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四通捶源流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打败段尔卯,边家捶扬名
2012年04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败段尔卯,边家捶扬名
  边毓才与家人及部分弟子的合影。
  边家族谱中对边淮的记载。



  边凤池说,潍县西关都知道他祖上边相亭习武,但是由于边相亭为人低调,都不知道他跟冯立望习练了四通捶。冯立望离开边家后,边相亭并没有停止对四通捶的钻研。他不再习练其它拳种,只潜心研究四通捶。同时,他也教授子侄们习练四通捶,由于四通捶得到了发扬光大,四通捶便被潍县人称为边家捶。边相亭的儿子边殿魁代父迎战名拳师段尔卯轻松取胜,让边家捶一战扬名。
边殿魁替父应战名拳师段尔卯
  一个优秀的武术拳种,并不是说教出来的,需要实实在在的交手比试让人信服。潍县区域不算大,但是习武者比比皆是。当时,有一位名拳师段尔卯功夫非常好。他在潍县开设拳场教授徒弟。传说段尔卯曾在外地镖局做过“趟子手”,多年走镖也算见多识广。此人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太不虚心,总感觉潍县城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段尔卯扬言要与边家捶一决高低,有不少好事者给边家带话。边相亭从不把这些传言放心上。他认为习武就是为了强身健体、抗暴自卫。为了不惹事端,他吩咐子侄们不要随便进行私下比武。
  初夏的一天,边相亭领着儿子边殿魁等人,路过段尔卯的拳场。段的徒弟们请边相亭等人进场子坐坐。边相亭盛情难却,进了段的武场。平日里,段尔卯说自己功夫如何厉害,他的徒弟们其实都想看看段尔卯的功夫是否能降服边家捶。边相亭进场与段尔卯聊天,段的徒弟们都吵着让段尔卯跟边相亭比试一下武艺。段尔卯一时下不了台,便起身提出与边相亭过招。
  边相亭一看气氛不对,推辞自己不是段尔卯的对手,不用比试。段尔卯听边相亭这么一说,十分得意。十六七岁的边殿魁年轻气盛,看到段尔卯如此傲慢,提出自己可以替父应战。边相亭一看局面
难以控制,只好吩咐边殿魁在比试中点到为止。他希望双方都不要失手伤了和气。
边殿魁赢得比武,边家捶扬名
  边殿魁身材如边相亭一般魁梧高大,段尔卯当时有40岁左右,身材略矮于边殿魁。双方脱去外衫,相互施礼后开始比试。
  段出拳刚猛有力,但是边只是轻轻地化而不打。由于段占不到上风,心情一急躁出拳有点乱。边殿魁瞅准机会一记“剪截捶”,把段尔卯打倒在地,段早已血流满面。其实,边殿魁只用了三分功力。他对段尔卯已是手下留情,要不然段可能性命难保。
  边相亭一看不好,忙示意边殿魁住手,边相亭急向段尔卯施礼道歉。边相亭心里明白,带徒弟的武者最大的耻辱就是当着徒弟的面被人打败。边相亭看到段尔卯一脸不高兴,便与段尔卯告辞想离开拳场。
  就在边殿魁转身穿外衫时,段尔卯想趁他不注意,将其扑倒挽回面子。岂料边殿魁反应灵敏,回身一捶把段尔卯打了个仰面朝天。边相亭大声喊边殿魁住手,并对段尔卯说,比武切磋胜负是常事,没想到段师傅还会打偷捶。回到家中,边相亭嘱咐子侄们,不许对任何人提起比武之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还是被传开了。边相亭排行第三,边殿魁也是老三,当时人称边相亭“大边三”,称边殿魁“小边三”。“小边三打段尔卯”的故事就这样在潍县被传得沸沸扬扬。
  边殿魁打败了段尔卯,确实给边家捶扬了名,但是段尔卯的武场从此没有人跟着他学艺,段尔卯在潍县也无脸面再做拳师,人也不知了去向。边相亭心里很是懊悔,比武虽然取胜,可毕竟是砸了段的饭碗踢了段的场子,边相亭嘱咐子侄们,在外万万不可再跟人动手比武。
街上高头大马惊了 边淮一个虎跳摁住
  边殿魁不幸早逝,边相亭遂将己之所学倾囊相授于继子边淮。边淮(1829-1906)原是边相亭的堂侄。他身高力大,胆识过人,时人称其为“三大”:身大、力大、胆大。边淮不但武功高强,且见义勇为,武德高尚。
  边凤池讲了流传坊间的一段关于边淮的故事。一天中午,边淮走在路上,猛听身后有人高喊“牲口惊了”。他回头一看,只见一驾马车在大街上横冲直撞,驾辕的是一匹高头大马。时值正月,又是午间,街上行人不少。
  危急之下,边淮快步冲到马前,一个虎跳,抢到惊马的侧旁,双臂紧紧搂住惊马的脖颈,生生地将马摁倒。路人对边淮身手大为称赞。
  边殿魁与边淮都是边家捶第二代传人,也是四通捶第三代传人。后来边淮传边毓才等,边毓才传边荣等,边荣传边凤池等,边凤池传边强国等。
  边凤池老先生说,边相亭、边殿魁、边淮等人没有传下对四通捶的有关文字记载,实在可惜。
  边凤池的爷爷边毓才(1871-1950),也是武艺高超的四通捶传人,民国年间曾受聘于军阀韩复榘的驻潍部队,任临时武术教习,后欲为之转正,边毓才未受而罢。边凤池至今仍珍藏着祖父边毓才本人及其1936年秋同弟子们的合影。
  在潍县武术圈,边家捶与齐家棍、陈家单刀并称为“潍县三绝”。至今潍坊地区武术界,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边家捶,齐家棍,陈家的单刀不用问”,由此可以看出四通捶的影响之深远。
◎相关链接
齐家棍与陈家单刀
  与四通捶并称“潍县三绝”的齐家棍和陈家单刀,都是在清朝嘉庆年间由保镖练武发展起来的。
  齐家棍创始人齐少堂,以保镖为业,精通棍术,棍长于齐眉棍20厘米,棍功分四路,对练功二路,齐家棍不传外人,又名齐门棍。
  陈家单刀的创始人陈连堂,业保镖,精通单刀,他使用的刀比一般练武用刀长10余厘米,重五市斤,刀法求实用,无缠头裹脑的虚花,计有马前16刀,马后16刀,四门刀,中堂刀,对练刀二路。近代传人有陈金章、谭法孝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