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四通捶源流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打破传内不传外老黄历
2012年04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破传内不传外老黄历
  边凤池(左)和于效航对练四通捶。
  李钦曾
  陈锡奉



  四通捶在潍坊的传承中,边姓、武姓、王姓传人留下了很多四通捶的故事,但是在四通捶的发展史上,也不乏有他姓传人同样留下了很多故事,他们同样传承和发展了四通捶。崔兆凤原来习练长拳,他把边相亭传授的四通捶发展成为“时功四通捶”。武玺珏也将四通捶传给外姓,其中有杜瑞林、陈锡奉等人。边凤池传授四通捶打破传男不传女、不传外姓等老规矩,更注重人品。
崔兆凤结合长拳发展为“时功四通捶”
  据边凤池介绍,其祖上边相亭除了把四通捶传给侄子边淮外,还把四通捶传给了弟子张开运、张开泰、崔兆凤。张开运和张开泰是边相亭的外甥,由于这层亲属关系,二张学习四通捶是名正言顺的。
  崔兆凤学习四通捶费了很多周折,崔兆凤比边相亭小10岁左右,原来习练长拳,并且武艺不错,当了某西关拳场的武师傅。但他非常仰慕四通捶,希望能拜在边相亭门下。古代的人思想非常保守,边相亭以崔兆凤的拳术已非常不错了,没有必要学习四通捶为由拒绝了。崔兆凤几次三番地求边相亭收他为徒传授他四通捶,边相亭就是不答应。崔兆凤这个人的脑子比较灵活,他求西关街里(当地比较有名望的人)帮自己跟边相亭说情。街里当时在社会上的地位很高,就到边相亭的家里帮崔兆凤说情,希望边相亭能收崔兆凤为徒。由于街里的出面,边相亭答应收崔兆凤为徒并传授他四通捶。
  崔兆凤由于原来有长拳基础,加上自己头脑灵活,他把边相亭传授的四通捶进行了发展,当时称为“时功四通捶”。后来崔兆凤将四通捶传给儿子崔同、弟子吕淮、陈龙池等人,吕淮后将四通捶传给儿子吕洪邦、吕全邦,陈龙池将四通捶传给陈善书,现传人不详。
  边凤池介绍,边家除了其祖上边相亭将四通捶传给外姓外,其曾祖父边淮也将四通捶传给了外姓,其中有三名著名的传人为毕殿明、陈鸿、武玺珏。学有所成后,毕殿明去了外地谋职,具体地址不详,陈鸿据说去了东北地区谋职,具体地址也不详,现两人的传人也不详。
  边凤池退休后,除了搜集整理潍坊地区流传的有关记载四通捶的文字资料外,还经常关注一些专业武术期刊有无相关文章。有一次,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四通捶起源于青岛,青岛有对四通捶的相关记载。边凤池辗转联系到作者,希望揭开四通捶及冯立望的很多谜团。结果让他大失所望,作者是通过道听途说撰写的文章。
代代相传,武家王家外姓高徒不少
  据武法义介绍,其曾祖父武玺珏除将四通捶传给儿子武化喜外,还传给了弟子杜瑞林、陈锡奉等人。杜瑞林是武玺珏的高徒,当年在潍县沙滩卖“大力丸”的一代跤师佟顺禄,与其关系融洽并对其功夫称赞极高。杜瑞林曾受聘去青岛第十八武术习练所,任武术教习。陈锡奉字晋卿,能武擅书。1932年,民国潍县县政府组织重修潍县志稿时,陈锡奉应社会名流杜佐宸之约,将四通捶中“撕打”一招总结整理成文,但之后此稿下落不明,未能入编。据于效航介绍,四通捶传人王树芝也是著名传人武玺珏之弟子。四通捶还有一传人李钦曾,此人除熟习四通捶外,尚擅太极、形意等拳,并为一代名医,曾在老潍县东关南下河开设诊所。1953年,潍坊市成立体育研究会,李钦曾任副主任。由于李钦曾多才多艺,至于学习四通捶,有人说其是武玺珏的高徒,有人亦说其是杜瑞林的高徒。
  武法义介绍道,其祖父武化喜也有两位外姓高徒王树林(1918—1994)、王明春。据潍坊四通捶第七代传人于效航介绍,其师伯王树林四通捶功夫非常好。1937年底,日军占领了胶东半岛,次年初,潍县又被日军侵占。野蛮的日本侵略者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妄为,其暴行激起了众多热血青年的反抗。王树林是潍县人,对日本人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决定投奔游击队打鬼子,谁知碰到了一股土匪。土匪头子看王树林有点本事,就要王树林去弄把枪来,说只要弄来了枪,就让他入伙。王树林回到潍县县城,当时城门口有日本兵的哨岗。一天下午,王树林悄悄地来到了城门岗哨门口,二话不说就对日本哨兵出手了。据说当时把那个日本兵打得满脸是血晕倒在门口,王树林夺下枪就往城外的树林里跑。王树林加入了土匪帮。后来王树林就一直在这一带活动,解放后还为这事儿挨过斗坐过牢。而王树林痛打日本兵的行为,当时在潍坊还是大快人心的。
  据王世忠介绍,其父王明春除了将四通捶传授给自己及弟弟王勇、王世杰外,其父亲的弟子还有李乃珩、于效航、武法义、武法育、武法兴、马田芝、李传兴等人,其中于效航为发展四通捶做出了杰出贡献。四通捶在传承过程中,由于成形的文字资料记载较少,大部分传人的故事都是一代代的习练者口授而成,所以可能也有传人被遗忘。

打破老规矩,教授四通捶更注重人品
  谈到四通捶传男不传女、不传外姓等老规矩,边凤池老先生说主要是旧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封建思想造成的。旧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认为女儿出嫁后生儿育女随夫姓,女儿不是自己的“根”,所以很多四通捶传人宁愿把技艺传给本姓祖侄们,也不愿将技艺传给女儿被带到异姓人家。旧社会的女孩自幼就被逼缠足裹脚,三寸金莲的小脚根本不适合习练武术。
  拳术不传外姓,除了正统思想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怕外姓人随便改拳路和惹事。边凤池说:“据老人们说,崔兆凤跟我祖上边相亭学习了四通捶后,由于他原来有长拳基础加上自己头脑灵活,把边家四通捶的某些动作进行了改变,发展成了时功四通捶,当时边家的很多传人都找过崔兆凤,不允许他传授时功四通捶,原因就是怕四通捶变了味。现在潍坊有很多人教授四通捶,有人学了四通捶后,就问我正不正宗,我认为某些动作有所区别这很正常,历代传人对原来四通捶的某些动作进行了改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对不是乱改的。”边凤池解释说,旧社会拜师学艺都有拜师帖子,一旦徒弟惹是生非了,师父就受到连带责任的处罚。
  “我爷爷边毓才授徒时,还是很讲究这些老规矩的。我父亲边荣就不这样了,只要有人想跟着学,人品好的话就教。我父亲告诉我,只要有人愿意真心实意地想学四通捶,只要人品好就不要保守。我现在教四通捶,只要人品好,不论男女老幼还是外姓我都教。只有更多的人习练四通捶,才能更好地将四通捶发扬光大。我也不反对对四通捶进行发展,由于习练者本身的体质、悟性等原因,对四通捶的某些动作进行改变这很正常,社会都在发展,四通捶也应该随着社会进行发展。”边凤池说。
  本期图片 本报记者 王来臣 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