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夫妇扎堆生育“龙宝宝” “小龙人”生养面临诸多难题 |
◎龙年婴儿大潮有望打破“千禧宝宝”“奥运宝宝”的出生纪录 ◎父母应理智看待生育问题,了解生育高峰带来的负面效应 |
|
|
CFP 供图 |
|

|
|
2012年是农历壬辰龙年,龙寓意着飞黄腾达与吉祥,不少“望子成龙”的年轻夫妇正憋足了劲要生个“龙宝宝”。春节前,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医院,得知各医院今年9月以前的产科床位均已告急。专家预计,受育龄妇女进入高峰期和传统观念影响,2012年将迎来龙年婴儿潮,并有望打破“千禧宝宝”“奥运宝宝”的出生纪录。 实地探访 北京三甲医院9月产床预订将满 护士在楼道里忙碌穿梭,分诊台前人头攒动,身怀六甲的准妈妈挤满了候诊室,陪同的父母和老公们也把候诊室外的通道堵得水泄不通。春节将至,北京各大医院的妇产科个个热火朝天,准备迎接“龙宝宝”扎堆到来。 “一般不是怀孕12周才去医院建档吗?怎么床位都没有了呢?”26岁的张倩已怀孕9周多,11日一大早她和丈夫来到北京协和医院,打听后才得知2012年9月份的床位也只剩最后几张,而自己的预产期是8月份的,张倩的脸上流露出几分失落。 候诊室外一位年轻的准爸爸向张倩传授起“过来人”的经验:“协和的妇产科名声在外,要想在这生孩子,必须一发现怀孕就赶紧登记床位。我们为了挂一个产科的普通号,头一天下午5点就去挂号大厅,排了整整一宿。” 在北京妇产医院新院区,记者看到分诊台前的告示显示,2012年8月的分娩床位已满。“9月份的也得抓紧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现在起,北京妇产医院开始限制建档,每月只建1000个。为了抢占先机,甚至连准备怀孕的人都来打听床位的情况了。 记者调查 “80后”“龙爸”“龙妈”成为主力军 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80后”的“龙爸”“龙妈”已成为生育“龙宝宝”的主力军。海淀妇幼保健院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在该医院建档的27700余人中,有近1.5万人年龄低于30岁。 专家分析,随着以独生子女为主的“80后”夫妻迈入生育高峰,孕婴用品市场将迎来新的消费主力军。 记者在蓝色港湾专卖母婴用品的某品服饰店内看到,即使是周一工作日的下午,这里的顾客也不少。据售货员介绍,年底本是销售淡季,但2011年底的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0%以上,婴儿车、婴儿服、安全坐椅等用品卖得最好。 记者注意到,超市的奶粉货架中,孕妇奶粉的“地盘”正在悄然扩大。宣武门沃尔玛超市内,10余个品牌的孕妇奶粉摆满了整个货架。还有3个月就到预产期的刘女士在超市里轻车熟路地找到自己要买的某品牌奶粉。 “过去没听说过怀孕还喝奶粉,现在早晚各一杯,一个月喝两桶,按一桶230元算,现在光奶粉钱就花了3000多元了。”刘女士无奈地说,“没办法,双方父母都刚退休,没什么负担,我又是独生女,四个老人围着一个孕妇转。” 深入解析 “小龙人”的队伍这才刚刚排起 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80后”的孕妇到医院建档,排队;定期孕检,排队;去家政公司找月嫂,还要排队……排队的背后,凸显的是育儿成本的提高。 记者从北京一家月嫂公司了解到,2001年北京市场上一名中级月嫂的月薪在500元左右,2011年一名中级月嫂的月薪已涨到4000元。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口问题专家陆杰华表示,20世纪80年代是一次生育高峰,那一代人现在正处在30岁左右,陆续进入生育高峰期。育龄妇女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给龙年新生儿的出生助了一把力。 “奥运宝宝”在今年扎堆入托的困难还未解决,“小龙人”的尴尬又将到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说:“这批‘小龙人’从一出生就搭上了一辆高峰时间驶出的公交车,从出生到入托、上学、就业、结婚……今后还有很多队需要排。” 翟振武认为,“80后”的年轻夫妇作为上一次生育高峰的经历者,应该更加理智地看待生育问题,了解生育高峰带来的负面效应。“不管什么年出生,孩子的成长主要靠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如果竞争过大导致成长环境打折扣、家庭负担加重,这就与父母们的初衷相去甚远了。”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