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第十届潍坊市中小学电脑机器人大赛昨举行 ◎参赛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引发灵感制造机器人 4月7日,第十届潍坊市中小学电脑机器人大赛在潍坊市育华学校举行,来自全市13支代表队的380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机器人足球比赛、机器人搬运挑战比赛、机器人迷宫挑战竞赛、机器人FLL比赛、机器人创意比赛等。比赛现场,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使出浑身解数,展示着自己的技艺。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参赛选手通过日常生活引发创意灵感,发明了多种功能的机器人,而越来越多的低年级小学生通过学习复杂的电脑编程,也带着自己的机器人参加了本次比赛。
搬运挑战赛竞争激烈 “重启,重启!”上午8时许,在机器人搬运挑战比赛现场,来自临朐县龙泉小学的张景行冲着自己的搭档杨兴鹏大喊。原来,他们制作的机器人在刚开始时就脱了线,导致机器人无法正常完成动作。随着张景行的喊声,杨兴鹏重新启动了机器人,他们的参赛机器人从基地出发后,在行驶到半圆轨道时又出现了故障,杨兴鹏把机器人拿回了原点,按照规定他们的这次比赛成绩为0分。紧接着上场的是青州市职工子弟小学的两位选手,比赛开始后,两位选手双手双合十,默默祈祷比赛成功,但遗憾的是,他们的机器人也没有按规定完成动作,所以成绩也为0分。 开场两组选手的机器人都没有按规定完成比赛,让整个比赛变得更加激烈。随后上场的是寿光市北洛小学的比赛选手,随着裁判的哨声,机器人开始慢慢走动,在场人员都把目光投向这个机器人,它按规定依次完成了各种动作,在到达兵乓球区时,只见它伸开“手臂”,将20多个乒乓球铲到自己的车兜里,然后又按照规定运回得分区,到达得分区后,机器人应自动卸下车兜里的乒乓球,裁判按照乒乓球的个数来计分。但是此时的机器人却紧紧地“护着”自己车兜里的乒乓球,就是不往外放,2分钟的时间过去了,乒乓球还在机器人的车兜里,这组比赛的成绩也是为0分, 这组选手的机器人比其它两组的机器人都完成的好,怎么也是0分呢?面对记者的疑问,现场一名裁判告诉记者:“如果机器人运回了乒乓球,却不放到得分区里,成绩也是0分,我们是按照得分区里的乒乓球个数来计分的。” 最小的选手年龄九岁 在机器人FLL(食品安全)挑战赛的比赛现场,来自奎文区德信现代学校的选手王灏儒和他的搭档张轶鑫正在等候比赛。记者通过采访得知,今年9岁的王灏儒是德信现代学校3年级的学生,也是本次比赛年龄最小的选手。 王灏儒说,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食品,在原料生产、食品加工、包装、流通、销售等众多环节中,隐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机器人FLL比赛中,机器人的任务是提醒人们在进食之前避免和处理污染。比赛中,机器人需要在150秒内完成清除污染源、收割谷物、低温保鲜、清除害虫、冷藏运输、消毒等15个动作。 王灏儒对记者说,他是第一次参加机器人大赛,在这次比赛中,张轶鑫具体操作,而他主要负责为张轶鑫服务。“在编程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有些东西远远超过了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为了更好地参赛,我和张轶鑫利用业余时间向指导老师请教,一点点地琢磨、研究,越是难越是引发了我们的兴趣,我们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机器人的编程。”王灏儒说,准备比赛的过程比平常学习过程累得多,因为这里的多数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特别是复杂的编程程序。 记者看到,王灏儒和张轶鑫的机器人造型简单,个头也比较小。王灏儒告诉记者:“来比赛前我们都很有信心,第一次参加这种比赛,见到这么多高级的机器人,很想跟这些大哥哥们学习一下。” “导听犬”能识别3种声音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导盲犬帮助盲人出行和生活,而“导听犬”却不常见,在当天的比赛现场,记者就见到了一只“导听犬”。这只“导听犬”可以代替聋哑人的“耳朵”,在有人敲门、电话、水开时,提醒主人,是为生活不便的聋哑人提供各种帮助的辅助犬。 灰度传感器、声控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电机、挡板……眼前的这只“导听犬”,是由来自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的两名小学生组装编程的一个四轮小车机器人,乍看上去,跟普通的机器人没什么区别。不同的是,这个“导听犬”机器人“鼻子”上有一个灰度传感器,用来识别敲门声;左右臂上各有一个红外传感器和声控传感器,分别用来探测电话铃声和水开声;“屁股”上则有三个分别标着“123”的用于发出信号的小灯泡,当机器人监测到有人来时,会闪烁1号灯;当听到水壶烧开时的警笛声,会闪烁2号灯;听到电话、传真铃声会闪烁3号灯。“唯一不足的是,水开和电话传真主人要提前做准备。”陈天一告诉记者,由于开门是灰度传感器识别,因此敲门开门声机器人能随时识别。 邢昊龙说,去年10月,他从新闻中得知,一只来自日本的导听犬来到中国为聋哑人提供帮助。看到这个新闻后,自己和陈天一便商量着,制作一个可以帮助聋人的机器人“导听犬”。“导盲犬能给盲人带来很多方便,失聪的人听不见,很多实际问题自己也是不能解决的,‘导听犬’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多方便。”
机器人可以通过手机操控 纵观各届电脑机器人大赛,所有的参赛选手都是用遥控器来操控机器人。而本次比赛中,却有两名学生用自己的手机来操控机器人,只要手机信号覆盖的地方,不论离机器人多远,输入命令后,机器人都可以根据不同的指令,做出各种不同动作。 创意比赛现场,一只近一米长的“蝎子王侦察兵”吸引了众人围观,这个“蝎子王侦察兵”身体构架是模仿蝎子外形和身体构造特点设计制作的,由六条腿、两个大钳、一条蝎尾和躯干组成。可广泛用于灾难救援、反恐排爆、军事侦查等各个危险领域。 造这个智能机器人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从前期设计到后期制作,我们两个人共花了近半年时间,每天在实验室里待八个多小时。”临朐县工贸职业中专李超介绍说,这个机器人的躯干由绝缘板制作;每条腿用3个伺服马达做为其关节,可以行动自如;蝎尾上装有摄像头,可以根据需要前后左右进行180度旋转拍摄,并且能够通过发射天线,将侦查到的情况当场传送到监控终端的电脑上。 更神奇的是,机器人前进、后退、旋转、摄像、用钳子夹取东西……这一系列动作,都是李超用自己的手机来操控的。“机器人大脑,也就是控制系统中,隐藏安装在蝎子身体内部,里面装有无线通信系统,便于使用手机等通信设备远程控制机器人。”李超说,自己在手机里安装了一个特定程序,只要有信号的地方,自己都能用手机控制机器人,而自己的手机也可以照常进行收发短信和接打电话等功能呢。刘永悦还告诉记者,俩人曾将机器人放在教室里,手机则分别在教室里、教室外和学校10公里外的公园里进行实验,结果教室里的机器人都能按照手机指令,顺利完成各种动作。 文/本报记者 张蓓 刘燕 图/本报记者 张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