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聚焦全国两会
 
标题导航
“武钢养猪”像一出黑色幽默
让农民工子女共享教育公平阳光
“奢侈动车”之争莫陷入“口水战”
请不要让三八节沦为形式的俘虏
2012年03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奢侈动车”之争莫陷入“口水战”
禹海君



  3月6日,中国南车就媒体报道“奢侈动车”采购称,报道中的配件采购价格与实际不符。最先报道“奢侈动车”采购的财新传媒回应称,报道严格遵循了新闻伦理和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必要时会公布记者所获得的《CRH2型动车组配件供应商名录》。
          (3月7日《新京报》)
  “奢侈动车”的报道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一直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正面回应,如今,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舆论再次将其推向了风口浪尖,中国南车也终于有所回应。应该说,回应总好过于沉默,唯此才能让真相呈现,进而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但是,相比于财新传媒振振有词的回应,中国南车的回应则显得毫无底气。从内容看,中国南车的回应过于官样文章,既然称“作为供应商支持并积极配合”,那么,媒体曝出的相关设施到底是怎样按照铁道部门的规定进行采购的?既然称媒体报道不实,为何不向公众提供价格参数?
  面对媒体新的质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相关人士竟称“涉及商业机密不方便公开”。可实际上,南北车集团最大且唯一的客户就是铁道部。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实质意义的竞争,自然也就无所谓“商业机密”。
  一边说报道失实,一边说充分掌握了证据,“奢侈动车”事件真相到底如何?公众需要确切的答案。因此,当务之急是争论双方各自摆出真实可信的数据资料,而不是陷入“口水战”。
  此外,至为关键的则是,应该有第三方权威机构介入调查和审计,只有具有公信力的调查结果方能让公众消除质疑。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南车与媒体之间的隔空“交火”,还可以看做是倒逼铁路招投标改革的契机,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看到公众对铁路招投标乱象的担忧,负责任地推动改革进程。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