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潍坊新闻·焦点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聚焦全国两会
 
标题导航
安丘发现一流浪老太市民盼家属早日来接
俺妈找到了,谢谢好心人!
2012年03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俺妈找到了,谢谢好心人!
◎寿光崔先生看到本报消息后提供重要线索并找到李国防 ◎老人昨天下午已回家,儿子张金川从非洲打来感恩电话
  李国防老人一进屋就跑到自己的炕上躺下来,女儿张金香看着母亲,又心疼又高兴。



  3月6日,本报A10版以《见到俺妈,请给她个馒头吃》为题报道了身在非洲尼日利亚的潍坊小伙张金川向本报求助,称自己63岁的母亲于3月1日走失,急盼家乡人民帮助寻母。本报报道之后,潍坊义工、寒亭义工、潍坊各县市区交警以及很多爱心市民纷纷加入到帮张金川寻母的行列中来。3月7日下午2时,记者接到张金川的姐姐张金香的电话,通过好心人崔先生的帮助,她已经在寿光市古城街道久安官三村找到母亲。下午4时许,记者在寒亭区开元街道安固三村见到了走失7天的李国防老人及张金香。张金香与张金川姐弟俩也想通过本报向所有关心、帮助他们一家的好心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回家之乐
女儿下了碗热汤面

  3月7日下午4时,记者随同寒亭区开元街办几位工作人员来到安固三村李国防老人的家,很多村里的邻居都来探望老人。女儿张金香告诉记者,他们也是刚刚到家。“虽然我母亲精神状况较差,但是我能明显地感觉到她回家很开心,一进屋就跑到自己的炕上躺下来冲我们笑。她根本不知道我们找她找的多么着急、多么辛苦。”张金香眼里含着泪,一边心疼地摸着母亲的脚,一边说,由于平日里母亲的身体状况还不错,所以虽然风餐露宿了一周,身体还是很健康,只是因为穿的鞋子太单薄,加上长时间走路,两只脚肿得很厉害。
  记者试图与李国防老人进行沟通,询问她这几天都去了哪些地方,吃什么,住哪里,身体有没有不舒服,老人嘴里喃喃地念叨:“就是脚肿了,没什么事。人家给什么吃什么,馒头、窝头都吃。”
  在记者与李国防老人聊天的间隙,张金香悄悄去厨房煮了碗热腾腾的面条端到母亲面前,李国防老人端着面条一下子变得很激动,抢过碗就吃了起来。“妈妈,这几天让你受苦了,吃不上热汤热饭,还走了那么多路,我们不孝啊!”看着母亲狼吞虎咽地吃着面条,张金香的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吃过面条,老人就开始下地活动,在院子里进进出出,脸上带着笑容。
寻母之苦
每天凌晨三点出门

  说起这几天的寻母经历,张金香满心感慨。“这几天,我每天凌晨3点起床出门寻找母亲,天还黑着,我就打着手电筒找遍市区的犄角旮旯,我曾无数次想象,突然在某个墙角看到熟睡的母亲。天亮了我就开始发寻人启事的传单,在路上向路人打听,一旦接到好心人的电话我就立刻打的往那儿赶,到了晚上11点我就找个地方将就着休息一会儿。我不敢坐公交车,怕车开得太快,不经意间与妈妈擦肩而过。”张金香告诉记者,寻找母亲的过程中,她心里不断被担心、失望和希望充斥着,担心的是这几天潍坊挺冷,母亲衣着单薄身体顶不住,想到有那么多好心人也在帮她一起找妈妈,她又充满了希望。“寻找的过程中,我一看到废弃的枯井、河边,我就紧张的不行,生怕妈妈遇到什么意外。”张金香一边说着,眼泪不住地往下流。
  据介绍,自从张金川通过报纸以及网络发布寻母启事以后,给张金香打电话提供线索的人络绎不绝,张金香的电话一度被热心市民打爆,她只得又买了一部待机时间更长的手机用来接电话,“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人给我打过电话了,每个好心人给我打完电话之后都会在街上一直跟着疑似我母亲的人,直到我到达确认后他们才离开,他们都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我心里的感激实在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张金香告诉记者,她听母亲说起,有很多好心人给母亲吃的、喝的,正是有了一拨又一拨好心人的帮助,才能让她的母亲顺利踏上回家的路。
好人崔先生 打听三小时,在寿光找到老人
  张金香说:“6日晚上11点,我刚刚从外面回到休息的地方,寿光的崔先生便给我打来电话,说下午好像在寿光市区见过我母亲,通过崔先生的描述我觉得挺像我母亲,但也没抱太大希望,他主动表示第二天开车帮我寻找。”7日上午,张金香联系了弟弟张金川一位在寿光的同学陪同崔先生,两个人开始驱车在寿光寻找老人,张金香则继续在市区发寻人启事进行寻找。
  崔先生一行两人开车近3个小时,终于在寿光市区的西北方向找到了老人并第一时间让老人与张金香通了电话。“电话里听到母亲的声音,我心里的大石头一下子放下了,有种失而复得的幸福感。我立刻打车前往寿光,一刻不见到母亲摸到母亲,我就一刻不能彻底安心。”张金香这次见到的老人终于没有让她失望,“我当时握着崔先生的手,激动地不知道该说什么。我都要给他跪下谢谢他了,可是人家拒绝了我的一切感谢,真是好心人、活雷锋啊!”张金香激动地对记者说。
  7日晚上7时,记者通过张金香提供的电话联系到了帮助找到李国防老人的崔先生。崔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从2003年开始订阅《潍坊晚报》手机报,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有看新闻的习惯。“6日晚上,我像往常一样躺下后掏出手机看看当天的新闻。当看到老人走失的新闻后,一下子想起白天仿佛见到过这位老人,我就照着报纸上的电话打了过去。了解到老人的实际情况以后,我第二天一早就在前一天见到老人的地点附近,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打听寻找,邻近中午的时候,在古城街道久安官三村找到了老人。看到老人精神很好,我就赶紧给她买了吃的、喝的,安抚老人的情绪。
”崔先生说,“其实也没什么值得谢的,我也有母亲,能体会到孩子找母亲的急迫心情,希望以后老人可以健康平安。”
儿女心里话 感谢好心人,以后会多陪母亲
  据张金香介绍,母亲是在3月1日走失的,而3月2日是自己父亲的生日,她原本打算3月1日回娘家,第二天跟妈妈一起给父亲过生日。“我感觉妈妈是为了出门迎接我才走丢的,现在想想自己特别不孝,嫁到外地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年回家看父母的次数很有限,妈妈是想我们才走丢的。”张金香说着,失声哭了起来。稍稍平静后,她说,自己的父母是典型的空巢老人,“不管怎样以后我会尽量多抽时间回家看看爸妈,我不想再经历一次母亲走丢的心痛了。”
  在找到母亲的第一时刻,张金川也从尼日利亚给记者打来了电话,“谢谢家乡的所有好心人,谢谢媒体帮我和我的家人找到了母亲,这份恩情我这辈子都还不起。”张金川表示,自己本来已经向公司递交了提前回国的申请,现在母亲找到了,他又可以安心地继续在国外完成工作了。
  在张金川给记者发来的短信里有这么一段话:“对于母亲,我会比以前更多地关爱她,以前是我做的不好,对老人缺乏关注,母亲的走失我深深愧疚,以后我定会好好孝顺她老人家,愿天下的好心人以及他们的父母都健康、平安。”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沁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