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26年舞梦,舞出七彩人生 |
潍坊学院教师裴亚建舞蹈专场晚会举行 |
|
12月5日晚,在潍坊学院音乐厅,一场名为“舞梦·天地”的舞蹈专场晚会精彩上演。晚会上,32岁的年轻舞蹈家、潍坊学院音乐学院教师裴亚建和学生们一起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舞蹈表演,藏、蒙、傣、朝鲜族民族舞和现代舞齐齐登场,看得人眼花缭乱。6岁开始学舞,23岁开始教舞,舞蹈不但磨练了裴亚建的意志,还给她26年的舞蹈人生画上了七彩的颜色,而接下来,她还会把这个舞蹈梦带给更多的学生,让他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舞蹈精彩纷呈观众大饱眼福 5日晚7时,记者来到位于潍坊学院音乐厅看到,门口站满了前来观看演出的学生。走进音乐厅,里面早已座无虚席,连观众席后面靠墙的地方也站满了人。 晚7时30分,演出开始。探照灯聚集在黑暗的舞台上,一个身穿白色舞裙的小女孩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只见她随着轻快的音乐在台上翩翩起舞,舞步虽然稚嫩,但十分可爱。旁白声起,“26年前,一个6岁的女童,随父母观看了一场音乐与舞蹈融汇升腾的迷人意境,幼小的心灵第一次被打动了……”原来,这个小女孩展示的正是裴亚建老师幼年时的身影。 不一会,小女孩消失在幕后,一曲藏族风情的音乐响起,一身灰白长裙的裴亚建老师轻盈的身影出现在舞台中央,立即赢得了一阵掌声。裴亚建的表演十分投入,舞蹈时而优美,时而激昂,让人看得如痴如醉,心不由被她得舞步所牵动。一曲跳罢,裴亚建的身影消失在幕后,大家还陶醉其中没反应过来,过了一会顿时掌声雷动。裴亚建的独舞《莲心》结束后,她的学生们带来了一段民族歌舞大串烧。有民族风情味儿十足的傣族舞、蒙古族舞、朝鲜族舞,也有喜气洋洋的胶州秧歌、海阳秧歌和花鼓灯舞,让人眼花缭乱。 不一会,观众们翘首以盼的双人舞《执手百年》终于开始了。一首儿歌响起,裴亚建牵着她的舞伴于涛出现在舞台上,两个人像是青梅竹马的孩子,玩得很开心,十分可爱。两个舞者仿佛经过了恋爱、结婚等环节,最后步入老年,两个驼背的“老人”依然看起来很恩爱,观众们安静地看完“夫妻”俩“执手百年”的故事,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随后裴亚建和她的学生们还表演了《女人花》、《小城雨巷》等舞蹈。演出在观众的掌声和欢呼中落下了帷幕。
26年的艰辛舞蹈路磨练了意志 裴亚建现在是潍坊学院音乐学院舞蹈教研室主任,潍坊市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虽然只有32岁,但是这位年轻的舞蹈家却是获奖无数。在她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大堆荣誉证书。2007年在山东省第二届青少年舞蹈比赛中,独舞《一片绿叶》获得一等奖;2008年参演的群舞《风吹俺的扇》荣获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十佳作品奖;2009年表演的舞蹈《格桑梅朵》在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一等奖;2010年表演的独舞《宫》在新加坡国际音乐舞蹈艺术大赛中荣获金奖。 这么多的荣誉见证了裴亚建26岁的艰辛舞蹈之路。6岁时,第一次接触舞蹈的裴亚建便深深地爱上了跳舞。之后,小学里办晚会,一有舞蹈节目,裴亚建总是第一个去报名参加。”1992年,那个时候潍坊七中招第一届艺术班,我特别喜欢舞蹈,所以就跟家人提出要报名,开始他们不同意,觉得学舞蹈太累太辛苦,心疼我,不愿意让我去,后来看我实在是喜欢,所以就同意了。”裴亚建接着说:“那个时候上舞蹈课很苦,所以是不让家长去看的,但是有一次爸妈还是去看了,他们看见我的睫毛上挂着汗珠,很心疼。”裴亚建说虽然学舞蹈很苦很累,但她却乐在其中,因为舞蹈给了她很多的收获。 “一开始对舞蹈的学习就是爱好,看见别人在舞台上那么美,就觉得很羡慕,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和教课,让我觉得舞蹈不但可以磨练人的体格和体能,更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裴亚建说在她的眼里,舞蹈不仅仅是外在形态美的展现,更能提升一个人的内涵,能展现一个人的内在美和文化底蕴,同时也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 教舞蹈要让学生进入民族氛围 裴亚建告诉记者,本次的舞蹈专场晚会其实是她从北京进修回来的汇报演出。2010年8月到2011年8月,裴亚建到北京舞蹈学院进修了一年的时间。期间,她从师田露、金艺华、韩萍、韩贤杰、马胜飞、王一茹、王百灵、徐溶等优秀教师,系统的学习了汉、藏、蒙、维、朝、傣六大体系10门民间舞课程,还学习了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基训、剑袖3门课程。 谈起进修的收获,裴亚建说自己无论是从表演上还是技术和技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她最大的感触就是北京舞蹈学院这些老师的文化底蕴都特别高。“老师们的风格特别凸显,上他们的课会让你感觉到非常浓厚的民族气息,让你感觉自己就是这个民族的人。”裴亚建给记者打了个比方说,如果是上朝鲜族舞的课堂,服饰、装束、发饰,即使是一双袜子也要白白净净的,十分整洁才行。如果没有穿戴好,就违背了这个民族的习俗礼仪,老师在这个方面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因此有时上课前要打扮很长时间。 “跟着这些专家上课,不但让我明白了怎么去学,还学会了怎么去教。”裴亚建说身为潍坊学院的一名舞蹈老师,在进修过程中她体会到作为一个好的老师,必须要有深层的文化底蕴。“课堂上要让学生完全融入到这个风格的舞蹈当中,置身这个民族当中,她才能从内而外的散发这个民族的气息,从而带动外在的形态和律动,这样跳出来的舞蹈才有灵魂。”裴亚建说这其实就是突出舞蹈的风格化教学,进修回来以后她在教学上更加注重这一点了,学生们也很认同,不自觉地被带动起来。 本报记者 孙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