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车行天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拥堵费”开征箭在弦上?
2012年03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拥堵费”开征箭在弦上?



  自2010年底北京实施摇号限牌以来,已经正式宣告了“限车时代”的到来。目前来看,随着一些大城市不堪重负,在这些大城市征收“交通拥堵费”已经是大势所趋,现在唯一的悬念就是时间,这几乎已成为业界共识。
 汽车保有量屡创新高
  “交通拥堵”源于汽车太多,近三年我国每年新增1800万辆机动车,让各大城市承受着巨大压力。2012年年初开始,不断有城市宣布将探讨征收“交通拥堵费”,不仅包括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诸如厦门这样的二线城市也不甘落后。
  全国两会期间,随着众多曝光度颇高的委员们纷纷加入讨论,“交通拥堵费”成为一个全国话题。与之相关的是,今年以来多个城市汽车保有量创下新高,为“拥堵费”话题推波助澜。
  2012年2月,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了500万大关,总数达到501.7万辆。其中,私人机动车已占到机动车总量的七成以上。据交通部门预测,2016年,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600万辆。
  2月27日下午4时,一辆车牌号码为粤B/N 8L92的琥珀色别克车,成为深圳第200万辆粤B牌照汽车,仅次于北京在全国排名第二。按照200万辆汽车来测算,深圳市目前道路总长6100多公里,深圳道路车辆密度已经突破300辆/公里,超过了国际上270辆/公里的警戒值。
  此外,天津、上海、杭州、成都的机动车保有量也接近200万辆,我国还有23个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了百万辆大关。另据公安部交管局信息,我国机动化发展迅猛,截至2011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25亿辆,其中汽车1.06亿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达2.36亿人。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100个家庭中有20个拥有汽车,就进入了汽车社会。按照去年年底数据,国内4亿家庭的汽车保有数量超过了5:1所要求的8000万辆,达到国际公认汽车社会的标准。
 PM2.5与拥堵双重压力
  由于汽车增长过快,而道路建设跟不上,造成目前大部分城市陷入拥堵。高峰时段,路面上只见一片红色尾灯,很多人的时间和精力被消耗在堵车之上,引发越来越多抱怨。
  以北京为例,交通部门介绍,每增加100万辆小汽车,需要增加282万车公里的路网容量。它相当于整个三环内的路网容量、五环内路网容量的30%。尽管北京2011年开始实施限牌,但平均每个工作日拥堵持续时间依然有70分钟。
  而据深圳统计,若按每条道路双向两车道、每辆车占用6米长的空间计算,深圳所有汽车都开上道路,全市道路将被占满;如果深圳所有的汽车首尾相接,可以从深圳往北京排上两个来回。 
  2012年以来,国内主要城市相继公布了PM2.5数据,其中多个城市指数超标,而“元凶”几乎无一例外指向汽车尾气污染。上下班高峰时间,整个城市像一个巨大的停车场。据环境监测部门测算,机动车排放已经是大气中PM 2.5生成的罪魁祸首。
  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说,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是一对孪生姐妹,是当今最为严重的“城市病”,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纵观世界各大城市的招数,主要有单双号限行、错时上下班、控制停车设施供给、提高停车费标准,以及征收拥堵费等,无一例外牵涉对汽车使用的限制。
  专家通过实践经验发现,相比于一些行政措施,通过经济杠杆,制定出台“交通拥堵费”,可能会获得良好的效果,引导市民合理使用汽车,提高城市交通资源的配置效率。
◇链接
国外如何收 交通拥堵费
  交通拥堵收费是指对行驶于拥堵(拥挤)路段上高峰时段的车辆征收额外费用,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车辆在城市路网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达到减少路网交通拥堵(拥挤)的目的。
新加坡
  车主不需要在所有时间都缴费,除了上午7:30-10:00,下午12:00-2:00的高峰区间外,其他时间系统会自动关闭。公路电子收费系统还根据不同时间段调整拥堵费标准。早上8:30-9:00是车辆进入中央商业区最多的时段,因此收费也最高,一辆轿车要缴纳3元新币;而在车流量较少的12:00-12:30,每车次只要缴0.5元新币。
伦敦
  2003年2月17日伦敦对固定时段内、划定收费范围内的市中心区出入车辆征收交通拥堵费。收费金额2005年7月前为5英镑/车次·天,2005年7月后提高到8英镑/车次·天。如果按周、按月、按年提前付费可以获得适当的折扣,最多为15%。
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自2007年8月1日起对白天(上午6:30至下午6:30)进入市中心的驾驶者收取拥堵费,具体金额则要根据不同的时段收取,最低10瑞典克朗/小时,最高20瑞典克朗/小时。  本报综合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