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办公用品有了“身份证” |
奎文行政事业单位在全市首设固定资产数字化管理 |
|
本报讯 从12月16日开始,奎文区着手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逐一进行身份登记,单位同时进行资产账目和实物的对照核实。从此以后,该区任何一个单位的任何一件固定资产,哪怕是小到一把椅子,都会有“身份证”,并且被贴上有身份认证的条形码。同时,该区还设立了专门处置固定资产的“公物仓”,全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纳入了数字化管理,这种资产管理模式,省内只有济南、青岛有。 据了解,奎文区行政事业资产总额13.6亿元,为明确资产配置标准和配置流程,管理好这笔大额资产,奎文区改革全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力争解决以前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底子不清、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此,奎文区于2011年12月份启动固定资产“数字化管理”新模式。通过建立固定资产数据信息库,让每一项固定资产都有“身份证”,做到“一物一卡”,实现了资产的全面、动态、实时监管。 日前,奎文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将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了详细登记,并根据登记的信息,再进行查账和实物核对,对于信息不符的,将及时纠正。一旦确定登记信息无误,将开始使用专业打码机器,对这些登记的固定资产逐一打印“身份证”,作为“身份证”的条码,将被张贴到固定资产上。 为了让资产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及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组织之间合理、有序、公正、规范流动,实现资源共享共用和资产效益的最大化,奎文区还创建性地建设了政府“公物仓”。该“公务仓”位于城区四平路与福寿街路口以南,看上去是一个巨型仓库。这个“公物仓”将成为奎文区今后对相关资产进行统一购置、管理、调配、处置的平台。 假设A单位因新购而替换下一批办公用品,那么,该单位将不再随意处置替换下的这批资产,而是把这些资产放到政府设置的“公物仓”中,只要这批资产仍有利用价值,其他任何单位再有所需求时,可以申请调配。 (记者 臧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