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诸城派古琴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思路 新跨越 实现开门红

第03版
新思路 新跨越 实现开门红
 
标题导航
王既甫王冷泉创诸城派
2012年02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既甫王冷泉创诸城派
  诸城派创始人之一王既甫画像。
  诸城派古琴创始人之一王冷泉手札。



  晚清,山东诸城的古琴一度兴盛,当时影响较大的古琴家,一位是王冷泉,一位是王既甫。王冷泉宗金陵派,王既甫宗虞山派,虽然他们的琴学渊源有异,但《长门怨》、《秋风词》等独特的琴曲都是一致的。二人一起创立了诸城琴派。到19世纪后半期,王既甫的儿子王心源的琴艺超过了他的父亲,与王冷泉被称为“诸城二王”。20世纪初,出现了王心源的学生王心葵,又有“诸城三王”或“琅琊三王”之说。这时诸城古琴的传人众多、风格别致,独有的曲操并广为流传,形成了以王氏琴家为中心的古琴流派,后称这为“诸城派”或“琅琊派”。这是诸城古琴的全盛时期,其时间当在19世纪和20世纪交替的前后数十年。
王既甫贵州习琴三年,以琴学传家
  王溥长(1807—1886),字既甫,住诸城城里后门口街,系诸城相州王族,好鼓琴,曾学琴于虞山派,是诸城古琴“五杰”中最早的一位。其兄王寿长(恒甫),也会弹琴。关于王既甫的古琴事迹留下的很少,只知道他将琴传授给他两个儿子(王文桢,王心源)和两个女儿。
  历来古琴史研究者对王既甫的介绍,基本就是重复这段话,甚至简而化之,直接说王既甫是“诸城城里人”。其实王既甫的家世是可以详考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十九世纪以来的古琴名家,很少有他这样“豪华”的家世背景。
  据王既甫的重孙女婿张育瑾先生介绍,王既甫家族是明初由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云台山迁诸城,初居诸城城西小店,后又分居数处:“自小店出者为营子、为相州,又自营子迁出者为新城、为贾悦,故自先世以来,姻亲未结,行次不紊。”
  相州王氏,本聚居相州,但入清以后,人口急剧膨胀,特别是江南左布政使王锳之后,子孙尤其旺盛,其孙王枟,光儿子就生了十七个,不得不析居各地。王既甫之父王式钰(字谦和),自相州移居诸城后营(在沧湾之南今诸城市图书馆附近)。王式钰有三个儿子,长子寿长(字恒甫),次子延长(字益甫),王既甫是老三。三人皆无功名。因所居之地后营靠近文庙,王既甫耳濡目染,习音律乐器,可能曾做过乐舞生。后来,王式钰到贵州黄平州任吏目,是个不入流的官职,王既甫随父到贵州,因此见过一些世面。一次,王式钰招名士宴饮时,客中有善琴者,王式钰知为虞山派,遂延请署中,命长子王寿长、三子王既甫执弟子礼,朝夕请益,三载而琴学以成。从此,王既甫就以琴学传家,琴誉闻于乡里,师者众多。王既甫有三个儿子,长子王斌(字良臣),过继给无子早逝的王寿长。二子王文桢,三子王作桢(字心源)皆传父琴学。王既甫有《桐荫山馆琴谱》传世。
  王既甫攻琴之时,有同邑名士王冷泉雅好琴,二人过从甚密,每当月夕花辰,焚香合奏,闻者惊叹,赞为稀有,自此盛名远播,二人一起创立了诸城琴派。
王心源琴艺“清微淡远,精妙绝伦”
  王心源从小跟父亲王既甫学琴,并擅长瑟和琵琶。据记载,他习琴极为刻苦,左手吟猱功夫最深,出音圆润,按音准确,演奏艺术达到极高境界。王心源的琴艺超过了他的父亲,当时琴界称他与王冷泉为“诸城二王”,并称赞他的琴艺“清微淡远,精妙绝伦”。
