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来华访问的日相野田佳彦举行会谈 |
中日要做好邻居不要做对手 |
|
|
|
1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日相野田佳彦举行会谈。新华社 |
|

|
|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在人民大会堂与到访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举行会谈。 温家宝说,中日即将迎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来,中日关系有了很大发展,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坚持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中日四个政治文件是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全面总结,我们要恪守其中包含的各项原则,妥善处理存在的问题和分歧,确保中日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温家宝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扩散,世界和地区局势的复杂性、严峻性超过预料。中日有必要、有条件更紧密地携手应对挑战,深化战略互惠关系。为此,双方要抓住机遇,加强在双边、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对话沟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累互信,为扩大合作打下扎实基础。中日要做好邻居、好伙伴,不要做对手。 温家宝表示,中方愿与日方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中日经贸合作的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和有效举措,协商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双方要进一步发挥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绿色博览会等机制和平台的作用,尽快启动中日节能环保投资基金,办好中日生态工业园区,着力提升在节能环保、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水平和规模。中方愿同日方密切配合,促进两国本币金融市场发展,加快推动中日韩三国自贸区进程和东亚财金合作。中方将继续支持和参与日方灾后重建,双方可在防灾减灾以及核电安全方面加强经验交流,开展务实合作。 温家宝说,发展中日关系需要持之以恒地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这是中日友好的基础。双方将以纪念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为契机,办好“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活动,加强文化、教育、媒体、青少年交流。 野田佳彦说,我很高兴在日中两国即将迎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实现访华愿望,希望此访对深化日中战略互惠关系发挥重要作用。野田佳彦表示,增进日中政治互信是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础,中国的发展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是机遇。日方愿继续按照日中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加强同中方的高层往来,以及政党、议会和民间交流,密切在重大地区和全球性课题上的沟通合作,携手应对挑战,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作出积极努力。日方愿加强两国在经贸、能源环保、金融、灾后重建等领域的合作,做共同发展的伙伴。 关于朝鲜半岛局势,双方认为,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希望有关各方继续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半岛有关问题,推动早日重启六方会谈,促进半岛和平稳定,实现本地区的长治久安。 ◎热点议题 重启海军交流欲购中国国债 在此次野田佳彦访华前,日本政府频频释放友善信号。日本《朝日新闻》在日本首相访华之前就披露,日本计划购买100亿美元的中国国债。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如果该计划落实,日本将成为7国集团中第一个将人民币列入外汇储备的国家。分析称,加强财金合作可能成为野田佳彦访华的一个成果。 此外,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雾雨”号19至23日访问青岛,重启自去年9月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以来中断的两国海军交流。日媒认为,自卫队军舰三年半来首次访华,既是为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圣诞节访华营造友好气氛,也是两国为明年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改善中日关系热身。 日本《朝日新闻》还称,中日双方还将协商构建海上安全机制,防止类似去年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的发生。《读卖新闻》报道称,中日可能将正式同意签署一个双边海难搜救协定。目前,日本已与美国、俄罗斯、韩国缔结海难搜救协定,和中国的谈判则从去年5月起开始。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病故让朝鲜半岛问题成为此次中日首脑会谈中一个最受关注的议题。法新社报道称,日本和朝鲜没有直接的外交联系,除了支持中国政府对朝鲜的交往,其他什么也做不了。本次会谈,只要中日确定将一同维护东北亚的和平和稳定就可以说是一种成功。 ◎人物专访 野田期待深化中日互惠关系 访华前夕,野田在接受中国媒体书面采访时说,从大局观点出发深化日中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他指出,中国的发展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而言是机遇,日本与中国不仅对两国,而且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负有重大责任,日中关系不仅限于双边关系,同时对地区和世界而言也是越来越重要的关系。 谈及中日关系,野田说,实现邦交正常化至今的近40年间,日中关系取得了飞跃发展,年贸易总额从最初的约11亿美元扩大到约3000亿美元,人员往来也从当初的年约1万人次增加到约540万人次。人们期待今后的日中关系在近40年发展的基础上取得更大发展,他认为双方在这方面有着极其广阔的空间。 关于如何处理中日两国间悬而未决的问题及改善两国国民感情问题,野田表示,近年来,日中关系越来越密切。但是时而摩擦是在所难免的。在问题发生时,双方需要相互作出努力,避免对整个日中关系带来负面影响。除两国政府的努力之外,促进两国国民以直接参与方式开展对话和交流,将会有益于国民感情的改善。 野田说,1984年,他作为日中青年友好交流3000人访华团的一员首次访华,从那时起与中国结缘,他常自称是“日中交流之子”。他说,青少年肩负未来的重任,希望双方能加强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多层次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赖。 谈及日本外交政策,野田说,两国应对地区和全球性课题开展建设性工作,而且两国间蕴含着开展互利合作的巨大可能性。 ◎相关链接 中日关系将步入“不惑之年” 1972年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发表,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即将步入“不惑之年”,在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华之际,中日各界都冀望此行能为迎接201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打下良好基础。 新华网的评论指出,中日友好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尽管有一段时间中日关系因为日本领导人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而陷入“寒冬”,但此后两国领导人先后展开“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之旅”,破解了中日关系暂时出现的困局。如今,两国虽然存在分歧,但都注意维护双边关系的大局,妥善处理一些敏感问题,致力于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 日本众议院议长横路孝弘也期待着首相野田佳彦访华取得积极成果。他说,近年来日本贫富差距扩大,失业率上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加强,在这种背景下,很容易产生民族主义情绪,导致一些很小的外交问题扩大化。日中应建立互信机制,促进两国领导人之间和民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本报综合新华社、《北京晚报》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