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聚焦全国两会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加强有政协特色的文化建设 |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京开幕,贾庆林作工作报告 |
|
|
意外走红 今年两会,相声演员冯巩的姐姐冯幸耘被冠上了“明星委员”的名号,但她确实火得有点意外,只是因为前段时间有网友闲来无聊把他和冯巩的照片搬到网上做了一番比对,大伙儿纷纷称“太像了”,于是她便走红。
|
|
|
两会手语 全国政协委员邰丽华(右二)在手语翻译的帮助下“听”会。提起邰丽华大家可能不太熟,但说起舞蹈《千手观音》,相信人们并不陌生,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邰丽华带领的聋哑人舞蹈队一鸣惊人。
|
|
|
民意诉求 他叫李云龙,但不是电视剧中的战斗英雄,只是个农民工。新华社记者在北京采访了11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百姓,以“如果我能提一个‘议案’”为题,让他们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和建议,倾听他们的心声。
|
|
|
左右开弓 为了抓镜头,老记们各显神通,您瞧,这位仁兄左手扶住长焦镜头的同时,右手握着另一台相机进行拍摄,真是高手。
|
|

|
|
画说两会 据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今后10天,来自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将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贾庆林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他从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紧扣主题主线协商议政,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围绕文化建设献计出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独特优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广泛凝心聚力,加强同港澳、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积极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坚持强基固本,切实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7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 贾庆林强调,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人民政协承担的任务重大,肩负的责任光荣。我们必须认清使命、恪尽职守,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开拓进取的工作干劲,努力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人民政协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加强履职能力建设,着力提高议政建言质量,着力突出社会服务成效,更好地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贾庆林从6个方面对2012年人民政协工作作出部署。进一步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积极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继续深化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切实提升人民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在谈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他说,政协将组织委员特别是文化领域的专家、名家,联合各方面力量,开展调研视察和研讨交流。切实做好文化惠民工作,鼓励广大政协委员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进一步加强有政协特色的文化建设。
热议房价 聚焦2012楼市三大悬念 在“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之下,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然而,目前的房价距“合理回归”还有多远?房产税全面推开有无“时间表”?如何扎紧楼市调控“篱笆”?围绕这些百姓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抵京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各抒己见。 悬念一:房价“合理回归”的空间有多大?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梁季阳委员:按照现在的房价标准,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再降30%、50%甚至更多也不为过,这里的泡沫实在太大,刚性需求严重抑制、引进人才都成问题。但是,土地财政依赖、地价上涨趋势尚未扭转,房价回归空间能有多少?我看不能过早乐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委员:楼市调控不等于打压房价,更不等同于房价绝对下跌。我国除了几个房价过高的城市,大多数还是合理的。我不主张房价迅速大幅下降,牵扯的行业太多,整个行业急速回落国民经济会受不了,稳下来就可以了。一些房价不高的城市,小幅上涨也属“合理”。 悬念二:房产税全面推开路有多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委员:很快推开还做不到,政策本身还有不成熟的地方,试点地区还未进行经验总结。但不成熟不等于不能推广,需要先总结经验和不足、完善信息透明公开制度,然后再谈怎么进一步推开。 全国人大代表夏绩恩:房产税作为经济调控手段的一种,具有相当的先进性。应尽快扩大房产税的试点,但必须厘清对谁征、征多少、怎么征?要考虑适度减少普通住房者的税负,加大炒房者、投资者的税负水平,不搞一刀切。 悬念三:限购令“松绑”有无时间表?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郭松海委员:限购令没有很快退出的可能性。退出需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政策“弹药”完善齐备与房价合理回归,但现在两个条件都尚未满足;况且全国个人房产信息联网也并非朝夕之间,还是先把这些工作做好吧。 河南弘昌集团董事长陈世强委员:考虑到限购令的确对刚性需求和市场经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可考虑在一到两年之后酌情退出。如果调控成果明显,当房价增幅降低到一定程度时,限购令自然会放开。
建言高考 “就地高考”如何稳中求进 山东省不久前推出高考新政策: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来京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人大代表认为,“就地高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但是要在全国推行还面临一些难题,“稳中求进”应该是下一步高考改革的路径。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都实行高考户籍限制政策,即本地只接受户籍考生在当地参加高考,这样就导致广大非户籍考生只能回到原籍所在地参加高考。但各省区的课程、考试都有较大差异,习惯了当地教材的学生回到原籍参加高考,加上高考前夕来回奔波,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北流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幼薇谈及“就地高考”深有感触,她身边有一些朋友在广东等地打工,孩子在当地出生成长,受到的教育也比家乡好,但回原籍参加高考却很少有考出好成绩的。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省合浦县廉州中学副校长周怀慷认为应该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对考生来说,应该是在哪里上学就在哪里高考,这样才公平。” 在山东“就地高考”政策出台后,也有舆论表示此举将是把双刃剑,在解决务工人员子弟回家高考困难的同时,也可能会引发变相的“高考移民”。王幼薇认为,“就地高考”如果从考生利益出发,肯定是在居住地参加高考更为公平合理,但难免有人会钻空子,还要看实际执行中怎么来规避这类问题。 其实,对“就地高考”大众最关心是否会抢占本地的教育资源。“就地高考”话题背后的根本矛盾,在于高校的招生资源分配不均衡。 周怀慷说:“各大学的高考录取名额没有公平分配。像北大清华复旦等一类院校,给山东、河南等省份不过几十个名额,却招收大量本地生源。大学的招生名额应该按省区情况合理分配,分数线应该不要差距太远。给外地学子一些比较平等的机会。” 周怀慷认为,教育资源应该保证在同一个区域基本均衡,差异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想一下子抹平差距是不现实的,而各地也应该发展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心声心愿 “今年已经是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个年头了。不管明年如何,我还是会坚持不断推动公车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 “建设文化强国应发展强国文化,反对‘弱国文化’。”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 “类似楼市‘限购令’、电视剧‘限广令’这些百姓拍手称快、效果明显的‘限令’,在2012年应该坚决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不能成为橡皮泥和松紧带,必须让这个‘限’成为百姓生活的‘甜’”。 ——全国人大代表涂建华。 “为部门利益、行业利益或者集团利益而发布的‘限令’,应该禁止发布或立即叫停。” ——全国人大代表罗中立。 “校车特权应当高于公交车,要和救护车、消防车等有一样的特权。”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 “应当防止盲目撤点并校。地方政府应把上下学交通安全作为农村地区撤点并校的重要考虑。没有安全的校车、适合的道路和监管机制,不能撤点并校。” ——全国政协委员施杰。 “如果股市现状不改,养老金就可能像‘唐僧肉’一样,肥了某些利益团体,亏了广大老百姓的养老钱。”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易敏利。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