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宁可被赖上,我也得救人” |
◎老汉酒后摔倒鲜血直流,过路人送他入院安顿好后悄然离去 ◎花了半年时间老汉找到恩人闫树海,送上锦旗到其单位致谢 |
|
|
付勤华老人(右二)将锦旗送到青州市工商局领导手中。 |
|

|
|
12月26日,青州市经济开发区东郎村60岁的付勤华老人将一面绣有“助人品质高 红盾精神扬”字样的锦旗送到了青州市工商局领导手中,感谢青州市工商局邵庄工商所57岁的职工闫树海热心救助街头受伤的自己。由于闫树海救人后从未向任何人谈及此事,付勤华老人通过医院里的监控录像苦寻了半年才找到了恩人的下落。 施救者 路遇伤者立即停车救人 今年6月11日下午3时左右,当时天下着雨,青州市工商局邵庄工商所57岁的职工闫树海骑着摩托车到青州市经济开发区走亲戚,途经西郎村时,隐隐约约地看见前方不远处的地上有障碍物,等走近了才发现是一个人摔倒了躺在地上,身旁有一辆歪倒的电动车。 闫树海立即下车上前查看,只见地上躺着的是一名60岁左右的老人,头部摔得很严重,流了一大摊血,衣服也被雨淋透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闫树海俯身试了试发现还有呼吸,便赶紧拿出手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闫树海把自己摩托车的大灯和转向灯都打开,提醒后续车辆避让,以免造成二次事故。闫树海不敢随意挪动伤者,但又不忍心眼睁睁看着伤者躺在地上淋雨,便脱下自己的雨衣盖在伤者身上,而自己却淋在雨中。 救护车赶到后立即对伤者采取急救措施,摔伤的老人很快醒了过来。老人苏醒后,觉得大医院花钱会比较多,不肯到医院接受救治,坚持要到当地卫生院就医,闫树海又陪同他去了卫生院。直到帮助老人包扎好伤口、挂上吊瓶,并通知了他的家人后,闫树海才悄悄离开。 被救者 苦寻半年找到救命恩人 被闫树海救助的老人叫付勤华,今年60岁,家住青州市经济开发区东郎村,6月11日那天,他到朋友家串门喝醉了酒,骑电动车回家的路上摔倒在地。医生告诉他,如果不是有人及时出手相救,他很有可能因为失血太多而出现生命危险。 回到单位后,闫树海只字未提救人之事,但是,被救的付勤华并没有忘记他。虽然闫树海当时没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就离开了,但是付勤华听说卫生院里的监控录像记录了闫树海的影像,他到卫生院找出这段录像后用手机录了下来,逢人便问。经过近半年的寻找,12月中旬,他终于打听到恩人是青州市工商局职工闫树海,可是无论他送钱还是送物,憨厚的闫树海总是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婉言谢绝了。 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付勤华便找人绣制了一面锦旗送到了青州市工商局。“如果不是闫师傅及时相救,我的性命恐怕也就不保了。”付勤华哽咽着说。 ◎老闫心声 救人帮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想救不敢救,闫树海的行为实在是弥足珍贵。”闫树海的同事李宗发告诉记者,像老闫这样没有任何犹豫去相助的行为非常值得学习。 闫树海说,当时救助受伤老人,根本没多想。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跟坐公交车给老人让座没有任何区别。而对于外地发生老人摔倒不敢扶的事件,闫树海感觉不可理解,“宁可被赖上,我也得救人。” 闫树海认为,现在有老人摔倒不敢扶这样的事,可能是大家的自我保护意识有点过了。“救人帮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要暖人心,都得从自己做起,从一些小事开始。顺手就能帮人的事,干嘛不去帮呢?我以后遇到这样的事,还会坚持去做。”闫树海告诉记者。 文/图 本报记者 庞志勇 本报通讯员 孙国金 郭庆滨 沈彦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