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期以来,传统的家长会存在着诸多弊端。如针对性差,涉及面宽,处理问题大而化之;学校单方面规定家长会的召开时间、内容和方式,忽视了家长的一些个性需求,人文情怀少;形式单一,班主任“一言堂”,家长和任课教师交流少;偏重终结性评价,等等。因此,在部分情况下,家长会搞成了走形式、走过场的例行公事,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更好地倾听学生及家长的心声,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笔者认为,应积极改革传统的家长会召开模式,充分发挥家长会联系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强化信息互通,不断推进家校一体化进程。   一是改革召开时间。由传统的固定日期改革为“家长周”,在一周的时间内,家长可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选择自己方便的一天来校参加家长会。这样,在时间上既有选择,提高了主要家长的与会率;同时,延长了交流时间,使得教师与家长能够充分沟通。   二是改革召集形式。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变集体开会为小团体预约座谈。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班主任预约,提前表明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班主任可根据预约的情况,提前通知各有关任课教师,并有针对性地根据具体学生的情况,更全面地做好座谈交流准备。   三是改革召开形式。把传统的“大一统、讲课式”家长会“化整为零”,家长与教师都坐下来,在轻松的气氛下,畅所欲言,将说教型的“一言堂”变为民主、平等、和谐的“座谈会”,保证了家长、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双向了解更详细、更透彻。另外,也可根据工作实际,采取家长开放日、亲子读书会等形式,邀请家长到教室听课,了解学生课堂表现,体验学生学习环境,亲身感受课堂氛围,对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是坚持全员参与。无特殊情况,家长会除班主任外,任课教师、教学部主任等全部参加。这样,保证家长、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进行充分交流,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聆听家长对班级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只有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理念,不断改革家长会召开的形式与内容,真正让传统的家长会发挥应有作用,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家校联合促进全社会教育水平的提升。                  (张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