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桂林12月25日电 包装酷似“德芙”巧克力的“迪芙”巧克力,同样印刷着小男孩图案的“旺~旺”大礼包……年关将至,食品市场上“傍名牌”的“李鬼”也纷纷冒了出来。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睁大双眼,避免买到这类“山寨货”。 桂林工商局公平交易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科工作人员说,这类“傍名牌”的“山寨”食品,只要是让消费者在选购时产生混淆,都属于侵权行为。每到节庆,工商部门都会组织专项行动,查处市场上这类“山寨”食品。这类食品的质量往往比原品牌差得很远,其中一些甚至是由不具备生产资质的地下加工厂生产的。消费者买到这类产品,如果造成了损失,也很难对生产厂家进行索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