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水饺热腾腾,送进老人嘴
大练教学基本功加快教师专业化
29家外地违规企业被清出潍坊建筑市场
2011年12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饺热腾腾,送进老人嘴
芙蓉街社区居民自发给养老院老人包冬至水饺
  12月22日,潍城区城关街道芙蓉街社区居民正在给社区养老院的老人们包饺子。



  在我国北方,冬至吃水饺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22日冬至当天,记者来到潍城区城关街道芙蓉街社区,社区的居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和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一起包了10斤面的水饺。11时左右,热腾腾的水饺便端上了养老院里老人们的餐桌,给他们带来节日的温暖。
  热火朝天包水饺
  22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潍城区城关街道芙蓉街社区,一走进社区居委会大楼,耳中便传来阵阵笑声。
  记者循声来到二楼走廊尽头的会议室,推开门,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映入眼帘,会议室的桌子上摆了一张大面板,男女老少一共十几个人正在包水饺。两位穿围裙的女士正在麻利地擀皮,桌子上放着三盆水饺馅儿,两三个人围着一盆水饺馅儿正有说有笑地包着水饺。
  “我7点多就开始忙活了,这一共是10斤面,馅儿是早上刚弄的,肉是昨天从超市里买的,有5斤半吧,白菜用了8棵,是早上刚剁好的。馅儿里还加了一斤花生油,一斤木耳呢!你闻闻,咋样?”芙蓉康寿老年之家的院长李全香一边擀皮一边笑着对记者说。记者靠近闻了一下,香气扑鼻。
  “我们不光是冬至包饺子,每逢过节就给老人们做好吃的,冬至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包汤圆。”居委会书记李华对记者说。
  “在我们社区工作就得什么都得是“全能”,我们都练出来了,像是原来不会包水饺、包粽子的,现在也都学会了。”社区工作人员刘国艳话音刚落,大家都笑了起来。  大家一致表示,在社区里凑在一起包饺子特别热闹,气氛很好。“过年家里包饺子也没这么热闹呢。”刘国艳说。
边吃边聊心里恣
  真是“人多力量大”,到了上午11时左右,600多个水饺就都包好了。随后,大家把水饺端到了老年之家的厨房里煮,不一会儿,待第一锅饺子煮好后。社区居民家几个五六岁的小朋友就成了服务员,争先恐后地把饺子端到了老年之家里的老人们的饭桌上。看到这些,老人们都乐开了花。记者在91岁老人李德荣和85岁老人丁金英的屋里看到,两位老人从孩子们手中接过热腾腾的水饺,就迫不及待直接坐在床上端着盘子尝了几个。“味道不错,不咸也不淡。我老家不是潍坊,不过来潍坊50已经多年了,以前在旧社会几乎吃不上饭,更别奢望冬至能有饺子吃,现在生活好了,才能吃到这么好的水饺。”李德荣老人感叹道。
  之后,记者又来到隔壁76岁的李爱英和86岁的王兰新两位老人的屋里,看到两位老人正忙活着整理饭桌和椅子。因为住在走廊另一头的两位老人要过来和她们一起吃水饺。不一会儿,75岁的李红娥和79岁的姜玉环便过来了。四位老人刚好凑成一桌,四个人一边吃水饺一边聊天,非常开心。“以前在家里的时候每逢冬至也包水饺,不过都是一个人忙活,好容易忙活一上午等到中午孩子们都来了,可他们匆匆忙忙吃完水饺就又上班去了,还不如现在热闹呢!你看,我们这些年龄差不多的还能一边拉呱一边吃。”李爱英笑着说。
  “今天不错,比以前吃得都多呢,看来是饺子味道好。现在在养老院大家都吃得挺好,经常会吃个馄饨、水饺什么的,居委会上那些小青年过节的时候不光过来送好吃的,还能陪我们拉拉呱,解解闷,大家心里都很高兴。”李爱英对记者说。
 文/本报记者 孙锦 图/本报记者 张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