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聚焦全国两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聚焦全国两会
 
标题导航
医疗费用,个人支付还要降
核电项目审批今年或将恢复
2012年03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疗费用,个人支付还要降
  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明。



◎全国政协10日举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记者会 ◎看病自付比例去年平均为35.5%,2015年要降至30%
  公立医院改革中,关键要处理好“医药分开”的问题。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赵平、吴明江、李立明、陈仲强、吴明、王执礼委员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回答记者提问。
看病个人支付比例十年下降近半
  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表示,到2015年的时候,老百姓看病个人支付的比例要低于30%以下,不过,世界卫生组织却提出,一个国家的个人卫生支付比重降到15%-20%才能够基本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李立明表示,目前这方面已有了一些成效。
  他说,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二元结构的现状还会长期存在下去,所以在医疗的保障体系、制度建设上,2009年开始的医改就为保证这样的保障制度和体系开展了大量工作。李立明引用了一组数据:2001年,全国平均医疗费用负担个人支付要占到60%,农村比例更高,城市比例相对低一点。去年政府投入占到28.6%,社会占35.9%,而个人支付则下降到35.5%。他评价,这本身就是非常大的进步。不过,要具体实现降低个人支付比例,仍要靠医疗保障体系的建成。比如政府救助体系,农村新农合、城镇医保,还有相应的一些补充险,这些制度的逐步实施,对于逐渐推进和实现这个目标是有益的。希望政府步伐能再快一点。
检查费用高不高,需要科学看待
  有记者提出,目前,医药价格的确有所下降,但是检查费用仍然很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陈仲强表示,对于任何疾病的治疗,药的花费和检查的花费是必须的。“判断一所医院的好坏是要看整体,不光是看花的药费、检查费,更要看对特定的疾病所应该花费的药成本和检查成本是多少,这才是比较科学的态度。”
  最近几年,在卫生部主导下强推的一项工作,是临床路径的工作,也就是说,对某一个疾病应该遵循哪个临床的诊断思维方式和过程。陈仲强强调说:“如果对病诊断清楚要花十项检查内容或某几项技术治疗内容才是安全合理的,那么多了有过度的可能。但如果过少了的话,也有可能使疾病治疗系统的安全性降低,对患者也是不负责任的。”

改变“以药补医”已逐渐成共识
  以药补医的政策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新中国刚成立,财政困难,百废待兴,决定药品加成给医院以补偿。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该政策却带来很多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吴明江说,这种价值取向会扭曲医疗行为,也会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不利于国家医药产业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陈仲强委员补充,改变以药补医已逐步形成共识。不过,医药分离之后,原来医院依靠药品提成所获得的这部分医疗卫生费用从何而来?这样一个巨大补偿的数字,应该很好地来测算调研。“我个人的意见,通过政府增加投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的收费价格,体现知识的劳动价值来得到补偿,这样增加的部分有的是政府投入,有的在医疗保险当中能够得到支付。”陈仲强说,当然,现在也在积极探索医疗付费方式的改革,比如说总额预付也好、单病种付费也好,这些都需要探索,这个过程还需要时间,但是总的走向应该是对的。
◎发言
  国家应该有相应的政策,对基层医疗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拿到国家依法行医的资格,这是我们要帮助乡村医生解决的问题。同时解决他们养老、就医和今后的一些保障问题,这样我们就真正能够保持一支在基层留得住、用得上、养得起的医疗卫生队伍,真正成为健康的守门人。

  除了我们国家要支持这些公立医院以外,应该开放医疗市场,应该有更多好医院,适应不同的人群、阶层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家看病挂号不再难的问题。

  医务人员也是我们13亿中国老百姓的组成之一,他们也担负着为13亿人的健康服务这样一个崇高神圣的使命,所以我认为大家应该关注这个群体,现在是全国680万,职业医生248万,这样的一个群体,我觉得他们真是付出了很多。
           ——李立明
◎代表建议
  郭玉芬
医疗人才输送基层

  “目前基层医卫工作最大难点之一就是‘缺人’,再不想办法留住人才,农村基层卫生院就要‘后继无人’了。”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郭玉芬感慨道。
  “解决基层医疗资源匮乏问题,主要在于人才的使用。建议建立一个在政府主导下,充分运用经济激励政策的基层卫生人才使用长效机制。”郭玉芬说。郭玉芬认为,除了大幅提高基层医卫人员待遇外,激励政策的核心在于建立长期的城市支援基层机制,用经济激励手段和“金字塔”职称机制,促使市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员到基层卫生机构去工作,形成良性长效的流动机制。同时在全国建立东部支援西部的机制,用经济激励手段动员东部地区卫生技术人员到西部医疗机构工作。
陈静瑜
扩大基层医疗服务

  “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服务有些脱节,公立医院越建越大,但还是无法满足面广量大的基层医疗需求。医疗体制改革应该把公立医院改革和扩大基层医疗服务结合起来。”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说。
  “应把公立医院和周边社区医院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两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制度,提升社区医院医疗水平。同时,对于到社区医院就医的患者,提高其医保报销比例。‘双管齐下’引导患者到社区医院就医。”陈静瑜还提出,在一个区域的卫生事业发展中,公立医院要承担起支持、带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要逐渐建立社区和乡镇的医疗卫生机构的首诊制。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