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感恩的夜晚爱心聚会 感动的人们泪水在飞
2012年01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恩的夜晚爱心聚会 感动的人们泪水在飞
◎“潍坊晚报迎春爱心答谢联谊会”昨晚举行◎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与救助对象欢聚一堂,现场“结对子”
  刘竹承和他曾经资助过的一名女孩交谈。本报记者 张驰 摄



  1月13日晚,潍坊晚报邀请部分爱心企业和人士欢聚一堂,隆重举行“潍坊晚报迎春爱心答谢联谊会”。潍坊晚报、市慈善总会及市残疾人联合会有关负责人、山东恒易投资集团等部分爱心企业代表和受助群众参加。此次答谢宴会由潍坊社区义工联合会、贵州酒中酒集团潍坊办事处和安琪酵母潍坊配送中心协办。晚会现场,社区义工和本报记者分别表演了文艺节目为晚会助兴。
  在答谢联谊会上,潍坊晚报精心遴选了2011年进行重点刊发的部分真情爱心报道:
  青州市庙子镇杨集希望小学,是潍坊市海拔最高的学校,全校有59名学生,孩子们每天要步行30到50分钟上下学。2011年10月26日,本报以《山腰上的学校,他们在坚守》等为题进行了深度报道。之后,潍坊阳光100置业有限公司给孩子们带去几千元的学习用品,请孩子们吃了丰盛的午餐。
  2011年12月,寿光市田柳镇阎家庄四五十亩白菜丰收却没为农民增收,菜农不惜5分钱甩卖……同样的情况,在安丘市新安街道下洼村、兴安街道大石泉村等地出现。为帮菜农解难,本报开通爱心菜热线,共有60余家企业及个人参与到活动中来,近百万斤的大白菜得以销售。
  昌邑市饮马镇鳌头埠村,93岁的李桂芬老人靠种田、拾废品,7年时间独自照顾瘫痪的六旬儿子,经本报报道后,社会各界捐款5万余元。
  昌邑市北孟镇杨楼村村民杨大军因意外事故身亡,妻子服农药自尽,留下3岁的儿子杨乐飞,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老两口靠卖“纸扎”挣钱维持生计。经本报报道后,著名影星黄晓明决定每月捐助杨乐飞500元钱,直到他大学毕业。
  青州市深山里的杨集庵村只有10位常住村民艰难留守。事件报道后,爱心人士带去了慰问品和生活用品,志愿者们送去了电影,好心人的善举为让杨集庵热闹起来。
  2011年10月27日,西部支教大学生贾峻苏向本报求助,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交通不便,这里的孩子们生活非常贫困。随后,潍坊晚报开展了“为西部山区献爱心”的活动。11月27日,本报收到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司法局求尼卓玛寄来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潍坊的爱心人士,愿您们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扎西德勒!”
  2011年12月17日,为更好地了解群众疾苦,真正达到“走百家门、听百家事、解百家困、帮百家难、助百家和、暖百家心”的目的。潍坊晚报与部分社会爱心企业共同发起“报企牵手迎春送暖”活动,对曾报道过的困难家庭和特殊家庭进行走访,并送去生活品及慰问品。
  ……
  一件件温暖的故事都属于昨天,潍坊晚报愿意与更多社会各界富有爱心的企业和人士,继续走在温暖的路上。
台商刘竹承的慈父不了情
  在“潍坊晚报迎春爱心答谢联谊会”上,一位老人的光临,博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他的大爱精神,更是带给了与会嘉宾们无限的感动。他就是台湾来大陆经商的刘竹承,他在14年间,捐资500多万元资助了160余名贫困学生,受资助的学生也亲切地喊他“刘爸爸”。

14年资助160名贫困生
  刘竹承如今已年过花甲,但依然精神矍铄,面容慈祥,让人可敬可亲。刘竹承从台湾来大陆创业前,其实已经是一部传奇。他幼年成为孤儿,寄人篱下,饱尝辛酸。但他始终矢志不渝,坚韧成长,靠自己的努力求学,还到英国留学深造。
  学业有成后,刘竹承一直在台湾从事公务员工作。退休后,1997年来大陆投资经商。在这14年来,他始终坚持捐资助学,先后在潍坊、临沂等地资助贫困大学生圆梦象牙塔,只要他知道有贫困学生,就愿意解囊相助。如今,他已经捐资5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近160人。他认识自己帮扶的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的一个短信而感动,为每一个孩子的进步而骄傲。而受资助的学生也亲切的喊他“刘爸爸”。
每年都和“儿女们”聚聚
  在当晚的答谢联谊会上,《潍坊晚报》特别为刘竹承准备了几张他和孩子们在一起时的照片,将联谊会推向高潮。
  一张照片是在2011年2月12日正月初十,刘竹承和救助的数十位“儿女们”聚会,那是一个多年来没有改变过的小仪式。每年的正月初十前后和暑假中的一天,他都会和潍坊救助的“儿女们”聚一次,给大家发放学费和生活费,通过交谈增进了解,体验团圆的温暖。
  还有一张是在2011年8月,刘竹承在潍坊和资助的孩子们在聚会上的照片。当时,刘竹承听到自己资助的一名清华大学学生说起同学的病情时,他眼含泪水,表情严肃。当主持人介绍这张照片的故事时,现场再次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刘竹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是的,我不是一个富人,但是,我的心看不得别人受苦,尤其是因为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我要是知道了会很难过。因此,在具体资助的孩子数量上,我现在已经不想控制了,只要是力所能及,我就会继续资助他们。”刘竹承是这样说的,在14年间他也是这样做的。
帮助他人收获真正幸福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刘竹承告诉记者,他是一个十分幸福的人,这些年,给孩子们的资助已经有500多万元,但是,这些钱却买不来现在的幸福感。平时工作很忙,每年正月和暑假的两次聚会,以及平时和某个孩子的短信、电话联络,他都会有浓浓的幸福感。“无私地帮助别人,是一种真正的幸福。”刘老先生说,他告诉孩子们不需要回报他,将来回报社会就可以。
  刘竹承在资助贫困学生的同时,也关注孤寡老人和病残儿童。2007年寒冬,刘竹承为临沂市河东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了100套羽绒服,并为潍坊昌邑市、奎文区部分孤寡、残障老人每年提供200-300元的生活费。在2011年2月,刘竹承在潍坊举行资助贫困生捐资仪式,再次为50名贫困生每人发放了1800元学费和生活费。刘竹承还向中华慈善总会申请救助山东省100名心脏病患儿,为他们到北京空军医院实施手术治疗,负担每位1.5万元—2万元的治疗费用。
  刘竹承在生活中十分节俭,不吸烟不喝酒,很少应酬,一部汽车坐了十几年。在关爱他人时,他是无私的春风,从来不吝惜自己的真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