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没能给孩子提供一辆像样的校车,却把这样的安全责任横加在马车身上,出事了,怪马还是怪车?“云南丘北校车事件”不过再次告诉我们一个常识:校车安全问题,先有校车、再谈安全。在马车面前奢谈“校车安全”,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12月21日,云南省丘北县离城16公里左右的猫猫冲小学,用马车当校车载20余名小学生上学,途中与一货车相撞,目前已确认造成2名学生死亡、23人受伤。受重伤的3名学生已转到文山州医院救治,其余伤员已送往县医院治疗。 (本报今日A29版) 据介绍,马车是当地农村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当地人还戏称为“马的士”。一般来说,当地农民出行基本是自备牛车、马车或搭乘拖拉机、低速货车,难有安全保障,而群死群伤的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换言之:若不是放在校车安全的背景下,这就是一起“群死群伤的交通事故”,而且还是“时有发生”。不过因为是一群无辜的孩子,马车立时具有了“校车”的意味,甚至引出了诸多“校车安全”的话题。此等逻辑,何其诡异?好比对一个从没用过画笔的穷孩子说——你这个铅笔画如果从油画的角度看,还有很多不规范、不成熟的地方。 2011年可谓中国“校车年”:一是校车事故频发,二是催生了规范条例。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袁桂林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一年来,校车伤亡事故总量超过黑煤窑的矿工的死亡数量。校车出事了,板子当然要打在肇事司机、校方、教育及交通主管部门的身上。但问题是,我们似乎很少反思:为什么这些悲剧基本发生在相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为什么事件总是和“严重超载”撇不清关系?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市场经济下,人员迁徙频繁,但横亘在户籍上的教育权却滞后几十年,孩子只有在老家接受教育——但问题是,现在农村里的机动车越来越多、幼儿园却越并越少,能挤上黑三轮就算幸运的了。“马的士”当校车,哪里是什么安全问题呢? “长鼻子”校车人人爱,但不是人人受用得起。校车问题的背后,起码有两个“真问题”无可规避:一是有钱的地方,财政“偏心”得厉害,在校车问题上也分出三六九等,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推卸职能责任,将政府兜底的问题推向市场这个“江湖”;二是缺钱的地方政府“有心无力”,教育安全投入近乎为“零”,校舍都岌岌可危,还哪里有钱去买校车?对他们来说,管理或者责任都不是问题,缺钱才是最大的问题。配置校车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但若是地方没钱配校车,又该是谁的责任呢?在校车问题上,掏钱的权责不能理清,管理云云无异于痴人说梦。 谁好意思跟接孩子的马车谈什么“校车安全”?我们没能给孩子提供一辆像样的校车,却把这样的安全责任横加在马车身上,出事了,怪马还是怪车? “云南丘北校车事件”不过再次告诉我们一个常识:校车安全问题,先有校车、再谈安全。在马车面前奢谈“校车安全”,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