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5日,中国台湾地区眼科名医、“Lasik之父”蔡瑞芳宣布,长期观察发现,不少当年接受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患者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可能和当年动刀后角膜瓣发炎有关。且手术后易出现眩光、夜间视力减退及眼睛干涩症候群等并发症。“基于医学良心,也为了病患着想”,将停做包括Lasik在内的所有眼部激光手术。 “名医封刀”一事在微博、网络及近视患者间迅速传播,也让大家对近视矫正手术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那么,这种手术究竟有多大风险?真的如同网上所言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吗?
要安全选对医院是关键 蔡瑞芳所描述的“利用雷射刀将近视病患角膜环切”、“以雷射刀切去下层角膜”等,指的是二三十年前的激光手术。由于手术引起的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眼睛干涩等症状是早期手术中少数人会出现的并发症,王锐跟记者这样说道。如今,相关技术早已改进,全电脑控制,精确度更高。随着技术的发展,如波前像差、个体化切削功能、飞秒激光等技术的引入,让激光手术治疗更加趋于个性化、更加安全,逐渐的消除和减轻术后不良反应。 而据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大约有150万近视人群接受激光手术。激光手术发展30年来,中国有几千万的近视人群接受了激光手术。但数据统计,这一手术术后出现副作用或并发症的比例低于1%。主流观点认为,激光治疗近视的手术本身是安全的,手术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手术医师对手术的掌握程度、患者适应性的选择和设备性能的好坏等。 据了解,使用激光治疗近视手术的医院均需要由国家颁发资质证明。对这些专业眼科机构来讲,在相关手术前,必须要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一方面,根据先天条件,监测眼部环境和角膜质量,如是否过于干涩等;另一方面,判定年龄条件是否符合,一般18岁成人后即可。 “手术并非人人能做,术前检查是关键。”梁山表示,“以LASIK手术为代表的眼科近视手术,只要进行严格患者筛选、术前检查和术后保养跟踪,就可以避免并发症。” 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眼科激光手术准入规则,对执业医师都有相关规定,但是对于仪器的使用、报废等都无章可循。目前的激光手术治疗仪已经更新到第五代,但国内依旧存在第一代、第二代设备使用的情况。所以有的小医院虽然价格便宜,却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建议市民不要贪图便宜而留下隐患。
开夜车者眼睛不宜动刀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张杰主任表示,他个人并没有从事激光治疗近视手术,但他了解到,国外眼科医疗纠纷中,有不少都是激光治疗手术后出现“眩光”引起的。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后,眼角膜曲率和厚薄都发生了改变,肯定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副作用。此外,做完激光手术的人到了六七十岁,如果出现老花、白内障等症状,进行治疗肯定比没动过手术的人要复杂,因为这一类人群的眼部情况都要进行一个重新的评估。 对于激光治疗手术,张杰个人认为该手术对视力的改善效果是不可否认的,而且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手术引起的并发症会越来越少。 另外,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后会存在少许人夜间视力下降,但下降程度因人而异,近视程度高的人出现的几率相应会大一些,只有极个别会严重得无法看清红绿灯以及路面情况。晚上,人的瞳孔会不同程度地放大,就可能发生所谓的夜间“眩光”,看不清灯光的精致边缘,看起来朦胧、毛糙。因此,他建议开车尤其是开夜车的人不要做激光治疗手术。
本报记者 刘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