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感恩的夜晚爱心聚会 感动的人们泪水在飞
2012年01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恩的夜晚爱心聚会 感动的人们泪水在飞
◎“潍坊晚报迎春爱心答谢联谊会”昨晚举行◎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与救助对象欢聚一堂,现场“结对子”
  潍坊晚报总编辑许荣安在答谢联谊会上致辞。本报记者 张驰 摄
  社区义工在答谢联谊会上表演《感恩的心》。本报记者 张驰 摄
  鞠胜利与侯娜在活动现场交谈,并“结对子”。本报记者 花凯 摄
  王立武与潍坊社区义工联合会主席孙在前亲切交谈。 本报记者 张沁 摄



感人瞬间
  在答谢联谊会上,曾经接受过刘竹承的资助完成学业,已经参加工作的小赵向他们的“爸爸”表达了感激之情。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我又是一个特殊的平凡人。很多年前在我的生活陷入绝望的时候,一位来自台湾的刘爸爸帮助了正在上大学的我和妹妹,在刘爸爸的帮助下,我和妹妹终于完成了学业,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借着这个机会我想把珍藏在心底的一首诗献给我最亲爱的刘爸爸。”小赵声音哽咽地说道。
  “爸爸,你的眼睛花了,却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们!你的皱纹深了,却把灿烂的笑容给了我们!你的背弯了,却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们!你老了,却把不老的青春给了我们……。”
  小赵的字字句句让全场都十分感动,记者注意到,当“女儿”在台上朗诵诗歌的时候,刘老先生的眼里也含着泪花。
爱的奇迹
贫困大学生侯娜 与爱心企业家现场“结对子”
  想当初:今年20岁的侯娜出生后遭亲生父母遗弃,与身有残的养父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2011年侯娜考取了潍坊医学院英语专业,学费问题让全家人犯了愁。经过本报报道,社会各界的热心市民纷纷慷慨解囊,侯娜凑齐了上学的费用走进大学。
  现如今:在爱心答谢联谊会现场,记者见到了青州市黄楼街道侯庙村的侯娜。侯娜对记者说,上大学后,社会上的爱心并没有中止,她经常收到好心人寄来的钱。昌邑市的一名姓谭先生每个月都会打来生活费。就在前不久,他还给寄来了500元,让侯娜给爸爸和奶奶买点年货,侯娜表示,希望借答谢晚宴这个机会,对所有帮助过她的好心人表示感谢。
  潍坊山河文化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鞠胜利是本次宴会的嘉宾之一。本报报道了寿光市田柳镇阎家庄村近20万斤大白菜销售困难的消息之后,鞠胜利购买了两万斤爱心大白菜,并把这两万斤爱心大白菜赠送给贫困户、潍坊市社会福利院和潍坊市聋哑学校,力所能及地帮助菜农解决燃眉之急。
  为了继续奉献爱心,鞠胜利表示,他想资助几位贫困学生。“现场就有一名品学兼优,家庭情况不是很好的女大学生,鞠先生您或许能帮到她。”记者在现场为鞠先生和侯娜牵线搭桥。鞠胜利见到侯娜,了解了侯娜家中以及她在学校的情况后,当即表示要长期资助侯娜。“这样品学兼优的孩子,不能因为学费生活费的问题而辍学,帮助她也是爱心在传递,我也希望这份爱心能继续传递下去。”鞠胜利表示。
“瓷娃娃”燕妮 新年愿望是上一所好中学
  想当初:潍坊义工长期扶助的对象“瓷娃娃”燕妮,是一名患有脆骨症的12岁女孩,正在奎文区一所小学读五年级。跟义工接触的四年来,无私的爱与帮助鼓励着燕妮勇敢、自信地面对人生。
  现如今:1月13日下午,记者跟随潍坊义工来到潍州路某小区燕妮的家中。“我在这里呢。”原来,燕妮正坐在卧室的书桌前听英语节目。记者看到,在燕妮的书橱中有许多成套的儿童文学和英语读物。“燕妮对英语比较感兴趣。每天放学后她会主动听英语节目,如今能流利地用英语对话。”燕妮的妈妈张女士介绍,今年9月份,燕妮参加了市教育局主办的“感恩演讲大赛”并获得了二等奖,“今天晚上她在网上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了动画片配音小组,约好8点大家一起用英语给一部动画片配音。”张女士说道。
  张女士告诉记者,2008年她第一次听说潍坊义工,起初只是想义工能多陪孩子聊聊天。建立联系后,义工们定期到她家来看望,后来交往多了,燕妮和义工们成了朋友,再后来和义工们的孩子也成了朋友,让燕妮的生活充满了欢乐。
  “我最爱的人是我的妈妈。为了照顾我,妈妈付出了很多,最感谢的人是帮助过我的义工叔叔、阿姨们,他们陪我玩耍,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燕妮开心地告诉记者,她马上就要升初中了,2012年,她最大的心愿是能够上一所好的中学。
杨集安村的老人 盼望柏油路修到家门口
  想当初:青州市庙子镇杨集安村是一个只有10名常驻居民生活的小乡村,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只剩10位老人守候在村里,2011年本报和潍坊义工连续关注村里老人的生活状态,潍坊义工成员更是定期上山为村里的老人提供服务,社会上的很多好心人也为村里的老人捐钱捐物。
  现如今:当晚在爱心答谢联谊会的现场,记者见到了杨集安村村委书记王立武。王书记告诉记者,过去的2011年是让村里10位老人觉得最幸福的一年,有了潍坊义工及社会上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村里的医疗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人病了不再需要走2个小时的路去镇上看病了。“以前,有个头疼脑热的找不到医生看病,现在义工们每个月都上山一次,为我们送来一个月的药品,并为每位老人检查身体,老人们身体越来越好,感冒的人都很少了呢!”王书记还告诉记者,2011年镇上给村里每位老人都入了新农保,每人每月都有60元“工资”可以拿,他们甭提多么高兴了,对现在的生活也是相当满足。
  提起新年的愿望,王书记表示,村里的老人现在吃穿不愁,最大的心愿就是盼着柏油马路可以尽快修到自家门口。“因为老人的孩子们多半都在城里工作,村里路况太差,很多人回一趟家就要花很长时间,如果修上柏油路,小轿车直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探望老人的次数就会更多!”王书记说。

下岗再就业模范 要帮更多下岗者再就业
  想当初:寒亭区的韩海波和妻子刘文在1997年双双下岗,两人通过报纸得知潍坊社工可以免费为下岗工人进行免费火疗培训后,联系了潍坊社工工作人员,学习了中医火疗技术,并于2008年在潍坊开办了自家的中医火疗服务中心。几年过去了,两人的生意干得红红火火,先后帮助150多位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
  现如今:在爱心答谢联谊会现场,记者见到了正在就餐的韩海波,韩海波告诉记者,正是由于潍坊社工的帮助,自家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最近几天他正跟妻子商量为家里添置一辆小轿车。
  “今天的联谊会,主题就是关怀和温暖,参加联谊会的也都是爱心的企业和个人,作为一名有幸可以受到帮助的下岗工人,我理应将爱心接力继续下去,新的一年里,只要有下岗工人愿意来我的店内学习,我就会义不容辞的将技术教授给他们,直到他们可以像我一样也可以自己创业实现自己的价值,进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韩海波说。
  A4-A5版 本报记者 臧岳 花凯殷梦 董晓源 张沁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