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大化生前留下了1万多字的日记。1948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旅大市委主办的《民主青年》杂志分期刊载了王大化的部分日记;1999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延河情怀》一书,又以“行军日记”为题,选载了王大化1949年9月2日至10月21日从延安到东北的日记。在日记中,王大化记录了他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以及对人生、社会、事业的深刻思考。这部分日记,是王大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本版从中选摘部分精彩片段,以飨读者。
◎日记选摘 多做事,少说话,要说有用的话 多做事,少说话,要说有用的话,要多做革命需要你做的事。 一个人最宝贵的是能客观地认识自己。 知道自己的莫过于自己,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会懂得你、理解你。可是,重要的是要大家都能理解你。 有时,人会被无名的锁锁住,他要善于用智慧的钥匙来开。但往往,智慧的人找不到智慧的钥匙。 别人是自己的镜子,要善于从这镜子里看自己,不要以为事不关己。 对自己做到最低限度的苛求,对别人做到最大限度的容让。埋起头来,多做实际工作。 不要为一点点小的个人得失不能忘怀。 人总愿肯定自己的东西,并坚持它,而相信它是好的,眼小如豆,只找别人的缺点、毛病。 人生来是应当工作的。更应该努力地克服自己的劣根性,锻炼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不能光把自己寄托于那光荣的理想中。目前实际工作,就是那光荣事业的基石。你要抓紧这个东西,以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完成你当前的这事业。一分一分地,老老实实地把这个基石打稳。 不要怕任何人赶过你,这没什么好处,对党对人民,任何人的进步都是好的,只有你自己肯学习人家的进步,你也就永不会落伍。不必总想做头一名,只要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就是好的,死亦不愧!该更埋头,意识的叫别人出头露面,意识的埋头自己,无名英雄是更可贵的! 越埋头,越谦虚,不争功,不争名,这才是真正的智者,才是没有缺陷的人格。
总看到别人的不对,是进步的绊脚石 一个领导者确是不容易,他要解决各种不好处理的问题,要使同志们满意、心服,但又要合原则,这是一个磨练,如能达到一分就是一大进步。 要深入去了解每个集体成员,要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心理活动,这对我是一个艰巨的工作,但这又是能开困难之门的第一把钥匙。 工作做了,群众当中有好的影响,不管好的坏的都拥护你,你就要警惕。这对一个做工作的人说是一个进步。那么,落后的人,从个人出发的人,就会对你有意见,抱着成见。你要能自持,要能够与这些同志好好地谈,要在行动中努力团结这些同志。 一个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地亲自下手,打入下层,与下层群众相结合。不要摆老资格的架子,不要以为自己下去做工作,人家会看不起,相反地,他们反而会真正团结在你的周围,你能达到真正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的目的,这样才真正在群众中生根。 个人意识发展到了高度,会走到脱党的危险,深刻地来反省自己的劣根性,勇敢地掘发自己,把自己解剖在同志面前,让大家来开刀,卸开来才能达到重新做人的目的。 什么时候人不从个人出发了,不斤斤计较自己的名利的时候,天下就太平了。口口声声“我不想当官儿”,但是,实际却为了自己的地位而不满,这是难以捉摸的一种想法。 逢事都应想到来由,想到发展,想到末了的结果,这才能决定处置。 当工作做的顺利了,会产生一种惰性,就不愿多去用脑子,不愿多说,形成简单化与老一套的领导作风。发现不来新鲜事物,不能多方面去解决问题,这是危险的,渐渐地要与群众脱离。因为自己工作顺利,都做的也还差不多,于是就总看到别人的不对,有毛病,自己就好像没有,这是自己进步的绊脚石。 ◎相关链接 大化英年早逝 凯丰含悲题词 “你们……继……续……”躺在病床上的王大化,勉强地抬起手向外指着,断断续续地吐出了最后几个字。1946年12月21日下午7时50分,颜一烟和同事陪王大化度过了他27岁人生的最后一刻。颜一烟明白,王大化指向门外,意思是嘱咐他们到农村去继续工作。 这个月的18日晚上,王大化在齐齐哈尔市演完最后一场《兄妹开荒》。第二天一早,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王大化率领创作小组赴讷河农村搜集素材。他们先乘火车到宁年县,后改坐商业部门运棉布的大卡车赶往农村。车厢里的棉布堆得超过了挡板,一向细心的王大化让颜一烟他们向里面靠,扒个窝让他们坐稳,又用行李塞在两旁,自己挤在车厢最后面。沿途都是土路,天寒地冻,凹凸不平。路上车子突然震动,王大化从车上甩了出去,跌在冻得像钢板一样硬的土地上,当场昏迷不醒。在讷河陆军医院,医生们做了最大努力抢救,但他终因伤势过重,永远地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战友和钟爱的事业。 王大化牺牲后,新华通讯社向全国发了电讯讣告和悼念文稿,各解放区文艺界相继召开了追悼会。中共中央东北局作出决定并经毛泽东批准,特授予王大化“人民艺术家”的最高荣誉称号。 1947年1月12日,齐齐哈尔市各界为王大化举行追悼大会,并在扎龙鹤乡龙沙公园为王大化建墓立碑。1月19日,《解放日报》、《东北日报》同时以整版篇幅刊出纪念特刊,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长凯丰题词“人民的艺术家”。王大化逝世五周年、十周年之际,文艺界的许多老同志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表示纪念。 1986年12月,潍坊市人民政府和潍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人民艺术家王大化逝世40周年纪念大会,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贺敬之、时任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的陆懋曾等领导出席了纪念大会。 贺敬之是《白毛女》的主要执笔者,在《白毛女》的创作和排演过程中,与王大化有过密切的合作。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贺敬之称赞王大化是“延安时多才多艺的卓越的革命艺术家”,“是我们革命文艺工作者公认的最富有成就、最富创造性的戏剧表演艺术家”,“也是在当时和以后为国统区的进步人士和文艺界的朋友所欣赏的延安精神的形象代表,是延安革命艺术运动的象征”。 本期图片 刘愉 提供(注明出处的除外) 本期稿件资料来源:任颖、李波、贺敬之、颜一烟、贾如真、安波、陈强、公木、华君武、舒群、张庚、骆文、丰中铁、戈壁舟、于增俊等的回忆材料,王大化撰写的文章和日记,蓝露怡、宋伯良等的文章。 (请资料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