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喂瘫夫顾全家 这女子强过男 |
◎马少野社区的李洪美坚信有一天丈夫能恢复正常 ◎丈夫住院时全村人帮,她回报社会多次给灾区捐款 |
|
|
李洪美给丈夫喂水。 |
|

|
|
在奎文区潍州路街道马少野社区有这么一个女子——自1996年至今,她一直照顾着因车祸瘫痪在床的丈夫,不离不弃。16年、近6000个日日夜夜里,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整个家。这些年,虽然自己家庭困难,但她积极为汶川地震、西南大旱等灾区的灾民们捐款;平时她更是个十足的“热心肠”,总是乐于帮助社区里的人。她叫李洪美,3月6日,记者走访了这位坚强、善良的女子。
丈夫遭车祸瘫痪在床 在马少野社区,只要提起李洪美,人人都会感叹:这个女人真不容易,尽管自己家庭困难,但每次捐款都是社区的前几名,是个不折不扣的“热心肠”。如今,46岁的李洪美和瘫痪的丈夫依然住在两间矮房里,李洪美说:“只要他活着,就是我的全部支撑。” 3月6日,记者来到李洪美家时,她正在给丈夫喂饭。“现在好多了,不用我天天给喂饭了,但他还是离不开我,这么多年来我们已经非常有默契了,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我就知道他需要什么。”李洪美告诉记者,原本他们是美满幸福的一对,但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11月,当时他们在养貂,丈夫段永海骑自行车外出买稻草时遭遇车祸,被撞到头部,致使右半身瘫痪。那时,他们的女儿才4岁,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 “当时他昏迷了40多天,花了60000多元钱,但肇事者家里也比较穷,最后只拿了20000多元便消失了。”李洪美抹着眼泪对记者说,那时村里不少人听说他们的情况后,都送来了善款,“全村人一共给我们捐了几千块钱,算是一笔大钱了。” 十六年悉心照顾丈夫 因为没钱,在医院了治疗了5个月后,李洪美不得不将丈夫接回了家。回家后,李洪美每天要照顾丈夫和孩子,还要忙活养貂。但养貂是件很累人的活,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后来被迫卖掉了那些貂。“那时村里领导看我家困难,就安排我清扫家附近的道路卫生,每月给我发工资,我知道这是村里领导照顾我,又怕我不愿意要这钱,才想出的办法。”李洪美说,村委还给她家办理了低保。 每天早上5时,李洪美起来烧热水给丈夫洗脸、擦身,接着换床单、洗尿布……16年来,她几乎没买过新衣服,省下的钱都给丈夫治病了。但是,年纪轻轻就瘫痪了的丈夫有些无法面对现实,脾气也变得暴躁,好几次喝下安眠药想自杀,李洪美默默忍受着这一切。在此期间,很多人都私下劝她,该为自己打算打算,毕竟那时她还年轻;就连丈夫也曾这样劝她,但她从未动摇过。 2000年初的一天,李洪美架着丈夫出去散步时,没想到丈夫推开她,竟然能走了,这让一家人喜出望外。在李洪美的细心照料下,现在她丈夫的情况比以前好了许多,尽管说话说不清楚,走路也非常困难,但李洪美坚信,总有一天,丈夫会恢复得跟正常人一样。 多次积极给灾区捐款 村里好心人的帮助,李洪美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电视上看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旱灾时,她都会积极捐款,“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村里人帮助了我们,当别人遇到了困难,我们也要帮助他们,尽管捐款的数额不多,但那也是我们的心意。我也记不清一共捐出去多少了,大大小小的捐款一共也就1000多块钱。”李洪美说。 “这么多年来每次捐款,李洪美和段永海都很积极,尽管他们家并不富裕。”马少野社区的张升对记者说。 除此之外,李洪美还特别乐于助人,给残疾人缝棉被,只要身边的残疾人有点困难,她都会热心地帮助他们,“我觉得他们和我丈夫的情况很像,都是一个社区的,能帮的就帮一把。”李洪美朴实地说。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路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