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4年,林信斋与弟弟林经三正式拜高凤岭为师,习练少林、武当太乙诸门派拳械。抗日战争时期,当他闻高凤岭老师生活无援时,即到诸城为其购良田十二亩,在诸城待两月帮助师傅盖房数间维持生计。知道恩师高凤岭有病后,又多次接老师到济南南大槐树家中医病休养。他的所做所为,感动了高凤岭,高凤岭将全部技能和密不外传的深邃拳理,传授给他。上世纪五十年代,济南习武成风,武术界经常举办一些表演和比赛,林信斋和秘道存先生联袂表演的醉猴拳对打是每次武术表演中最为精彩,最受欢迎的节目。解维崇是林信斋的爱徒,10岁就跟随林信斋习武,林信斋毫无保留地将绝学醉猴拳传授给了他。 所做所为感动恩师,终得太乙门真传 林信斋与弟弟林经三自幼热衷武术,为寻求武术真谛四处寻访名师。父亲林兆祥深知儿子醉心武术,便通过济南的朋友介绍,于1910年结识当时济南太乙门武术名家马良、高凤岭。每次林信斋来济,都会专程向两名武术名家请教,当场演练武术技能,由于整日里忙于家族生意,未正式拜师学艺。 1924年,高凤岭被评为中国十八武术名宿之一。当年,林信斋与弟弟林经三正式拜高凤岭为师,习练少林、武当太乙诸门派拳械。从此尊师教诲,晨练暮研,刻苦非常,从未稍辍,几十年如一日。1928年第一届全国武术国考十五名之一的窦来庚是其同门师兄,三人关系非常要好。 1931年,沈鸿烈主张由政府出面,社会各界捐助,在馆陶路6号广东路建设功能齐备的青岛国术馆,沈鸿烈担任馆长,高凤岭先后担任教务长、副馆长,林信斋到青岛拜见时任青岛国术副馆长的高凤岭老师,并在青岛居住18天,学习深造太乙拳。 1932年山东国术馆由窦来庚担任副馆长(馆长由韩复榘担任),与窦来庚同时习武的林信斋更是对山东国术馆和“志成武术研究社”的活动积极予以资助,并任该社的编审。 抗日战争时期,青岛国术馆解散,林信斋闻高凤岭生活无援,即到诸城为其购良田十二亩,在诸城待两月帮助师傅盖房数间维持生计。 1940年林信斋在济南西部南大槐树(铁路大厂附近)购置土地建房70余间,开办酒油业,整个一条街都是他的商行,在此期间生意兴隆,随即全家迁此居住,并经营粮食生意。后闻恩师高凤岭有病,并多次接老师到济南南大槐树家中医病休养,自有包车出入。期间高凤岭老师对林信斋讲:“你对我这么好,我不能像我的老师那样留一手,我要把全部的技能传授给你。”当时林信斋跪拜老师。 在南大槐树家中,林信斋把屋内四面装上镜子练武,高凤岭更是倾其全部技能和密不外传的深邃拳理,授于至爱弟子林信斋。来裕祥昌商号务工者皆是乡邻,白日务工,夜晚习武,大院里常常灯火通明,打拳的、舞刀枪棍剑的,热闹非常,父亲的师兄弟武术高手秘道存、高胜武来家长住,林信斋每日待他们如上宾。 林信斋一生酷爱武术,原中央国术馆馆长杨松山,享有八路军“赵子龙”美誉的武林名宿吴江平,山西大学教授陈盛甫、韩冠州等武术名家皆为其挚友,经常到他家叙旧,畅谈。在济南的武术朋友名家李赞臣、刘新亭、于同林、朱宪章也经常到家做客、切磋,大观园市场里的武术界朋友、摔跤界的名家佟顺禄、谭树森等也有很好的交往。 将绝学醉拳传授给爱徒解维崇 林信斋的弟子宫尚清告诉记者,五十年代初,他拜林信斋为师。当时济南习武成风,武术界经常举办一些表演和比赛,而林信斋与另一名著名武术家太乙门拳师秘道存先生联袂表演的醉猴拳对打是每次武术表演中最为精彩,最受欢迎的节目。 解维崇10岁跟随林信斋习武,林信斋将绝学醉拳、猴拳等武艺传授给了他。而解维崇经过努力也练就了一身好的武术,曾多次在武术比赛中获奖,还担任了济南武术馆的教练。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林信斋的推荐下,解维崇跟随著名武术家于承惠先生习武及从事电影电视剧的武打设计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时,解维崇已能独立承担影视剧的武打设计和动作导演重任。以后,他已在8部电影、400余集电视连续剧中,分别担任武打设计、武术指导、动作导演。比较有名的有30多集电视剧《成吉思汗》、36集电视连续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电影故事片《东归英雄传》、故事片《险恶江湖逍遥剑》《闯关东》等,成为山东武术界升起的一颗明星。 四处宣传太乙门功夫 81岁时比赛仍获奖 林素朴说:“父亲林信斋尊师教诲,晨练暮研,刻苦非常,从未稍辍,几十年如一日,臻炉火纯青之境地。为宣传太乙门派功夫,年近80岁了还奔走到北京、上海、沈阳各地宣传太乙门武术,在武术比赛场地见到爱新觉罗·傅寰,还与其交流太乙武术。他到石家庄、太原等地的全国武术比赛场寻找机会表演。最后还是在武术挚友山西大学教授陈盛甫的擀旋下实现了他当众表演的愿望,那次表演太乙醉猴拳他已经是80岁高龄的老人了。” 林信斋乐观豁达面对人生的奔波、艰辛、坎坷,酷爱武术的情愫百挫不泯。1981年,他81岁了,仍以不老的精神,精湛的太乙拳猴拳,参加济南市武术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终于圆了他的一个梦想。 林素朴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他对国家是真情,他对武术是痴情,他对乡邻是深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