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亚洲寻求共赢:亚洲制胜全球经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变革中的亚洲,地位日渐重要
2012年04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革中的亚洲,地位日渐重要
  4月2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主持开幕大会。        新华社发
  4月2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发言。             新华社发
  4月2日,著名经济学家、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发言。     新华社发



◎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昨开幕,李克强发表主旨演讲 ◎前任秘书长龙永图表示,亚洲在全球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2日上午在海南博鳌开幕,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李克强在开幕式上表示,继续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是关键。
  新加坡《海峡时报》发表评论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西方经济有再度探底的风险,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困难重重。因此,此次博鳌论坛的角色将变得尤为重要。

论坛开幕 活动丰富多彩: 吸引众多人士参与
  开幕大会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主持,论坛理事长福田康夫致欢迎辞。
  李克强在题为《凝聚共识 促进亚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中说,亚洲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但机遇多于挑战、困难可以克服。
  本届论坛年会围绕“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设置了新兴经济体、债务危机、就业与增长、亚洲中产阶级的兴起与消费变革、收入分配与经济转型、亚洲制造业的战略突破、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世界经济展望等45场分论坛或活动。吸引约22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政界、工商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赴会,包括6位外国政府领导人、多国前政要以及逾5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和各经济体的部长级官员。

关注中国 李克强: “十二五”扩大内需最主要
  4月2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博鳌论坛上表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十二五”发展的主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方式的主攻方向,扩大内需是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城镇化是中国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同时,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可以为扩大内需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就业支持;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可以为扩大内需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李克强说,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行“三化”并举,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路径,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的战略举措,可以助推中国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保持经济适度较快增长,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聚焦亚洲 龙永图: 年会主题符合当前形势
  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前任秘书长龙永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年会主题为“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十分符合当前亚洲的经济形势。
  “在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在全球的经济地位正日益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如何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健康、平稳,避免出现通货膨胀和一些重大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上的失误,变得非常重要。”龙永图说,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带给老百姓更多实惠的进步十分符合他们提出的稳中求进的基本格局,这其中还要注重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
  龙永图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后,亚洲发挥很大作用,中国亦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不要过高估计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美国依然是全球经济的“眼睛”,美国最近出现经济复苏的迹象,这对于整个亚洲都是好消息,中国以及亚洲很多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经济复苏、欧洲经济稳定对于全球经济起到很大作用,但是亚洲在全球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圆桌会议
走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制造”如何突围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新兴经济体“承接转移”,国内出现少量资本“抽逃”实体经济迹象——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后危机时代”,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如何直面压力、突出重围、再造“新比较优势”?
  在2日由博鳌亚洲论坛和瞭望周刊社共同主办的“博鳌制造业圆桌会议”上,来自美、德、法、日、韩和中国的制造业巨头,共同为中国和亚洲制造业的发展路径问诊把脉。
  2012年1月我国出口额同比下降0.5%,这是2009年12月份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一信号引起广泛关注,预示支撑“中国制造”的国际贸易空间正在加速缩小。这一变化的背景是,新一轮制造业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打响。
  与会的美国通用电气集团负责人坦言,从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看到经济虚拟化使失业率高、消费信心不足。必须从“去工业化”转向“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把就业岗位带回美国。与会嘉宾认为,西方“再工业化”会对中国制造业形成倒逼机制,将有利于促进中国转变发展方式。
  与会嘉宾认为,传统比较优势难以为继,如何在新一轮国际科技产业竞争中赢得主动,已成为“中国制造”必须解决的新课题。“构建新比较优势,首先要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格力电器公司总裁董明珠说。另一个“新比较优势”是培育新一代产业工人。“人力资本也有个转型升级问题。”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说,政府和企业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育“中国制造”基于人力资本的新优势。
  除了国外“前堵后追”,中国制造业还面临来自内部的双重挑战:一个是国内部分高端制造业转向海外;另一个是一些民间资本出现“逃离”实体经济现象。而因为发展环境存在问题,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出现了“虚拟经济火爆、实体经济弱化”的局面,值得警惕。
◎财经观点
今年国际油价会在每桶130美元以内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在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能源/资源:供需双方的对话”分论坛上表示,估计今年油价不会过快上涨,应该会控制在每桶130美元以内。
  张国宝认为,世界油价已经上涨30美元/桶,这种上涨不是供需变化造成的。他说,利比亚、中东国家政治动乱推动了油价上升。2011年受美债、欧债危机影响,需求没有很大增长,油价却迅速上涨,这绝不是供需失衡造成,而是由于政治动乱。今年由于伊朗核问题,又一次使油价上升15%,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很大影响。
  张国宝认为,今年的油价将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地缘政治因素推高油价,二是世界经济并不旺盛,需求并没有增加,压低了油价。
  这两种因素在博弈中,导致油价忽高忽低,尽管存在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估计今年油价应该是控制在每桶130美元以内。
◎外媒评论
博鳌见证中国经济,亚洲需要相互依存
  新加坡《海峡时报》发表评论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西方经济有再度探底的风险,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困难重重。与此同时,亚洲正处于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也面对着内外部的多重风险和挑战。因此,此次博鳌论坛的角色将变得尤为重要。
  在年会前发布的《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2年度报告》,用调查数据分析了近两年对亚洲经济产生影响的世界重要事件。其中,日本地震以及核泄漏事故给世界供应链的冲击,中东局势及其对亚洲经济的影响,以及美欧债务危机对亚洲经济的持续影响。
  该报告也为亚洲经济预警,并指出,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逐渐增强,在改变世界经济版图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亚洲虽经历金融危机冲击,但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此外,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经济一体化、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区域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显著增长,证券投资及经济周期不断同步性也达到一体化。
  《海峡时报》称,在此形势下,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设定三条主线,就探究世界经济不确定性根源、变革与转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据悉,本届博鳌论坛前来报道年会的媒体代表共835人,其中境外媒体290人,超过全部媒体代表数的三分之一。
本报综合新华社、央视、《法制晚报》等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