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聚焦消费安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拍卖行里的“假古董”,咋来的 |
◎知假售假,知情人披露南京十竹斋拍卖行“秘闻” ◎与造假者合作引人上钩,利用免责条款逃避责任 |
|
|
古董收藏中的陷阱。 |
|

|
|
瞒天过海 用现代工艺制作“假古董”。经过刻意打磨做旧后的东西十分逼真,酸、碱蚀泡是常见的做旧方法。 无中生有 以精美宣传“引人入胜”。除媒体宣传之外,拍卖公司找一些专家进行鉴定或讨论。 明修栈道 借拍卖规则逃避责任。买家发现拍品有假,拍卖公司先表示联系卖家进行协调;拖不过去就拿出《拍卖规则》做挡箭牌。
搞了三十多年收藏的画家沈女士,最近发现自己上当了:2011年春拍会上,她从南京十竹斋拍卖公司花了将近24万元拍回一件清代翡翠手镯。半年后,拿去一家机构检验发现,这宝贝并不是古董,而是十足的假货。一件劣质品是如何变身“清·翠手镯”的?沈女士讲述了一些拍卖行与造假者合作引人上钩的“高招”。
瞒天过海 现代工艺制作“假古董” 近年来,类似沈女士遭遇的拍卖纠纷并不少见。然而,能将十足的劣质品“一拍”而身价千倍的却不多见。况且,竞拍的还是搞了三十多年收藏的画家。 沈女士对记者说,出于对翡翠的喜爱,加上近年来翡翠投资行情的火爆,她此后又从其他古玩卖家手中购买了数件翡翠首饰。 后来由于朋友的提醒,她将这些翡翠首饰送到了珠宝鉴定中心,鉴定结果出来一看果然一些有问题。但出乎意料的是,问题最大的竟然是那件从拍卖行拍回来的宝贝“清·翠手镯”。 鉴定证书显示,这件所谓的古董A货翡翠,不仅不是古董,还是处理品。“是行业上俗称的‘B+C’货,经过充胶和着色处理过的。”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南京大学珠宝产品质量检验站专家张学云说。 “这是典型的现代物理化学技术,就此推断手镯年代不会太久。”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主任朱德茂如是说。 据业内人士分析,造假者选取普通的翡翠底料打磨成手镯,经过使用强酸浸泡一段时间,可以泡掉天然的杂质;然后在空隙中加入透明的“胶”,使其质地更加通透;再通过热处理、人工上色,手镯就有了黄、绿两种颜色。如此这般,一个普通的灰白底色的手镯,就变成了A货手镯。 无中生有 以精美宣传“引人入胜” 十竹斋号称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据了解,2004年,经南京市文物公司授权,十竹斋拍卖有限公司成立。 在沈女士提供的十竹斋2011年春拍图录上,记者看到了这件拍号140的“清·翠手镯”,图录上描述这件拍品为“翡翠手镯,圆形,玉质晶莹,含黄、绿两色,色彩浓艳,青翠欲滴。”拍卖底价为5万至7万元。 除了规定程序的分发图录、媒体宣传之外,针对特定的拍品,拍卖公司会在前期找一些专家写论文肯定其艺术地位,或请专家就某一拍品在网上展开激烈讨论,或私下对意向购买者拍胸脯担保,等等。 沈女士丈夫向记者描述了那天拍卖的情况。“我和爱人搞书画收藏已经有三十多年,与南京十竹斋拍卖公司合作也有近十年了。2011年的春拍会是第一次涉足翡翠制品领域。当天拍这件手镯的还有两对夫妻,因为妻子喜欢,我就一路举牌,最终以21万元的价格将其拍下,加上付给拍卖行的佣金,共计花费近24万元。当时发现‘清·翠手镯’没有证书,十竹斋的肖经理向我保证,来源很可靠。出于对他们的信任,我们就没有放在心上。” 明修栈道 借拍卖规则逃避责任 得知自己的手镯是赝品的沈女士大吃一惊,她立即联系卖家要求退货。然而拍卖行拒绝了她,理由是《拍卖规则》上写明“本公司对拍卖品的真伪及品质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竞买人及其代理人应亲自审看拍卖品原物,对自己竞投某拍卖品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买家发现拍品有假找上门来,拍卖公司先表示联系卖家进行协调;看拖不过去就拿出《拍卖规则》做挡箭牌。称本公司有权决定,通过拍卖品图录、新闻媒体或其他载体对任何拍卖品作内容说明或评价等,其所有解释都在表明一点,拍卖行不承担任何责任与义务。 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告诉记者,之所以有这样“不保真不担责”条例的出现,其原因主要还在于文物艺术品的真伪难以认定,尤其是古玩,专家的意见往往难以统一,真假缺少标准。但不可否认,一些行业内的害群之马在利用免责条例为自己的不法行为做掩护。 沈女士一再要求,拍卖行能否提供卖家相关信息,由她自己找卖家进行索赔。十竹斋拍卖公司却表示,“本公司有义务保护委托人的秘密。” 沈女士说,翡翠有国家标准,能够检测出真伪,拍卖行拒不退款,又不提供卖方的信息。“这是不是知假售假,与造假者沆瀣一气?” 北京博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巴经理认为,免责条款只适用于那些难以辨明真伪的范畴。翡翠等珠宝类制品既然有国家标准,是能够而且应当保真的,此时再提免责条款,就有滥用之嫌。 由于忍无可忍,沈女士表示,为了讨回公道,她决定起诉十竹斋。 ◎相关新闻 江苏商人承认组装 2.2亿天价汉玉凳 2011年被拍出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近来成了舆论热点,先是收藏界围绕玉凳真假产生激烈争论,之后有网友曝出玉凳出自江苏邳州。2月25日下午,邳州一赵姓老板表示所谓的“汉代玉凳”是经他手由明代材料组装所成。 邳州李口古玩玉器市场上一家玉器店的老板说:“邳州仿汉代玉器全国知名,邳州不少艺人技术精湛,加工不是问题。经过刻意打磨做灰、做色后,最后出来的东西十分逼真,很多不懂行的人一不留意就会上当,甚至还能骗过一些所谓的专家。” 业内人士称,仿古玉器行业在邳州“暗流涌动”,“汉代玉凳”之所以能够乱真,流入拍卖市场拍出天价,是一些职业“跑老件”的人、鉴定专家、拍卖公司联手推波助澜所致,而且已形成了稳定的利益链条。目前邳州玉雕产业年产值约二三十亿,已成当地一个重要的产业。 本报综合新华社、《新快报》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