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聚焦全国两会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下称“《目录》”)。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目录》中400多款车全部为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及合资自主品牌无一入选。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无疑是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扶助和支持。尤其是在自主品牌面临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境下,来自政府采购的政策支持无疑将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那么,究竟自主品牌汽车能在这个利好消息中迎来哪些发展契机呢?
公车采购自主品牌唱独角戏 其实,早在去年11月,工信部就曾出台《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其中规定,申报《目录》的汽车生产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具备持续的整车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能力,设有产品研发机构,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申报《目录》的轿车,包括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其中机要通信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6升,价格不超过12万元。 正是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以导入成熟车型为主的合资品牌很难达到申报《目录》的车企资质,同时在车型价格上也被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门槛。由此看来,公务车市场如今成为自主品牌的“独角戏”其实早有预谋,国家有关部门“希望扶持自主品牌发展”之心也已是昭然若揭。 在对于政策的把握上,广汽传祺似乎早有布局。去年8月,传祺1.8L下线时最高配车型的价格设定在17.98万元,正好符合18万元的公车采购标准。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徐育林甚至表示,希望借助公务车采购新规,争取将传祺的公务车销量占比提高至20%~30%。
自主品牌高端化有了出路 从《目录》来看,400多款车包含了轿车、多功能车、越野车及新能源车型,而且基本覆盖了国内主流自主品牌。除了福汽集团、北汽集团、华泰汽车、青年汽车旗下自主品牌没有车型入围外,其他入围的品牌有一汽集团旗下奔腾、夏利,上汽集团旗下荣威和MG,东风集团旗下的风行、风神和郑州日产自主品牌车型,长安集团旗下长安轿车、长安微车和哈飞汽车,广汽集团旗下传祺,江淮集团轿车,江铃汽车旗下江铃陆风和驭胜。另外,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华晨、海马、众泰和力帆等企业旗下车型均有入围。 然而,如果按照工信部去年出台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中的标准,即公务车采购标准为“1.8升排量、18万元以内”的条件,我们不难发现,《目录》中的绝大部分自主品牌为1.5L或1.6L的小排量车型,仅有上汽、广汽、华晨、吉利等企业旗下的少量1.8L车型符合要求。如此看来,自主品牌还需要在产品高端化的研发上加大力度。面对公务车每年近千亿元“蛋糕”的巨大市场,自主品牌高端化应该不愁没有出路。
老牌传统品牌今年有望复活 或许是对《目录》公布有所耳闻,今年以来,自主品牌高端车型发力政府采购市场的消息就不断传来。此前就有消息称,在北汽集团购买萨博核心技术两年多之后,基于萨博技术研发的北京汽车自主品牌高端车型C70G将在今年9月投放市场,并将随后推出“行政版”,主打政府采购市场。而更有传闻称,一汽集团旗下红旗品牌将成为省部级以上干部标配用车,曾开创上海汽车工业时代的“上海牌”汽车,也有望在停产20年后复活。 据了解,上世纪50年代中期,“北红旗,南上海”是民族汽车品牌的骄傲。从一诞生起就成为我国高级领导配备用车的红旗轿车,可称得上是中国汽车业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而上海牌当时也占据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红旗牌与上海牌轿车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这些正在消失和曾经消失的国内传统品牌纷纷走上回归之路,看来与此次《目录》的公布以及国家公务车采购政策对自主品牌的倾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不过,汽车评论员张勇认为,红旗轿车不应指定为省部级领导用车,因为这不仅对其他自主品牌的积极性是一个打击,也不利于红旗品牌在竞争中成长壮大。 本报综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