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欢天喜地跃龙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有“妈”陪,孤儿从此盼过年
寄宿又“美容”,宠物过年尝新鲜
2012年01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妈”陪,孤儿从此盼过年
◎12岁男童李建平曾一个人住在破房中,靠村民接济生活 ◎去年10月住进市儿童福利院,有了新家还开始补习文化
  “妈妈”李莹帮李建平试穿新年衣服。



  春节临近,这个春节对于青州市12岁的孤儿李建平来说,将与以前的大不一样。2011年10月,潍坊市民政局在进行“双百调研”时发现李建平一个人住在一间破屋里,于是将他安排到了市儿童福利院生活。即将到来的这个春节,是他多年来最热闹、最不同的春节。
发现
孤儿独自住在破屋里

  市民政局在2011年10月进行“双百”调研时,赴青州调研组在青州市高柳镇许王村发现了一名孤儿,一直没有入学,他就是李建平。
  李建平的父亲2010年因病去世,母亲患有精神病,也于2011年上半年去世。父母去世后,李建平没有任何亲人,独自一人住在村委会大院里,依靠村民施舍维持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2011年10月的一天,市民政局副局长张慕昌在许王村大街上第一次见到李建平,当时,他浑身脏兮兮的,满脸都是灰,身上穿的衣服也很脏,特别是脖子,一圈都是黑的。
  李建平所住的村委会大院,连个门也没有,满院子都是野草,足有1米多高。房门都是破的,连门板和玻璃都没有,根本没法挡风雨。屋子里摆着一张破床,上面放着一床薄被。据说,床和被是好心人几天前送来的,以前李建平就睡在一张连椅上,连盖的东西都没有。
  见到这些,张慕昌立即拿出身上仅有的900元钱给了李建平。事后,市民政局研究决定,将李建平接到潍坊市儿童福利院,让其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在接李建平离开时,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其房产和土地情况,将其仅有的三间危房委托给村委会代管,等其成人后,如果愿意回到村里,可由镇和村负责重新为其建一所新房;土地由村委会代为承包出去,承包费由村委会负责逐年存入李建平银行账户,存折由潍坊市儿童福利院代管,等其成人后转交李建平。所有的一切,都进行了妥善安置。
改变
福利院里有了“妈妈”

  19日,在市儿童福利院的经典诵读教室里,记者见到了和其他孩子们一起正在课间休息的李建平。听说记者采访这个曾经孤苦的孤儿,李建平的“妈妈”李莹老早就在那里等着记者了,她知道“儿子”需要她的陪伴。
  李莹今年30岁,在儿童福利院从事护理工作已经两年多。2011年10月份的一天傍晚6时左右,当天值夜班的李莹突然接到通知,一位11岁的孤儿被“双百”调研小组由青州送来,要求她进行照顾。
  当晚,李莹像一位久别了自己孩子的母亲一样,给李建平洗了澡,并哄着他安然入睡,那是李建平多年来久违的最温暖的一觉。第二天早上起来后,李建平很快和别的孩子玩在了一起。
  但李莹下班换成另外一批工作人员后,李建平却表现出了一些不适应。看到这个孤儿对母爱如此渴望,李莹便自然地成了李建平的“妈妈”。而一口一个“妈妈”叫着以后,李建平也把这位慈爱的年轻女性当成了亲妈妈。
  李莹说,李建平对她真像一个儿子对妈妈的感情,每当自己吃什么好东西,都会把好吃的留着,等自己来了以后一起吃;李建平要去哪里玩的时候,都会事先和李莹沟通一下。这些,都让李莹很有感触,也正因为如此,李莹觉得这个孩子对母爱更有一份非常强烈的依赖,于是督促自己给孩子更多的关心。
  李莹告诉记者,前些天,李建平在闲聊中表示自己要快些长大,长大以后好出去赚钱,然后回老家盖房子。12岁的李建平说出这样的话来,李莹心里一下子十分纠结,知道这个孩子心里的压力实在不小,于是只能要求自己给李建平更多的爱。
期待
过年成为幸福的节日

  1月19日,眼看春节要到了,在市儿童福利院里,记者见到了李建平。他告诉记者,听“妈妈”们说,今年春节里,儿童福利院要加餐,要包水饺,而且都为大家准备了新衣服、新鞋子,这些幸福,都是他以前不曾想到的。
  “李建平在青州一个人生活时,那份苦让人不忍提起。当时,孩子在锅里煮白菜吃,除了白菜什么也没有,那样的生活,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实在太苦了。”提起李建平的过去,市儿童福利院教育科主任夏春红眼里溢满泪水。
  夏春红告诉记者,李建平表现出了很强的渴望被关怀的热情,平时,只要是见到稍微熟悉一些的人,他都会扑到人家怀里,跳跃着希望得到拥抱。
  夏春红说,这个孩子的认知很活跃,几乎对任何事情都觉得新鲜,求知欲很强。不过,毕竟孩子自己在青州生活了较长一段时间,错过了学习的敏感期,所以,接受学习内容的能力稍微差一些。
  李建平在福利院里过的第一个春节即将到来,福利院除了重视春节期间给他温暖、欢乐以外,还给他制定了专门的补课计划,对小学一至三年级的课程进行辅导学习,希望孩子能够尽快赶上同龄人的知识储备。
        文/图 本报记者 臧岳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