间久了,张洪升自己加大了强度,压腿时超过了师傅的要求。他不但在时间上延长了一柱香的时间,而且用绳子绑三块大方砖吊在膝盖上,对压腿加大了力度,在蹲马式练站桩时又把四块大方砖分别压在大腿上,一站就是一两个时辰。张洪升练功练得脸上整日少皮没毛的,家里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便劝他不要坚持了,谁知张洪升习武心切,并没把这点疼痛当回事,反而宽慰父母说:“练武就是要吃苦,不吃苦中苦,难练上乘功。”还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秘诀告诉家人,冬天压出来的腿(筋)三年缩不回去,三个夏天压出来的腿当年就缩回去了。 刀枪剑棍样样精通 多年后拜师王子平 张洪升时刻牢记师训:练武不练功,到老稀乎松。每天压腿、踢腿、站桩之后便开始练头顶麻袋包片钻越秫秸扎的篱笆墙,一个猛劲钻过篱笆墙掀掉头上的麻包片,冲到对面的人体沙袋前就是一番上、中、下三路的撕打加锁喉别肘及点穴,这样的练习风雨无阻,天天如此,时刻锻炼自己在碰撞之下能保持着清醒的大脑和搏击的能力。 李良君在他有了一定的武术基本功后,又传授他套路、器械。张洪升学的第一套拳术是峨眉派的“破风掌”,从此一发不可收,什么长拳短打,刀枪剑棍样样精通。 李良君不仅教张洪升武术,还教他舞绳节,闲暇时张洪升经常练习,多年后,张洪升拜飞鞭大师李赞臣学习十三节鞭时,舞绳节时打下的坚实基础令他学起来得心应手,进步极快。 数年后,也就是1951年,李良君见张洪升是块习武的材料,便举荐他到上海的好友王子平处继续深造。张洪升到王子平处,深得老人家喜爱,并在家里安排住处,让张洪升随他一同饮食起居,并给张洪升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习武方案。张洪升按照先生规定的时间,晨、午、子习武,中间习文,研讨国术理论,张洪升在王子平处习武整整一年的时间,武功大有进步,尤其是“八极拳大成”更是演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张洪升可以端着满满一碗水,凭空一个旋风脚稳稳落在地上,水不洒一滴。 1957年,张洪升再次赴上海探望恩师王子平先生,76岁的王子平大师又传授他亲编的拳术二十法。当年,张洪升还和他的师姐——王子平的女儿王菊蓉去德州参加了全国武术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相关链接 王子平 王子平(1881-1973年),河北沧州人,回族。幼承家传,擅长“翻杠子”“扯大旗”等武术绝技。1900年拜武术大师杨鸿修为师,兼通少林派查拳、洪拳、长拳等,臂力过人,有“千斤神力王”之称。清末民初,在青岛、北京和上海等地先后击败号称“大力士”的美国人阿拉曼、沙利文;1917年在北京中央公园摆擂称霸用“五路查拳”打得俄国大力士康泰尔连连败北,最后摔在台下;1919年至1921年,接连击败日、美、德国大力士,为中华武术扬了名,为中华民族争了气。后因击伤日本人宫本受到北平政府通缉而隐居上海行医,主治骨伤。 王子平早年研习查拳、子午剑,遍行大江南北,他的“青龙剑”就是集各家之长,并吸取了西欧击剑和日本剑道的优点,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而创造的。 王子平为抗美援朝捐献大炮,他率领全家参加义演,以八旬高龄出国参加表演,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国武术。1960年他随周总理访问缅甸。那年他已八十高龄,担任武术队总教练。 王子平1973年逝世,终年92岁,曾设计“拳术二十法”、“祛病延年二十势“,并编有《练功十八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