  王心源还精于制琴,曾监制古琴20余张,其中以百纳琴为佳,琴之龙池内有墨笔题字“诸邑东南有卢山焉,上有枯桐一株,‘同治’秋,被雷击毁,中有大蝎一只,约尺许,余从灰烬中择取佳木一片,始成此琴,名‘百纳’,故志之”。
  王心源在诸城创立“东武学堂”授琴,学琴者达百人以上,知名者如其子王秀南和弟子王心葵等。
  诸城独立期间,王心源任县参议、军政府谍报,他为诸城的独立四处奔走,宣传鼓动,以致两次被捕入狱,祸及全家。1921年4月2日,王心源与世长辞,卒后,乡谥为“贞议先生”。商震及山东省议会代表连同诸城各界人士,纷纷送挽联。其中一副挽联写道“共和肇造推前辈,累世同盟哭故人”。王心源的古琴艺术独特,在虞山派的基础上又加以发展提高。
  继承王心源衣钵的王熙麟(1879—1952,字秀南),12岁学琴。王心源精于“吟猱进复”、取音清澈圆润的特点,他全部掌握。他十分注意调弦,在演奏前都认真把音调调得非常准确,他将王心源的弹奏风格、节奏及指法完整地保存下来。
  王秀南在基本功练习上曾下过苦功,经常晚上熄灯练习。辛亥革命时,王秀南因参加革命被捕入狱,出狱后先后在诸城、青岛两地教琴。
  1952年2月,王秀南病故于青岛,其琴艺传于其女儿王凤襄和女婿张育瑾。
王冷泉王心源 并称诸城二王
  王冷泉(约1807—1877,别号昙花子)是诸城东南五里王门村人,以金陵派为基础创建诸城琴派。弹琴风格绮丽缠绵,擅长轮指,奏曲连贯性强。19世纪后半期,在当时齐鲁乐坛上,他与王心源被称为“诸城二王”。王冷泉弹奏曲子多数出于《五知斋琴谱》,传说他是王燕卿的同族曾祖,又是王燕卿的琴师,藏有明代朱权监制的“益王琴”,死后将“益王琴”传于王燕卿,王燕卿又传给弟子王少知。王冷泉辑有《琴谱正律》、《律吕元通》、《中原呼韵谱》、《呼韵指南》、《洪武呼韵谱》。他擅长吹箫,精制箫、斫琴、书法、篆刻。
  记者从诸城市原文化局副局长张崇玖先生处了解到,他于2003年从一藏家那里获得了三件关于王冷泉的珍贵资料:一件是王冷泉的手抄本《万古同悲》;一件是王冷泉的《凉月贮琴图》画像;一件是王冷泉《自题凉月贮琴图》诗手稿。这三件资料,对研究王冷泉其人其事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万古同悲》手抄本为32开本,230多页,第一页盖有“冷泉”和“鸿爪”两方印章,内有王冷泉用正楷抄录的屈原《离骚》、《九歌》及汉、唐、宋、元、明时代的一些名人的诗、词、赋,还有蒲松龄《聊斋志异》的部分文章,夹有王冷泉自作的诗词。手抄本最后部分是《冷泉纪年》。《诸城市志》记载王冷泉约生于1807年,卒于1877年。而《冷泉纪年》中记载其生于“乾隆五十八年三月丙辰十六日已酉末时”,即公元1793年,比原记载提前了14年;《冷泉纪年》纪岁至77岁,即公元1869年,可推断此年为《万古同悲》及《冷泉纪年》的成稿时间,而非卒年。另一方面,王冷泉自序一生著述颇丰,有《琴谱正律》四册、《律吕元通》二册、《中原呼韵谱》二册、《呼韵指南》二册、《洪武呼韵谱》二册,《字母辩疑》一册,《琴面正律》一册,《草字初步》二册,成书年月都记载得明明白白。再者,王冷泉对自己一生的遭遇,国家和地方发生的大事件,家庭遇到的大事也都作了详尽记录。《凉月贮琴图》一画作于清道光丁未年夏,即1874年,是其亲戚李敦为王冷泉画的画像。画完像后,王冷泉作《自题凉月贮琴图》五言律诗一首,其诗曰:“骨相写来薄,萧然贫病宜。未能从众好,难免被人嗤。石涧听泉冷,苔阶看月移。梧桐常在抱,何处遇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