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金瓶梅与诸城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金瓶梅》传世邱志充有功
2011年12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瓶梅》传世邱志充有功
  邱志充故里邱家捎门村。



  《金瓶梅》这部奇书最早是从哪儿流传出来的呢?从目前发现的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这与明朝万历年间的诸城县铁沟(今密州街道邱家捎门)人邱志充有关。福建长乐的谢肇浙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作《金瓶梅跋》时,提到了《金瓶梅》早期抄本的出处:“余于袁中郎得其十三,于邱诸城得其十五。”在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中也有《金瓶梅》的记载:从邱工部六区得寓目焉。作为《金瓶梅》手抄本最早的持有人之一,邱志充在《金瓶梅》传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史有记载《金瓶梅》早期抄本一半来自邱志充
  明朝后期,当厚重古拙的青花瓷器逐渐转向清丽华美新奇淫巧之际,整个社会上也开始弥漫开来一股奢靡绮丽之气……就在这个政治极端黑暗专制而世风日益腐朽衰败的时代,一颗“明珠”悄然在黑暗中绽放出了奇异的光彩,并迅速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其魅力远胜于官方钦定的四书五经,平时涂着假面的缙绅士大夫也喜欢“三更灯火五更鸡”地雪夜围炉翻阅,对其喜欢备至,它就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被誉为“古今天下第一奇书”和“古今天下第一淫书”的《金瓶梅》!
  学者郑振铎认为:“《金瓶梅》不是一部传奇,实是一部名不愧实的最合于现代意义的小说。它不写神与魔的争斗,不写英雄的历险,也不写武士的出身,像《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诸作。它写的乃是在宋元话本里曾经略略的昙花一现的真实的民间社会的日常故事。”
  那么,《金瓶梅》这部奇书最早又是从哪儿流传出来的呢?从目前发现的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这与明朝万历年间的诸城县铁沟(今密州街道邱家捎门)人邱志充有关,其家藏有《金瓶梅》及其续书《玉娇李》的早期抄本!
  记者从《金瓶梅》的序跋中查到,福建长乐的谢肇浙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作《金瓶梅跋》时,提到了《金瓶梅》早期抄本的出处:“余于袁中郎得其十三,于邱诸城得其十五,稍为厘正,而阅所未备,以俊他日。”在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中也有《金瓶梅》的记载:从邱工部六区得寓目焉。尚有《玉娇李》者,亦出自此名士手。袁中郎亦耳瞟未之见也。
  《诸城名人》中记载,邱志充字介子,号六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后任河南省汝宁知府,又升山西怀来道道员。因是诸城人故被谢肇浙称为“邱诸城”,又因曾当过工部都水司主事,故沈德符称为“邱工部”。
  谢肇浙、沈德符二文关于《金瓶梅》手抄本的记载,其意思是诸城的邱志充不但有《金瓶梅》的十分之五,比袁中郎抄得还多,而《玉娇李》的早期抄本也出于邱志充之手。因此,邱志充是最初拥有《金瓶梅》抄本的人之一,无疑是《金瓶梅》早期流传中最热情、最勤奋的推崇者和传播者,不失为《金瓶梅》作者考证的重要线索。
  《万历野获编》中记叙道:“邱旋出守去,此书不知落何所。”邱志充“出守”任河南省汝宁知府、山西怀来道、山西布政使等职后,《金瓶梅》就不知落在何处了。此后,史料文献上再无邱志充所藏《金瓶梅》的下落。关于《玉娇李》的早期抄本也不知下落。
  2011年12月26日下午,记者在邱志充故里——诸城市密州街道邱家捎门村寻访到了他的一位后人,邱家第二十世、91岁的邱允平老人,他回忆说:“记得小时候听曾祖父讲过祖上藏有《金瓶梅》手抄本的事,但没有见过。”
抄本流传北京苏州等地 20多年后才有刊本面世
  据了解,《金瓶梅》先有抄本流传,在诸城、北京、麻城、金坛、苏州等地传抄,约20多年后始有刊本面世。
  《金瓶梅》刊印本共有《新刻金瓶梅词话》(简称词话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简称崇祯本或绣像本)、《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简称张评本)为明清时期的三种版本系统,一种词话本,两种说散本,实现了由原创稿本、抄本到文本与评点绣像的结合,艰难地传播,通过读者而存在,生命不息,魅力无穷。
  作为《金瓶梅》手抄本最早的持有人之一,邱志充在《金瓶梅》传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说若没有他的传播,谢肇浙就不可能抄到《金瓶梅》的十分之五,一部缺失了一半的《金瓶梅》就不会是一部完整的奇书了,也就失去了它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诸城是《金瓶梅》手抄本主要流传地之一,邱志充亦是较早拥有《金瓶梅》手抄本的人之一,可以说,这对考证《金瓶梅》一书的早期流传有重要意义。”邱志充到京城为官,在工部都水司主事任上,由谢肇浙从其手中抄去了《金瓶梅》的十分之五,使金瓶梅得以流传至北京。之后,他又到河南省汝宁知府、山西怀来道、山西布政使等任上,《金瓶梅》手抄本虽“不知落何所”,但按推理应该还在继续艰难地传播,只是没有文献记载的罢了。
  据记载,《金瓶梅》手抄本在社会上流传至万历二十年(1592年)以后,才在江苏苏州新刻。可以说,《金瓶梅》一书能刊行于世,邱志充功不可没。
◎相关链接
《金瓶梅》手稿来源 引来外国专家关注
  邱志充的《金瓶梅》、《玉娇李》手抄本从何得来?这个谜团不仅引起了国内有识之士的重视,就连远在英国的新西兰籍文学博士韩南也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韩南,1927年1月4日出生于新西兰。1948年毕业于新西兰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为了进一步发展,他到英国准备在伦敦大学研究英国中古历史传奇小说,并以此作为博士论文,他的指导教授建议他研究《金瓶梅》。正好,韩南自己原也对这部小说很感兴趣,于是,就这样选定了博士论文的题目。
  韩南在研究中认为,必须要花功夫去研究《金瓶梅》的手稿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明朝晚期时,诸城人邱志充拥有《金瓶梅》的手稿。他的手稿是从哪里来的?他与作者是什么关系?韩南希望有人能够从这条线往下追,最终找到书稿的来源。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