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吉翔及其身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清明时节

第03版
新闻评论
 
标题导航
吉翔勇保飞机壮烈牺牲
2012年04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吉翔勇保飞机壮烈牺牲
  人们为吉翔送葬。



  东北老航校搜集到的飞机大多数是用数架报废飞机拼凑起来的。吉翔用来带飞的英格曼初级教练机是木制的,发动机如同老人衰弱的心脏。1946年6月7日,是飞行训练开训的第二天。在训练中,飞机发动机突然熄了火,螺旋桨也不动了。为了保全飞机,减少损失,吉翔和学员许景煌决定冒险一搏,最终吉翔牺牲,许景煌受重伤。
几架飞机拼成一架,飞行员没降落伞
  学校搜集到的飞机大多数是用数架报废飞机拼凑起来的,当时许多飞机里的部件都被掏空,只剩下残破的空机壳,没有安全带,吉翔和学员们就把麻绳绑在身上代替,机翼、螺旋桨、发动机,常常是拆东墙补西墙。一架飞机由几架飞机拼凑而成。没有防风罩,更找不到树脂玻璃,就用赛璐珞装在铁管焊成的框子上代用。螺旋桨最稀缺,就把弯曲了的桨叶用铁匠炉加热砸平,放在平台上测量较正后接着使用。两架飞机共用一副螺旋桨是常有的事情,这架飞机飞完,立即拆装到另一架待用的飞机上。起落架上的轮子也是轮换着使用。还有的飞机零件的连接处不是用开口销而是用铁丝穿缝起来的。
  吉翔和战友们自己动手设计飞行装具,飞行眼镜由普通风镜代替,飞行服和飞行帽自己动手用棉布缝制。对飞行员来说,这些还不算什么,关键是飞机由于没有降落伞,生命的安危全都押在飞机性能状况上。就是这样的“老爷飞机”也被他们开了起来。
  蔡云翔在第一次出发的时候,刚起飞两个轮子就掉了,为了把油料烧光好迫降,他驾机在牡丹江上空转圈,惹得炮兵学校开枪放炮,最后他凭借高超的技能着陆在学员用麻袋铺的迫降场上,才逃过了一劫。
  吉翔用来带飞的英格曼初级教练机是木制的,经长期风吹、雨淋、日晒及过度使用,框架已糟朽变形,蒙布碎成了片,发动机如同老人衰弱的心脏。驾驶这样的飞机,他们知道要冒巨大的风险。
发动机空中熄火,为保飞机吉翔牺牲
  1946年6月7日,是飞行训练开训的第二天。上午,吉翔在讲课时特意强调:下午就要上机训练了,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飞行高度不超过100米发生故障,只能作直线迫降,不许作转弯飞行,否则有失速的危险。
  当天下午,当接到校部飞行训练的通知后,正在饭堂吃饭的许景煌匆匆吞下碗中的面条,奔回宿舍换上布制飞行服,戴上帆布飞行帽,急速赶到停机坪。当天的飞行科目是“航线起落”,他跟着吉翔上英格曼初教机。前两次的起落都很顺利。当飞第三个起落时,他们发现飞机发动机转数不够,为防止意外便立即停车进行检修。当他们准备飞第四个起落时,学员王连冲着许景煌说:“该我飞了,你已飞了三个起落了,如飞机再坏,我们今天就飞不上了。”其他学员也和王连一样,都想先飞,迅速掌握飞行技术。
  “规定每人飞四个起落,我才飞了三个,应该再飞一个才对啊!”许景煌边说边看着吉翔。吉翔考虑了一下,决定让许景煌再飞一个起落。当飞机再次起飞时,油门虽已开满了,但飞机还是拉不起来,眼看快要冲出跑道,才渐渐地离地上升。飞机顺利转过第一个弯,就在转第二个弯时,发动机突然熄了火,螺旋桨也不动了。此时,如果顺着飞行方向,利用飞机余速降落在宽阔的田野里,飞行员还有生还的希望。但他们为了保全飞机、减少损失,决定冒险一搏,调转机头飞向机场,准备在机场迫降。可刚一转弯,飞机就失速了,朝着机场上的洋灰铁筋筑成的飞机堡猛撞了过去。这一撞,飞机撞扁了。在现场的常乾坤、王弼等飞跑过去时,发现满脸鲜血的吉翔已停止了呼吸。许景煌的脖子卡在前舱的风挡上,已经昏死过去。许景煌被迅速送到牡丹江医院。当时,许景煌浑身上下都是血,把飞行服都湿透了,情况十分危险。在昏迷了三天三夜后许景煌终于苏醒过来,被评定为三等残废,从此告别蓝天。这是东北航校建立以来发生的首次一等事故。
  一周后,教育长蔡云翔在执行东北局的运输任务时,因飞机超载失速坠地,不幸牺牲。6月下旬,航校为吉翔、蔡云翔烈士举行了隆重追悼会,追认他俩为中共党员,校长常乾坤致悼词。出殡时,常乾坤抬棺,两位烈士被葬在朱德大街北头山脚下。吉翔和蔡云翔牺牲后,航校对所有飞机进行了大检查,把不合格的飞机退回修理厂,淘汰了一批隐患重重的飞机,几架英格曼初教机全被淘汰。
◎相关链接
用高级教练机训练 学员们啃下硬骨头
  英格曼初教机被淘汰后,在当时条件下,只有直接从九九式高级教练机开始飞起。但是谁也没有尝试过,不少人对此有顾虑,有的说:“一开始就飞高级的,真想一步登天,只怕会飞得高,摔得重!”
  学员都是从山东抗大来的苦孩子,多数连四则运算都不会,这时让他们去啃代数、几何、物理,如老虎啃天无从下嘴。他们编了顺口溜说“枪炮一响,手就痒痒,学不懂,憋得慌,飞不上,等得慌,不如打起背包上前线去打仗”。别无良策,只有发动大家集思广益,达成了共识:用实物教学为主的方法试行一段,边走边看。
  日籍教员们将飞机仪表、机件等器材搬进了教室,教员边拆边讲构造、性能,学员们果然一看就懂,成效大增。像汽化器里面的油路比较复杂,看不见,摸不着,立体图学员也看不懂,教员冢本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他吸一口马合洛香烟,从一个孔吹入,同时堵住其他孔,让烟从预定的油孔冒出来。学员们都学他的样子对汽化器吹烟,很快让脑子里有了油路图。
  在地面的实物刻苦练习,让学员们触摸到了通向蓝天的脉搏。1946年7月的一天,第一架“九九”式高级教练机由教员带着学员,升到了晴空。不久,一批批学员闯过难关,放了单飞。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