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迹天涯乞药费,市民多不信 |
◎何超和任国峰都有亲人无钱治病,潍坊是乞讨第16站 ◎除筹集医疗费,他们还希望唤起社会对再障病的关注 |
|
|
何超(中)和任国峰正向路人诉说着他们家人的不幸。 |
|

|
|
2月25日,我市城区街头走来了两位外地男子,他们是河北沧州31岁的何超和内蒙古赤峰33岁的任国峰,分别拿着自己妻子、女儿的病情简介向路人乞讨求助。虽然招来不少怀疑的目光,但他们依然平静地对路人诉说。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家人筹集医药费。两人原本并不相识,相同的遭遇让他们结伴同行,至今,他们已到过16个城市,不仅为家人乞讨治病,也是为了唤起社会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疾病的关注。 乞讨招来路人质疑 当日上午,何超和任国峰来到奎文区文化路与福寿东街路口附近,把事先准备好的求助者简介牌以及家人的病历等材料展现出来,并向过往的人介绍着自己家人的病情。记者通过这些材料了解到,何超的妻子潘丽丽自2009年患再生障碍性贫血,至今已花去50多万元医疗费,全家负债累累,妻子目前已无钱治病;而任国峰11岁的女儿任玉杰同样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他们两个人为了给家人治病,踏上了全国各地寻求帮助的路。 记者看到,不时有路人从他们身边经过,但只是停下来看一眼宣传牌就离开了,还有人连停也没停,很少有人给他们捐助。“现在骗子太多了,谁知道这两个人的家人是不是真的患了这种病。”“这两人正值壮年,却这样在街头求助,现在有很多机会可以赚钱啊。”在现场,不少路人都对他们提出了质疑。还有路人说,如果换作他们,不可能丢下家人全国各地到处跑。 面对路人的说法,何超和任国峰告诉记者,他们已习惯了人们的议论,这也不怪人们,因为现在骗子实在太多了,所以他们的情况遭到别人怀疑也是很正常的。 两个家庭遭遇不幸 据31岁的何超介绍,2009年2月19日晚,妻子潘丽丽下班回家后,突然感到脸部不舒服。何超就陪妻子到当地医院进行了一些消炎治疗,没想到病情反而加重。后来,他又带着妻子去了北京等地的大医院,结果妻子竟然被确诊为病情极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病虽然能治好,但花费很高,我妻子这么年轻,我不可能放弃她啊!”何超坚定地说。为了给妻子治病,他们已花了50多万元,这些钱多是借的,也有一部分是社会救助。不过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妻子的病情正在好转,但目前仍需要很多钱。 33岁的任国峰说,2010年10月4日,他发现女儿任玉杰的脖子上突然出现一些出血点,便带女儿到医院检查,医生建议要到天津血液病研究所进一步检查。到天津后,女儿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当时我带了不到一万块钱,到天津第一天就花完了。”任国峰说,女儿现在每隔一周就需要输一次血小板,一个月的治疗费就需要两万多元,但他再也拿不出这么多钱了。 记者调查情况属实 何超和任国峰说,由于各自的亲人当时都在天津血液病研究所住院,他们相识了,又都无力负担巨额的医疗费用,他们决定一起乞讨救家人。2011年9月17日,他们都没有钱再为亲人缴纳治疗费了,在安顿好生病的亲人后,两人便一起从北向南乞讨。期间,他们睡过草地,睡过车站,被小旅馆的老板收留过,每天的伙食只有白开水、馒头、咸菜。他们到过北京、张家口、包头等城市,潍坊是他们乞讨的第16个城市。 “我们虽然累,但也有好心人帮助我们,我们的面子和尊严不重要,只要亲人能有钱治病就好。”何超和任田峰说,他们的亲人目前分别在廊坊中医院、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就诊治疗,他们这样全国乞讨,一方面是为亲人筹集治疗费用,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唤起社会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疾病的关注,同时也希望国家能对这种病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减轻这种病人家庭的负担。 记者电话联系到了河北廊坊中医院住院部的一位医生,说明何超妻子潘丽丽的病情时,她通过查询,对记者说,他们医院确实有一位在血液科住院的病人叫潘丽丽,但详细病情她不是很了解。记者又拨通了该医院血液科的电话,当记者说明此事时,一位医生说,潘丽丽确实是他们血液科的病人,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且她了解到,潘丽丽的家庭确实很困难,但对于其丈夫在全国乞讨的情况她并不了解。 随后,记者又联系到了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的一位医生,这位医生也确认了任玉杰是他们科的病人,确实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很严重,其家庭也很困难。目前,孩子已出院回家,但是每隔一周都需要到他们医院输一次血小板。 文/本报记者 刘晓梅 实习生 潘高峰 图/本报记者 王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