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范宽《雪山萧寺图》 |
|

|
|
古代“潍坊画群”,源远流长,对后世影响至深至远。虽然张择端的社会名气很大,无人不知国宝《清明上河图》,但实际上就中国画的发展而言,李成、燕肃、郭乾晖的艺术影响更大。限于篇幅,主要介绍李成、郭乾晖两位。李成对北宋的山水画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师承者众多,有范宽、许道宁、王诜等。不少人因为追星,崇拜李成,干脆用他的名字做了名字。郭乾晖不但自己成就卓然,还培养了一批著名的画家,最有名的是钟隐、王晓。 沈括赞“李成笔夺造化工” 北宋的山水画是在五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贡献最大的是李成、范宽。而范宽则“始学李成,既悟”,等于是李成的弟子。李成画名极高,《宣和画谱》记载:“凡称山水者,必以[李]成为古今第一。”而见多识广的宋神宗,每次见到李成的作品,则都是“必嗟赏之”。 李成将北宋时期的山水画推向了历史高峰,中国山水画从此走向全面成熟。北宋《圣朝名画评》将李成的作品列为“神品”,说他“能画山水林木,当时称为第一”,而且“思清格老,古无其人”。 经过宋徽宗御批的官方《宣和画谱》认为,唐朝以来,山水画创作中,有“气韵”、有“笔法”,“兼众妙而有之者,亦世难其人”,很少。“至本朝李成一出,虽师法荆浩而擅出蓝之誉,数子之法遂亦扫地无余。”潍坊人李成闪亮登场之后,前代的李思训、卢鸿、张璪(zǎo)、荆浩、关仝等人,就黯然失色,全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宋朝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说:“(李)成画平远寒林,前所未尝有。气韵潇洒,烟林清旷,笔势颖脱,墨情精绝,高妙入神,古今一人,真画家百世师也。”即使唐朝的王维、李思训等人,“亦不可同日而语”。 北宋沈括《图画歌》曰:“画中最妙言山水,……李成笔夺造化工!”书画大家米芾赞誉“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 元代大画家黄公望,题《寒林平野图》诗中有句:“六法从来推顾陆,一生今始见营丘。”原来世人只推崇东晋南朝时的大画家顾恺之、陆探微,现在见到李成的画,觉得他的笔墨、构图、意境都超人一等,情景交融更非人所及。 明代书画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董其昌,褒扬“李成惜墨如金”,而且“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认为李成的山水画“枯树法”是“千古不易”之法,要当祖宗来敬奉学习。他还把包括李成在内的宋元时代18幅作品,视为“神交师友”,时时“携以自随”,赞叹李成的云林卷是“希代宝也”(稀世之宝)。 李成粉丝多,师承者众 今陕西耀县人范宽,是2004年美国《生活》杂志评选的“上一千年对人类最有影响的一百名人物”中的第59位。他虽然“喜画山水”,但是一直胡涂乱抹、找不到感觉,直到“始学李成,既悟”,这才豁然开朗,最终成为与李成齐名的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有58幅作品被宫廷收藏并列入《宣和画谱》。 今陕西西安人许道宁,“初市药都门”,原来就是个在京城开药铺的,挣够了银子后,也想风雅一下,迷上了画画。开始也是胡乱涂鸦,墨荷画不好改画张飞,张飞画不好改成一块黑石头蛋。他之所以最终成为山水画大家,有138幅作品被宫廷收藏,《宣和画谱》也记载是跟李成学的。