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潍坊新闻·热线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他可能就是我的仨恩人之一
2012年03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可能就是我的仨恩人之一
◎付瑞海寻恩人有眉目,市民王师傅回忆的细节大都一致 ◎还需再寻找另外两位恩人求证,盼望热心市民提供线索
  付瑞海(右)和王师傅在交流。



  3月20日,本报A9版以《35年前救俺的仨恩人在哪里》为题报道了市民付瑞海寻找35年前救命恩人的事。付瑞海告诉记者,报道刊发后,有几位市民给他打电话提供线索,其中家住潍城区的王师傅很有可能就是当年救他的三位恩人之一。3月22日上午,付瑞海、吴林华与王师傅见面,共同回忆了当时的一些细节,虽然有些细节有所不同,但很多细节都完全一致。现在付瑞海寻找恩人的关键问题是,找到另外两位恩人,对一些细节进行求证。

双方见面共同回忆
  3月22日上午,记者刚见到付瑞海,他便告诉记者,自从报道刊发以后,有很多热心市民给他打电话提供线索,其中21日下午给他打电话的王师傅说自己很有可能就是当年救过他的司机之一。“但王师傅记忆中的救人情景,跟我和吴林华记忆的有些不一样,所以他希望跟我们见一面,大家一起聊一聊。”付瑞海说。
  随后,记者与付瑞海和吴林华一起来到与王师傅约定的见面地点,见到了王师傅。
  王师傅告诉记者,他今年61岁,家住潍城区,1975年开始从事司机的工作。“是我朋友从《潍坊晚报》上看到了报道,知道我原来在那个车队工作过,就给我打了电话,之后我也看了报道。1977年,我确实曾将一个受枪伤的小伙子送到了当时的昌潍地区人民医院,但我记忆中的很多事,跟付瑞海和吴林华说的不太一样,所以我也不敢贸然承认我就是他的救命恩人。我了解他想找到恩人的心情,就想和他聊聊,再核对一些细节。”王师傅如是说。
部分细节有所不同
  “我记得当时受伤的人穿了一件蓝色布上衣。”王师傅回忆说。而付瑞海表示,自己当时确实穿了一件蓝色的布上衣。随后,王师傅说,他记得当时受伤的小伙子左边锁骨下方有伤口。对于这个细节,也得到了付瑞海的认同。
  另外,吴林华表示,当时和王师傅同在车上的另一位司机是长脸。对此,王师傅说,他带过很多实习生,在跟他实习的人中,确实有一个是长脸。
  “1977年,我工作的车队名叫‘昌潍地区粮食运输车队’,该车队1975年成立,大概是1984年解散的。而他俩提供的车队名称为‘昌潍地区粮油车队’,这和我当时的工作单位名称不符。”王师傅如是说。而吴林华表示,当时他只是匆忙看了一眼车门上的门徽,并没有看得很清楚,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也很有可能记错了。
  除了此处细节不同外,王师傅表示,付瑞海和吴林华说他们当年的上车地点为现在的健康东街与金马路交叉口附近,而自己记得当时他俩的上车地点不是这个路口,而且受伤的小伙子被送到医院后就死了。对此,吴林华表示,当时的路跟现在有很大差别,而且当时还没有金马路,所以此处存在异议很正常;当时到达医院后,付瑞海确实是奄奄一息了,医院费了很大劲才将他抢救过来。
还需找另外两人确认
  付瑞海和吴林华表示,王师傅回忆的很多细节跟他们回忆的是一样的,虽然有些地方不同,但是35年过去了,谁也不能把当时的事记得很清楚,因此有不一致也很正常。“根据这些信息,我俩觉得王师傅90%就是当时救我的恩人之一。”付瑞海如是说。
  而王师傅则表示,还有很多有出入的地方,所以他不敢贸然承认就是付瑞海的恩人,“当时我们车队除了我以外,还有另外两位家是潍坊的师傅也带着实习生,所以也有可能是他们救了付瑞海。”王师傅说,“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找到当时拦我车的同事,以及我车上的另外一个人,有些细节再找他们求证一下,估计就能确定了。”王师傅对记者说,他记得当时拦他车的同事名叫郝国栋,而车上另一个人,他记不清了。他会帮忙联系郝师傅,同时再联系一下别的同事,看能不能再找到有效的信息。
  采访中,付瑞海表示,之前给他打电话提供线索的市民,也有的在帮忙寻找郝师傅,他希望郝师傅以及当时车上的另外一位司机看到报道后可跟他联系。同时,好心的市民如果了解相关情况,也可以给他打电话提供线索。付瑞海的电话为13188846377。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凯 实习生 赵雅婷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