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华工血和泪,换回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回国之前,一位法国官员对徐伦清他们说:“中国兄弟们,打德国疯狗,你们流了汗,出了力,做出了贡献,我们都感谢你们。”一华工营英国指挥官坦承:“毫无疑问,这些来自中国山东的华工移民,将在这次大战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但这些基层官员的观点,并不代表当时英、法等大部分协约国的主流意识。战后不久,西方一篇报告竟然称,华工为欧洲带来“西班牙流感”,对协约国有害无利。1919年出版的《皮卡专刊》大量报道华工是“盗窃犯”、“流浪汉”,《北方觉醒》则称华工为“黄祸”。 此类看法直接影响着华工的命运,延士祯归国途中差一点被转卖。当载有1200多名山东籍华工的邮轮进入印度洋,驶向南非的好望角时,有机敏的华工及时发现,大家合力与船上的法国人斗争,迫使其改变航向。原来,他们在启程前就听到风声,有将华工转到南非挖金矿的企图,心中早有准备。 将华工压榨得“毫无价值”之后,便鸟尽弓藏,弃之如敝履,是这些一贯标榜“正义”、“公平”者的丑恶嘴脸。这种嘴脸在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表现得更为露骨:英国外相巴尔福称中国对战争毫无贡献,“未花一先令,未死一个人”。中国代表顾维钧厉声反驳:“14万多华工在欧洲战场浴血奋战,有谁敢否认他们的贡献和作用?” 14万华工的汗水、血泪和生命,为中国作为参战国在巴黎和会上赢得了发言的机会。然而面对强权,中国的声音太微弱了,此后出现了更为丑恶的一幕:日本借美、法、俄等国的支持,以强盗逻辑攫取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利益。 徐伦清他们奔赴欧洲战场经过的胶济线,眼看从一个强盗手中落入另一个强盗的魔掌。消息传到国内,华夏震惊。随后,“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喊出“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等口号。顾维钧愤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终使山东问题成为“悬案”,为两年后开始收回山东主权赢得了机会。 八十年之后,法政府建起华工纪念牌 马春苓回到家乡后,又干起了老本行:教员。徐伦清、延士祯、刘清起,这些朴实的农民,回到了生活的原点。他们企望的发财梦并没有实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贫困和饥饿依然纠缠着他们。 有关调查资料标明,并没有发现有华工从贫民一步跃为地主的。 极少数有知识的华工,或投身革命,或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潍县大常疃村的张雪岩,1919年回国后曾担任英文教员、公司职员,后参加北伐、做过《田家半月刊》副总编辑等。1946年当选为九三学社理事,1947年被国民党政府通缉而赴美国,新中国建立前夕返回祖国,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正值为国家做贡献的壮年,张雪岩于1950年病逝。 据不完全统计,当年14万华工回国的大约11万人,有3000多人留在了法国。寒亭二村的徐明亭留法后开起了茶馆,当时在法勤工俭学的周恩来,曾以他的茶馆作为共产主义小组成员的聚会场所。 还有不少华工带着满身伤病回家,不久就病故。 此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这些普普通通的华工被人们遗忘。直到1988年,法国政府才公布有关华工的档案;10年后,在巴黎13区华人社区中的鲍德里克尔公园为一战华工立了纪念碑。2002年清明节,法国总统希拉克派代表参加了在努瓦耶勒市诺莱特一战华工墓园举行的首次公祭活动,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参加并讲话,并为公祭活动致信。从此,清明公祭一战华工成为法国华人社团每年必办的大型活动之一。 2008年清明节和11月,法国有关方面先后在诺莱特华工墓园、鲍德里克尔公园公祭一战华工,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出席公祭仪式并致辞;2010年5月,比利时一战华工纪念碑在坡泊林市落成。 2009年,曾经最早着手揭秘潍县一战华工情况的陈慕虹、陈瑞曾两位老人,通过《潍坊晚报》呼吁为潍坊籍的一战华工们竖立纪念碑。 ◎相关链接 一战期间部分潍坊籍华工 亡者名单(二) 寿光(106名):于其文、马浩纲、文凤林、方玉恒、方来清、方枫香、王凤文、王天爵、王申祥、王同光、王作梅、王怀清、王怀德、王国顺、王俊卿、王春堂、王树勋、王展清、王耕田、冯云高、冯象坤、左连吉、刘文木、刘文德、刘长和、刘立銮、刘同丰、刘其祥、刘茂善、刘俊德、刘恭堂、刘福礼、刘增祥、吕金声、孙仕林、孙同云、汤城池、牟克明、纪福兴、张多文、张法增、张贵玉、张振邦、张祥文、张鸿皆、李本芝、李成家、李金镜、李珂富、李祥发、李敬之、李福升、杨东山、杨竹清、沈玉华、沈堂、邵光前、陈温、单义传、周宝庆、庞云水、郎会兴、郑业隆、姜彦池、赵子恒、赵自勤、赵怀庆、赵芬寿、赵祥庆、赵曾月、赵曾美、唐建宗、夏亨千、桑冠一、殷兆汉、耿来远、耿学颜、袁来之、贾重庆、郭同法、郭振汉、高成之、常连登、梁兆吉、黄三江、黄岩、傅之有、韩凤海、韩长庆、韩富起、薛光信、魏万善、魏同仁、魏亮之、魏洪科、LiChengfu、LiFuzi、LiKetang、LiuJiuliang、SongYong’an、SuiShenju、SunQintang、TianRuyu、XiaPeixian、XuJinqing、ZhangXuewen。 临朐(66名):马光德、王文明、王传礼、王吉清、王志法、王来湘、王金鳌、王继奎、王敬、王德盛、邓同祥、邓怀成、冯传吉、田永智、任乐堂、刘凤仪、刘月起、刘希玉、刘志诚、刘连英、刘国选、刘孟云、吕永德、吕守田、朱振福、许文光、许殿兴、齐怀理、吴有告、张元庆、张本义、张维潭、张德荣、李玉保、李岳、李贵元、李清和、杜长清、杜光玉、陈文钢、陈同聚、陈恒长、范立有、侯重光、姚光陶、祝万堂、赵文会、徐守官、徐佃富、秦其建、郭金门、郭德祥、高曰明、高明远、高殿保、崔永修、傅三典、傅升平、窦梅杰、熊照保、魏永庆、魏明有、DouXishen、SunYuanzheng、WuGuiyou、XingZaoying。 诸城(13名):王来顺、刘全胜、刘德仁、宋福海、张洪魁、张顺田、张家祥、张鸿鹏、杨春发、陈殿乐、周茂申、徐得胜、窦成。 昌邑(12名):王文通、王连魁、刘万起、孙开福、齐乃招、宋之让、杨福林、林成章、林福经、隋全、焦有志、ChuJianzheng。 高密(6名):孙象臣、孙福堂、宋景隆、宋德坤、崔学长、WeiBaosheng。 本期稿件资料来源:张建国、徐国琦、马骊、曹光华、赵湘源、李平、陈慕虹、陈瑞曾等的文章或专著,《欧战华工史料》、《华工出国史料汇编》、《民国老新闻》、《东方杂志》、《临朐文史资料》等。 本期图片由刘愉提供或翻拍(署名除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