当时有人写诗说:“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李成、范宽之后,就是他许道宁了。 今河南温县人郭熙,北宋中期最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家与绘画理论家,是皇家翰林书画院的骨干教师,也是在“稍稍取李成之法”后,才“布置愈造妙”,上了一个新台阶,有30幅作品被宫廷收藏并列入《宣和画谱》。 范坦今河南洛阳人,著名山水画家,《宣和画谱》也明确记载,“其笔法学关仝、李成”,他的4幅《写李成江山梵刹图》被宫廷收藏。 据历代画史著作记载:大画家王诜(宋英宗的女婿),“其所画山水学李成”,名作《观音宝陀山状小景》“皆李成法也”。大画家晁补之,“卧槎、垂藤仿李成”。山水画家刘明复(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师李成,特细秀”。 著名书画家、收藏家,江苏宜兴人蒋长源(官至刺史),以李成为师,“松身似李成”。 山西榆次人“郭铁子”(绰号),“学李成”。“工山水”的河北沧州人王元通,“师李成”。京西人和成忠,“学李成,笔墨温润”。河南开封人郭信,“得李成惜墨法,气象清旷”。 李成的青州老乡李远,“学营丘(李成),气象深远,崇(宁)、(大)观间驰名”。另一位潍坊老乡翟院深,“工画山水,而学李成”。甚至还有一位全职太太,谢宜休的妻子阿环,“山水学李成,精妙合格”。 其他还有很多。画家郝孝隆、陶铉、徐愷、朱裕皆“师李成”,赵林“山水步骤李成”,李冲“学李成、荆浩”,髙克恭(官至刑部尚书)“山水……后学董源、李成”。 还有更“狠”的。不少人因为追星,崇拜李成,干脆用他的名字做了名字。仅卓有成就、史料记载的,比如陕西华州人李希成,“慕李成,遂命名”,被召入皇家翰林图画院。还有“宗成”、“效成”…… 《林泉高致》记载:“今齐鲁之士,惟摹营丘李成。”历代学习摹写李成作品,卓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如被北宋或南宋宫廷收藏的:西安人许道宁的《写李成夏峰平远图》2幅,潍坊人翟院深的《写李成澄江平远图》,潍坊人燕肃的《写李成履薄图》2幅,宋英宗的女婿、驸马都尉王诜的《写李成寒林图》2幅,刘瑗(官至承宣使)的《临李成小寒林图》,等等。 李成的影响还表现在另一方面。据《宣和画谱》记载:李成去世后,“名益著,其画益难得”名声越来越大,千金求一画而难得,所以“学(李)成者,皆摹仿(李)成所画峰峦泉石,至于刻画图记名字等,庶几乱真”。有些人就模仿李成的作品“可以欺世”,但是毕竟功力不到,“终为识者辨之”,被识破了。 郭乾晖培养了大画家钟隐王晓 郭乾晖不但自己成就卓然,还培养了一批著名的画家,最有名的是钟隐、王晓。 著名花鸟画家钟隐,浙江天台人,“善画鸷禽榛棘,能以墨色浅深分其向背”。他共有71幅作品被北宋宫廷收藏并收录进了《宣和画谱》。《宣和画谱》记载:钟隐当时已颇有成就,“亦一时名流”,但“欲师郭乾晖”,又听说他不肯轻易收徒,就“变姓名,执弟子礼”,隐姓埋名“甘从服役”,去给郭家打扫卫生干粗活,借着进出郭老师画室的机会偷艺。“阴伺其画,而心得之”,很长时间也没被发觉,暗中长了不少学问。某一天,钟隐一时手痒,在房间墙壁上画了一只鹰。同屋的人向郭乾晖报告。郭乾晖过来一看,“惊叹不已”,心下就明白了,说你就是钟隐吧?连老夫都被你“隐”啦,呵呵!“遂善遇之,益论画道为详”,经过他的亲自点拨,钟隐“因是驰誉”,终成大家。 著名花鸟画家王晓,安徽泗州人,“善画鸣禽、丛棘、俊鹰等”,也是郭乾晖的弟子。《宣和画谱》认为,王晓虽然没有学到郭乾晖的精髓,“而就其击搏飞扬之状,至为卑栖群噪者之所警,其亦雄俊已哉”,也已经相当不错了。因为王晓的作品“传于世者绝少”,所以《宣和画谱》只收录了他的《噪雀图》。 本期图片 张庆亮 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