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推动文化大发展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盲童13岁,昨天头次吃橙子 |
◎潍坊义工带着生活用品和八百元钱探望昌邑刘冲一家 ◎家里吃不起菜,孩子回家那天的“接风宴”是白菜煮面条 |
|
|
接过潍坊义工带来的800元钱,刘冲病床上的母亲于亚丽很激动。 |
|

|
|
1月8日,本报A5版刊登了《回家过年,盲童坐上爱心车》的报道,讲述了潍城区北关街道组织爱心车队免费送盲校学生回家的事,文章中记录了记者跟随盲校最后一名离校的同学刘冲回家的经过。1月8日早上,有潍坊义工给本报打来电话,表达了他们想捐助刘冲一家的想法。当天,义工们带着米、油等生活用品和800元钱到昌邑市饮马镇大岭村探望了刘冲一家。 义工送暖 爷俩激动得说不出话 8日下午1时,三名潍坊义工带着肉、水果、20斤花生油、10斤大米、40斤挂面和800元钱来到了刘冲家。由于事先没有得到通知,刘冲的父亲刘振考被眼前的一幕惊得呆了半晌。“请问你们是不是走错门了?”刘振考看着双手提满东西的义工们说话有点局促,刘冲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当记者介绍了一行人的来意后,刘振考说:“哎呀,我做梦都没想到社会上还有这么多好心人关注着我们这个家。快请进,快请进!” 潍坊义工罗米(网名)对刘振考说:“我们今天早上看了报纸,了解到你们家现在生活困难。上午联系了几位昌邑地区的义工朋友来看看你们。快过年了,我们随便买了点东西,虽然不值钱,但希望你们能用得上。” 一席话让刘振考落了泪,他说:“你们真是好人啊,这些东西足够我们吃到过年了。”据刘振考介绍,他们家平时不吃油,那天因为孩子回家了,才舍得去买了挂面吃。 看着站在一旁的刘冲,义工好心情(网名)上前问道:“小伙子,我们也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就给你买了点水果,你看看喜欢吗?”刘冲说:“橘子我以前吃过,但是橙子没尝过,应该很好吃吧。”说着,他拿起一个橙子高兴地剥了起来。 最后,义工们把捐助的800元钱亲手交给了刘冲的母亲于亚丽。于亚丽伸出关节变形的手,颤抖地接过钱说:“谢谢你们啊好心人!这800块钱对我们来说真是救命钱啊。我没文化,不会说客气话,你们都是好人啊。”于亚丽一边道谢,一边把钱紧紧地贴到了胸口。 盲童母亲 希望孩子能自食其力 看着好心人为家里送来爱心,于亚丽不停地擦去流出的泪水。“先是好心人把孩子从学校免费送到家,今天又来给我们送这么多东西,你叫我们怎么报答啊!”一边说着,于亚丽请义工们坐到床上,她说,以前身体好一点的时候,还能帮着家里干点杂活,可是从两年前开始,她的身体便每况愈下,关节变形和肌肉萎缩让她想从床上坐起来都十分困难。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她心里比谁都着急。“我自己不能动,孩子眼睛又看不见,要是他以后再没点营生的本事,我真不知道以后要怎么活下去。”于亚丽说,但是一次盲校领导家访时,校长的一句话又坚定了她活下去的信心,“记得那次校长告诉我,儿子只要从学校里毕了业就能被安排工作,听说每月还能赚上个一千来块钱,我再怎么样也要看到儿子能靠双手养活自己的那一天。” 听到母亲的话,刘冲偷偷地告诉记者:“我一定要凭我自己的本事让我妈过上好日子,她苦了大半辈子,我希望能让她的后半生过得舒服一些。”
经济拮据 种地年收入千元,为养家捡破烂 刘冲一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家里的二亩二分地,一年下来也就收入一千余元。为了能多赚点钱,父亲刘振考便在农闲的时候到处收破烂,这样每个月还能赚个百余元。“幸好孩子在学校上学不用交学费,但是每年3000多元的生活费也压得家里喘不过气来。孩子她妈的病更是没钱去医院看。”刘振考说。 据介绍,刘振考结婚很晚,以至于孩子才13岁而他这个父亲已经快57岁了。村里跟刘振考同岁的人都已经当爷爷了,他们每天在家看孙子,让孩子们下地干活,可是刘振考却只有羡慕的份。年纪大了种地也比不过年轻人,“现在是干什么事我们都要算着钱花,一分钱也要掰成几瓣用。”刘振考说。 其实仅靠刘振考自己赚钱糊口是不可能的,刘冲每年在学校的生活费就要3000元,刘冲的母亲于亚丽治病、镇痛也要花钱。于亚丽说:“我娘是农民没什么收入,我爹是退休工人每月有一千元的退休金,他们二老留下自己的生活费便把余下的钱给我们用,还给刘冲支付学校的生活费。”据了解,于亚丽的父母远在山西,今年都65岁,两位老人也是紧巴巴地过日子,把省下来的钱帮这边。“我对不起爹娘啊,让他们二老现在还要为我操心。”于亚丽说。 生活困难 庆祝孩子回家,吃顿白菜煮面条 刘振考拿出一个装着几个土豆的化肥袋子说:“这是上个月邻居送给我们的一袋土豆,眼看就要吃光了,要不是今天义工们来到我们家,我们吃完这些土豆还真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要怎么过。”对于刘冲一家来说,过年就是个羡慕别人的日子,因为他们家已经很久没有过一个能吃上炖白菜的年了。1月6日,刘冲回家时,母亲提议吃点好的,一家人这才吃上了白菜丝煮面条。 走进刘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冰冷透风的墙壁和满屋子的破烂。地下的老鼠洞在刘冲看来已经司空见惯,刚刚刘振考拿出的土豆,多半都被老鼠咬的不像样子。“这次送来这么多吃的,我们终于能过一个能吃上肉的年了。”刘振考和于亚丽已经记不起上次吃肉是什么时候了。 “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买过菜了,都是孩子他爹去集上捡点人家不要的菜,新鲜的蔬菜我们根本买不起,现在看着土豆,我这胃里就反酸水,但是除了这些我们也没有别的可以吃。”于亚丽说。 记者注意到,刘冲和父亲都穿的非常单薄。8日白天,气温仅有-3℃,而刘冲上身却只穿着一件普通秋衣,外面套了一件涤纶褂子。虽然记者已经穿的很厚,但是在他们家呆了半小时后脚底就已经冰凉。当记者问刘冲冷不冷时,他说:“冻习惯了,白天有太阳还好说,晚上就冻得有点难受。只能扛着,别的真没什么办法。” 刘冲还告诉记者,当天是他最开心的一天,800元捐款让他不用再为开学的生活费发愁,有40斤挂面,他也能吃上最喜欢的白菜煮面条。这个春节,他们还能吃上义工们送来的肉,一家人不用再羡慕别人家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了。 这一天,刘冲一家人都很开心,这一天,他们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临走时,义工紫恋(网名)对记者说:“我们平时见到的困难家庭不少,但是像他们家这种情况的却不多,一家三口只有一个劳动力,全家还没有低保,这样的日子肯定过的很苦,以后我会经常过来看望刘冲的母亲。” 文/图 本报记者 王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