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扬子晚报》报道 12月24日,被戏称为“汉语四六级”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在北京、上海等五地开考。“银行超长举报邮箱”等网络新闻事件也成为考题。考生们普遍表示试题有一定难度,“过关很难”。相关人士指出,“汉语四六级”将来可能成为企业用人时的重要参考指标。 24日,我国首个“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在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和南开大学5地一校正式开考。此次只推出了“四级”和“五级”两个级别的考试,考察对象主要是中国人而非外国人,江苏有600余名大学生和老师“试考”。“太意外了!”“考晕了!”“伤不起啊!”不少考生对记者发出哀叹。 上午11时,先结束四级考试的10余名考生走出了考场。“有点晕,跟想象中的不一样。”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的一名“工科男”揣了一支2B铅笔就来考试了,“什么准备也没有,原以为跟普通话测试差不多,结果完全不一样!”这名男生告诉记者,开考后他一戴上耳机就懵了,“噼里啪啦念了一大段,我根本记不住都说了什么。”另一名女生更是直言不讳:“感觉跟考英语四六级一样晕,不知道能不能过关啊?”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十余名考生,大部分人都表示“危险,可能过不了。” 江苏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认为,外语对母语冲击比较厉害,国家推出汉语能力的这个考试,就是希望能够提升全体国民普遍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记者了解到,这项考试主要针对国民的,还有人指出,“汉语四六级”虽然是自愿考试的,但将来可能成为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人时的重要参考指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