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聚焦消费安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三大家薪火相传,四通捶成名 |
◎清道光年间从龙口传入潍坊,不断发扬光大成为特色优秀拳种 ◎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公示,现正在审批过程中 |
|
|
边凤池演示四通捶硬步功。 |
|

|
|
四通捶作为潍坊的优秀拳种,据说是由黄县(现为烟台龙口)人冯立望传到老潍县城西关边家的,边家将其发扬光大,故又称“边家捶”。后来,四通捶传到老潍县东北关武家,武家将其进一步发展传承,便又有了“边家捶、武家耍”的说法。再往后,武家又把四通捶传到王家,现在潍坊大部分四通捶的练习者是王家所传。2月25日、26日两天,记者采访了四通捶第六代传人边凤池,第七代传人于效航、武法义,第八代传人李玉亭等人,他们向记者提供了很多有关四通捶的资料及图片。据李玉亭介绍,去年四通捶列入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进行了公示,现正在审批过程中。
边家 老潍县最早的传承者 据边凤池介绍,清朝道光年间,黄县人冯立望路过老潍县时,把四通捶传给了其祖上的边相亭。冯立望离开老潍县后,边相亭潜心研究四通捶,之后将四通捶传给了其子边殿魁和侄子边淮。老潍县人都知道边家习练四通捶,便把四通捶称为“边家捶”。 老潍县很多拳师都只知四通捶其名,不知其真实水平。曾有一位名叫段尔卯的拳师,公然蔑视四通捶,并扬言要与边家一决高低。有一天,边相亭带着儿子边殿魁等人路过段尔卯的拳场时,段尔卯的弟子们便邀边相亭进场交流,实则是想让边相亭与段尔卯交手,看一看四通捶的真面目。边相亭推辞不过,就让十六七岁的儿子边殿魁与段尔卯交了手,结果段尔卯被击倒在地。段为了挽回面子,背后偷袭边殿魁,边殿魁反应敏捷,转身二次将段尔卯击倒在地。 边相亭和边殿魁在家都排行老三,边相亭被称为“大边三”,边殿魁被称为“小边三”。边殿魁打败段尔卯后,老潍县就传开了“小边三打段尔卯”的故事,四通捶也扬名老潍县城。后来边殿魁早逝,边相亭便把平生所学传给了侄子边淮,一直到后来传到了边凤池这代。 武家 把四通捶演绎成传奇 据武法义介绍,其铁匠出身的曾祖父武玺珏生于清朝咸丰四年,31岁跟随边淮学习四通捶。武玺珏学习时年龄虽大,但刻苦努力,最终成为一代宗师。如今,武法义依然珍藏着曾祖父当年练功的石担、石锁等。武玺珏力量大、拳术精,在拳场练习四通捶马势镇脚时,拳场的方砖都被震出裂痕。武玺珏在老潍县人心中是一个神话,潍坊著名文学家高智慧先生,根据武玺珏的生平事迹,写成了连载小说《武玺珏传奇》。 武玺珏后来又把四通捶传给了其子武化喜、其弟子杜瑞林等人。武化喜后将四通捶传给了其子武廷亮、其弟子王明春等人。 王家 大力推广发展四通捶 王明春师从武化喜,后将四通捶传其子王世忠、弟子于效航等人。现年73岁的潍坊四通捶第七代传人于效航,在对外推广四通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1984年5月,全省武术挖掘大会在青岛举行,于效航在会上表演了四通捶,经武术专家评审,四通捶被评为优秀拳种。1984年8月,全国武术观摩表演交流大会在甘肃兰州举行,于效航表演了四通捶后,四通捶被评为山东省四大名拳,并入选《中国武术大辞典》,从此潍坊四通捶在全国武术界有了一席之地。2009年,王世忠的弟子李玉亭参加香港国际武术节,取得优异成绩,如今王世忠的另一个弟子孙安军正在美国传授四通捶。 近年来,四通捶第八代传人李玉亭,着手将四通捶的的很多资料整理成文,并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11年2月份,四通捶被列入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进行了公示,现正在有关部门的审批过程中。 文/图 本报记者 王来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