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信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练武时的照片。 |
|

|
|
日寇侵占济南,当时窦来庚率山东国术馆全体馆员奔赴沂蒙山区进行抗日活动。部队无军饷供给,粮、钱、药品极缺,武器装备简陋,部队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林信斋则以商人的身份,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多次用麻袋把粮食用火车托运给抗日将士。期间还得到了一位日本商人的帮助,在过日军封锁线时得以顺利通过。抗日战争时期,他接济了无数的乡亲,不少青年经他的资助投身革命。林信斋还花巨资将被抓的地下党员救出,接到家里养伤并设法送到延安。在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林信斋所在的济南宝丰面粉厂全体人员,支援前方突击两个月生产1300万斤面粉。 从济南偷运粮食,辗转运到临朐给抗日将士 1937年,日寇侵占济南,窦来庚率山东国术馆全体馆员奔赴沂蒙山区进行抗日活动,林经三也在其中随队抗日。当时部队上无军饷供给,粮、钱、药品极缺,武器装备简陋,部队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林经三多次到济南兄长林信斋家中求援,并带药品钱物等返回部队。林信斋则以商人的合法身份,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从(济南一大马路纬五路)火车站自己开设的粮栈里,多次用麻袋把粮食用火车托运到益都(青州)。当时首先把粮食运到益都的粮栈,然后用马车通过敌人的封锁线,通过层层关卡几经辗转,秘密将粮食运送到临朐十七旅驻地,赠送给抗日将士以支援抗战。 著名作家冯益汉先生写的小说“武林窦来庚”中有记载,为及时支援部队抗日,林信斋经常亲自到临朐收购烟叶、蚕丝等土产品,运往青岛出港到上海变卖后再到苏、杭购买粮食,再运到济南。当时,林信斋全家老少数十口人的生活十分节俭,但支援前线的行动却一直坚持多年。为了支持胞弟林经三专心习武抗日,林信斋更是承担起经商、孝养父母、赡养其弟全家的重担。 原西北军二十九军军事训练团炮兵科学员兼任武术教官、现中国武当武术联合会名誉会长吴江平和林信斋是好友。今年已经百岁的吴老曾这样告诉林树基:“你叔叔(林经三)所在的十七旅几乎没有军饷,甚至连吃饭的粮食都不敢保证,就靠你的父亲(林信斋)。你父亲挣钱,你叔叔花钱,还支持窦来庚的部队。” 日本兵搜查,林信斋在日本商人掩护下脱险 林信斋的儿子林树基说,“父亲不顾生命危险支援抗日队伍的事情甚至还得到了日本商人早松(音)的帮助。有一次,父亲运送粮食过日本人的封锁线时遭到了日本兵的严厉搜查,正当日本兵欲拿刺刀挑看马车上的盖布时,父亲虽表面上未见慌乱,心里却是十分的担心,他并不是担心自己运粮被抓丧命,而是担心粮食被扣,前线抗日将士饿着肚子无力杀敌。就在这时,和父亲常有生意往来的日本商人早松及时出面,对检查的日本兵说‘这车货物是我的,中国人只是帮我运送一下’,在早松的掩护下,这批粮食才得以及时被送往前线。” 林树基说,“父亲曾经告诉我,早松虽然是日本人,但在做生意时,父亲一直诚信待人,得到了早松的好感。后来日本战败,早松也跟着受牵连,但早松曾经支持过抗日事业,所以父亲又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掩护早松回国。父亲说,做人要讲良心,要知恩图报。” 出巨资营救地下党 为部队购买生活品 “当时八路军伤员到家中疗伤,家中的女眷、仆人们俨然成了护士,帮助受伤战士洗伤口、换药、端水、送饭,照顾得无微不至。”林树基告诉记者,当时父亲林信斋在济南经商的地段内院很大,有厂房和住所,在济南的居所中,他接济了无数的乡亲,在这里求职、上学、习武的人更是难以计数。不少青年经他的资助投身革命。而抗日战争时期,家中常是各部队的驻地,期间曾有八路军伤员慕名到其家中疗伤养病,要知道当时收留伤员是何等的危险,而林信斋则是欣然接受,待伤员复原后,亲自掩护他们归队。 “抗日战争时期,父亲给窦来庚的十七旅送粮,由于经常被日本兵盘查,运送粮食要冒很大的风险,这时林信斋想到了用黄金代替。在变卖了部分家产后,攒了一斤的黄金,托临朐一名朋友代转给窦来庚抗日,谁知竟被这人私吞。”林素朴告诉记者,随着多次支援抗日,连年征战货物运送出去,资金收不回来,林家家境开始衰落。 林信斋的表弟张信孚(字光成)及多名中共地下党员曾被国民党抓去严刑拷打,林信斋几经周旋出巨资将他们救出,接到家里养伤数月后设法送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后,张信孚曾任大连商业局局长。解放初期,林信斋就经常和八路军某部来住,非常关照部队的供给,多次出巨资购买生活用品送到部队,深得部队战士的信任。 几年前,林素朴春节探访一位在北京工作的70多岁的本家堂兄,在聚会的家宴上,堂兄举起第一杯酒感言道:“这第一杯酒是纪念和感谢逝世的三伯父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是他老人家当时供养我们家乡的好多年轻人上学、习武,走到不同的工作岗位。我也从这个家到了部队,当了干部来到北京。” 突击生产赶制面粉 全力支援淮海战役 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时任华东支前司令部粮食部部长的张劲夫在回忆山东人民对前线的支援时,特别称赞林信斋所在的济南宝丰面粉厂全体人员,支援前方突击两个月生产1300万斤面粉的感人事迹。 济南解放后,林信斋坚决支持国家公私合营政策,毫无保留地捐献出自己的所有产业。公司合营后,人民政府立即帮助公司恢复生产。济南军管会的同志动员职工加快维修机器,迅速开工生产。全体员工听了报告后,群情振奋,全面展开工作,1948年10月初,在全市率先开机生产。11月20日,济南市支前委员会下达三个月生产30万袋面粉支援淮海战役的加工任务,号召大家“全力以赴 支援前线”。当时,公司生产线严重失修,只能开半条线生产,日产面粉仅2500袋。为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公司决定“一边生产,一边抢修设备”。而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军经常派飞机飞临济南上空狂轰滥炸。公司设备简陋,又缺少备品备件,困难重重。但是公司员工满怀对新政权的热爱,集中群众智慧,坚持边生产、边维修。为避免敌机轰炸,他们把制粉楼的门窗全部用红黑布遮挡起来,在灯光下坚持生产和维修。1949年1月12日,制粉楼附近落下两颗炸弹(未爆炸),生产仍一刻未停。就这样,他们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了修机工作,实现全线生产。次年一月日产量达到5000袋,终于按时完成了1320万斤支前面粉的加工任务。 为此,济南市支前委员会授予宝丰公司“突击生产,支前模范”的锦旗一面,现仍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展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