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村老两口专场演出献乡亲 |
◎吕允太张金村夫妇每年义务演出百余场,昨天纪念从艺40年 ◎把身边事通过各种文艺形式搬上舞台,深受周边村民喜爱 |
|
|
吕允太(右一)和老伴张金村(中)在表演节目。 |
|

|
|
12月14日上午,青州市高柳镇小吕庄村67岁的吕允太和68岁的张金村为了庆祝他们夫妻俩从事文艺工作40年,特意为村里的父老乡亲举办了一场文艺演出。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乡亲们的阵阵掌声,虽然天气寒冷,村里的父老乡亲却看得如痴如醉。据了解,老夫妻俩从小喜欢文艺,多年来,他们利用各种艺术形式,自编自导自演了这些反映农村巨大变化的剧目,两人每年为村民义务演出100多场。用他们的话说:“这不图钱不图利,就图个乐呵。”
夫妻俩节目很受欢迎 当日上午,记者刚来到青州市高柳镇小吕庄村村委会大院,便听到一段节奏欢快的快板剧声,“新春到来好喜欢,锣鼓一敲走上前,手打竹板唱一唱,计划生育搞宣传,孩子多了不得了,那时孩子没计划,五个孩子仿佛大,大的哭二的闹三的把炕尿……”只见村里68岁妇女张金村在老伴吕允太的快板伴奏下,兴致盎然地表演《计划生育就是好》,周围的观众则是掌声不断。记者了解到,原来这是夫妻俩为了庆祝他们从事文艺工作40年而专门为村民们举办的一场文艺演出。 正在一旁打快板的吕允太告诉记者,自己从小酷爱文艺,原先在镇文化站工作,吹拉弹唱样样喜欢,尤其是从单位退休后更是全身心扑在文艺上,老伴也是非常喜欢唱歌跳舞。“演的真不孬,我经常看他们夫妻俩演出,非常喜欢,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53岁的村民李怀美看着他们夫妻俩的表演,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自编自导自演身边事 吕允太向记者介绍,他和老伴花了一个月时间写出的快板剧《看闺女》已经搬上舞台,这个反映村里移风易俗和村容村貌巨变的节目很受村民喜欢,夫妻俩已经连续演出几十场。记者看到该剧本上写道:“小吕庄庄不大,年上节上有玩意,挑花篮、打花棒,表演唱小吕戏,四通八达好公路,村里才上饮水机……”剧本足有几千字,台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吕允太因患关节炎多年,走起路来步履有些蹒跚,每次他都是骑着三轮车带着老伴和各种乐器外出演出。 “40年来,我和老伴经常编写一些反映我们农村发展和变化的剧目,很受村民喜欢。”吕允太告诉记者,小吕庄村与吕剧结缘已久,现在上了年纪的村民都能哼上几句吕剧。“我和老伴除了排演一些新节目外还经常演出《墙头记》、《姊妹易嫁》等传统吕剧剧目,积极宣传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吕允太说。 小吕庄村党支部书记闫光明告诉记者,吕允太夫妻俩无论走到哪里,简陋的戏台一搭,清亮的锣鼓一敲,都能引得周围群众里三层外三层地观看。 “每年要演出100多场。”谈起这几年夫妻俩的演出,吕允太告诉记者,“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好了,逢年过节、农村赶集、村庄搬迁、年轻人结婚、老人过生日等高兴事儿,大家都来请我们去唱唱,我们不图钱,主要是图个乐呵。” 夫妻俩深深影响村民 站在台上,慢慢地踱着方步,看着台下热情的观众,吕允太和老伴会长时间沉浸在表演节目带来的乐趣当中。要是几天不演出,心里就憋得难受。“平时凑一起唱唱戏,不仅自己舒坦,大家伙儿也高兴。”吕允太笑着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也应该有自己的民间娱乐。” “张金村是村里去年评选的‘好婆婆’,她和丈夫吕允太经常演出孝老爱亲的节目,给村民做出了好榜样。”闫光明介绍,小吕庄村人口不足400人,每年通过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幸福家庭”等,使得村中邻里和睦,家庭和谐,这与吕允太老夫妻俩经常排演一些倡导尊老爱幼的戏有很大关系。 “只有把群众身边的事儿、生活中的事儿搬上舞台,老百姓才愿意看,基层文化才有影响力,吕允太夫妻俩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很受村民欢迎。”闫光明向记者表示,“你花钱请明星来,他们演完就走了,我们是要留下一支像吕允太夫妻俩这样永不撤退的队伍、搭建一个永不离开的舞台,让村民时刻从演出中受到教育。” 文/图 本报记者 庞志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