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标题导航
“汉语四六级”是在折腾汉语
大学校长可以有个性但不能没理智
公交上播低俗广告把关失位不应该
2011年12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汉语四六级”是在折腾汉语
王传涛



  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考晕”了许多考生,其中还不乏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这足以验证这项考试制度的不合理性。若教育部门无视语言发展规律,执意用考试去“促进”和“规范”语言的发展和运用,那结果只有一个——怎么考都不会及格。
  24日,被网友称为“汉语四六级”的我国首个“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在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和南开大学五地一校正式开考。此次只推出了“四级”和“五级”两个级别的考试,考察对象主要是中国人而非外国人。“太意外了!考晕了!伤不起啊!”不少考生考完后发出感叹。
            (本报今日A21版)
  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考晕”了许多考生,其中还不乏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这足以验证这项考试制度的不合理性。而此考试高尚无比的立意初衷——为了推进汉语的学习和应用、为了抵御“外语热,母语冷”及汉语欧化与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也在“考晕”国人的现实之中,变成了泡影。
  客观来讲,在网络用语大行其道、“火星文”层出不穷的当下,汉语似乎还真缺少一个像“国标”一样的规范。但是,在“汉语四六级”上位之后,汉语果真就能飞黄腾达、笑傲群雄吗?
  考试固然能引起社会的重视,考试的内容也可以为汉语规范提供帮助。然而,考试永远只是一种考评手段,之于判断高低分、选用专项人才无可厚非,之于语言发展未必就是好事。一旦语言考试成为规范工具或排挤其他考试的武器,考试就会走向两个极端:其一,功利化;其二,弱智化。所谓功利化,是指“汉语四六级”很可能会像现在的英语四六级一样让众多学子的学习目的由学以致用变成应付考试。所谓弱智化,是指任何考试都会在所谓的“考试大纲”之中命题,题型、题量都决定了“汉语四六级考试”必将以一种固定的形态出现在考生面前,但语言又是活的,是不需要约束的,是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的,规范化的考试只能让语言弱智化。
  “国人何以为难国人?”一位考生如是说。欧美人没有搞英语四六级,我们搞了;欧美人没有搞汉语四六级,我们也搞了。我们搞英语四六级,是针对中国考生;我们搞汉语四六级,也是针对中国考生。如此这般,除了能让我们的考生增加了一门考试负担外,对于抵抗“外语热、母语冷”的现象或是加强用语规范,助益了了。折腾来折腾去,“汉语热”不可能兴起,新种类的“考试热”倒可能成为新风尚。至于消除语言差异,更是关系到全国文化融合与保持地域特点的问题,此问题还没有定论,汉语四六级考试就会争议多多。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通过考试的形式维系稳定和存在,也不可能在死板的考试制度中繁荣发展。
  对于教育部门而言,要让语言找到一条符合它自己发展规律的路径,而非用考试制度来“促进”其发展、“规范”其运用。“促进”和“规范”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适得其反、南辕北辙。一言以蔽之,“汉语四六级”考试就是一场怎么考都不会及格的试。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